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从现在到2010年,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为4958.7亿元。  相似文献   

2.
1996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一、投资完成额增长16%,产业结构有所好转。据全国3520个乡、10560个村、65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96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50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61亿元,增长16%,增幅比上年下降9...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1981~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增长背景下的人均财政收入的变动特征.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人均消费、人均投资和人均进出口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和经济快速增长,直接促进了东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增长;人均财政收入受影响程度因11个省(直辖市)开放程度、市场成熟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而有差异;开放程度较低的省,其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延续效应也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时间较短,消费和投资结构在各省(直辖市)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据对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调查,2002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11亿元,比上年增加799亿元,增长11.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快于上年(7.7%)3.4个百分点。主要特点和增长原因是: 一、2002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1、农村非农户投资增长较快,农户投资增长平稳。 据调查,2002年农村非农户投资  相似文献   

5.
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东部地区在财政收入与支出、固定资产投资、FDI、对外投资、银行存款与贷款余额五方面均存在差别。加上东部各省市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外资利用情况,各省市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大差异。实证检验证明:东部地区资本流动省际差异巨大,从银行存贷资金来看,东部地区均是资金流出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区的经济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也导致了财政收支和FDI对经济影响的差异;人均存贷差对东部整体影响的不显著,说明了东部地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无效率,但人均存贷差对东部三个区域却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经贸委获悉,在党中央、国务院扩大需求政策措施的推动下,1999年国内需求和外贸出口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保证了当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1999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约68%。物价水平持续低位徘徊。截至1999年11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26个月下降。投资需求增幅前高后低,增长势头逐季减缓。1999年1~11月累计,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出口需求止降回升,四季度增势强劲。1999年前11个月,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230亿…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8,(22):31-31
荣获2007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的防城港市防城区,今年以来坚持工业核心地位不动摇,以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为发展重点,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提升。使工业经济增长强势不减,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平稳较快发展。今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4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4亿元。增长55.2%;财政收入3.32亿元,增长38.5%。目前,  相似文献   

8.
正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在2012年呈现逆势而上、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逆势而上主要表现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增长全省领先、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5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9.
据对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744亿元,增长21.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快于上年10.7个百分点。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特点 (一)农村非农户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农户投资增长较慢。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6554亿元,比上年增加1666亿元,增长34.1%,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7%,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增长2.5%,  相似文献   

10.
信息频道     
经济增长率8%;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6%; 固定资产投资率32%; 财政赤字压缩40亿元;进出口总额3100亿美元,进口与出口大体平衡; 货币发行1200亿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11.44%; 城镇登记失业率3%左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对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以及最终消费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最终消费存在唯一长期均衡关系;②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是净出口的格兰杰因果原因,净出口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因果原因;③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最终消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响应较敏感,且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④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净出口的平均方差贡献分别为57.8%、57.7%和73.3%,作用显著.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入剖析广东省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构建灰关联模型,对其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集装箱吞吐量和生产总值GDP对港口物流发展起主导作用,港口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海关进出口总额拉动作用明显。提出打造集装箱竞争优势、建设技术密集型智能港、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港口物流发展战略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及单向的因果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呈较大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持续,居民消费的贡献将逐步赶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从长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最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小。因此。若要使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居民收入以获得更多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已有文献往往关注其中直接转移性支出部分,而对价格补贴等间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不足。文章以取暖财政支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回顾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政策实践,并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估算了各项取暖财政支出的受益对象、支出规模和再分配效果。文章发现取暖价格补贴是占比最高的财政支出,然而它使中高收入家庭更多受益;取暖救助瞄准了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但其覆盖面很低,再分配调节作用很小;对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发放的取暖补贴使财政资源流向了收入稳定的非脆弱群体。为保障供暖进行的财政投入并未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并且事实上提高了居民家庭实际可支配资源的不平等性。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率不可持续,在财政政策设计引入收入分配视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一个多变量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财政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财政支出的调整提供一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哈尔滨市在财政支出政策上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支出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背离的。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地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使之达到优化状态。通过采用归纳和演绎的研究方法,从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和特点出发,解析当前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完善各项支出标准定额,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支出,加强基础建设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增加社会文教支出比重以及加强对农业投入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8年我国财政支出相关数据,从保障性财政支出与生产性财政支出两个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的影响及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的总水平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存在正相关显著影响,且保障性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7555,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5972;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农业贷款额度三个方面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产生影响;保障性财政支出与生产性财政支出分别对重度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保障性财政支出和生产性财政支出分别增加1亿元时,重度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会相应增加583100元和116600元。因此,在增加保障性财政支出投入的同时,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投入既有利于增强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又有利于缩小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寻卫生总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湖南省 1 997年筹资来源法测算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 :1、1 997年湖南省筹资来源法测算的卫生总费用为 1 ,0 38,877.35万元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GDP)的比例为 3 .47%。2、主成分分析从 76个影响因素中提取了 6个主成分 ,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82 .42 9%。结论 :对卫生总费用产生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国内生产总值、医疗费用和职工、高校在编学生人数、中医事业费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状况、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轨道交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11—2020年间的发展做相应的情景假设,并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和就业带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匡算结果表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和4450亿元左右,可拉动的经济将达到26836亿元,可拉动就业人数约为438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