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中华魂》2012,(1):29-30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在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下棋     
一哲 《山西老年》2013,(10):18-18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求胜心切,使出双炮将战术。周恩来成竹在胸,走马关车,不经意已化险为夷。到中局时蒋已节节败退,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步步逼近。在场"观战"者,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蒋介石下台阶道:"恩来从小跟过名师吧。"周恩来笑道:"下棋不过是爱好,哪从什么师哦。"  相似文献   

3.
1942年8月,蒋介石约见周恩来,提出想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经中共中央商议,决定由林彪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0月13日和12月14日,林彪同周恩来两次会见蒋介石,向蒋介石提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四条意见。与此同时,国民党派郑延卓出访延安,会晤毛泽东。毛泽东认为中国应实行七分资本主义三分封建主义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4.
宋美龄是代表国民党蒋宋家族参与和平调解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秉持"和平与抗日"的原则,在南京竭力劝阻主战派对西安的讨伐,在洛阳敦促讨逆部队直接服从蒋介石的命令,从而将"讨逆"战争转化为不至于成为破坏和局的博弈举措.抵达西安后,她改变蒋介石不肯妥协的殉难心态,陪伴其度过从"剿共"到抗日的国策转变的心路历程.她和宋子文一起,代表蒋介石与周恩来谈判,达成全面停止内战、国共一致抗日的若干口头协议.她还凭借与张学良的多年交谊,以及张学良对她的抗日政见的敬重,在蒋介石坚持不签署书面承诺的情况下,成功说服张学良首先同意放蒋,从而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这就从国民党开明高层的一方,为将西安事变建造成为中华民族摒弃前嫌、团结抗日的历史丰碑而"上梁盖顶",其历史贡献弥足珍视.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6日、22日、24日,在蒋介石1先后于本月14日、20日、23日三次邀请毛泽东2去重庆谈判的来电后,毛泽东先后依次复电蒋介石。16日复电指出:"朱德3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4,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22日复电指出:"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5同志前来进谒。"24日复电指出:"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相似文献   

6.
一郭沫若是1926年4月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文学系教授时认识周恩来的。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因瞿秋白曾向周恩来举荐和转达郭沫若有参加北伐军之意,引起周恩来重视,于是亲自约郭沫若谈话。两人谈得很投机,均有相见恨晚之感。后由周恩来举荐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他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3个月后即升为政治部副主任,并一度代理政治部主任。北伐时,蒋介石见郭沫若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百般拉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郭沫若寻找借口摆脱了蒋的控制,又写出《请看今日蒋介石》的讨蒋檄文。“八一”南昌起义时,郭沫若和…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周恩来的人格风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周恩来的精神"这一概念."周恩来的精神"思想文化渊源十分复杂,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怀民兴邦的入世情怀,和而不同的中庸精神和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8.
感悟圣地     
倘若要以深邃的、透视性的眼光回味过去,我们会从祖国漫长的经历中,深情地、郑重地眷恋着一个地方--延安。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新中国"。延安时代是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征程中逐渐攀上的一座无与伦比的、风光无限的精神高峰。 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不了中国? 为什么蒋介石怎么也扑不灭延安窑洞的灯光? 为什么延安火炬在历史风云中越燃越炽烈。  相似文献   

9.
君史 《山西老年》2010,(9):18-19
1939年2月,叶剑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参与创办国民党举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早在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即将失守前夕,朱德到武汉与周恩来面见蒋介石时,就提出国共合作办游干班的建议。1938年11月下旬,周恩来、叶剑英出席蒋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曾指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速胜论失败了,依赖外国参战也落空了,投机不成,投降又不敢。他被八路军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逼得不能不走向持久战,不能不在政治上表示一点进步。但他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11.
正出生于江苏泰兴(今泰州)的沈安娜,20岁从上海到达杭州参加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中央特科,潜伏在国民党内从事秘密情报工作长达15年。其中,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她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做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未暴露。沈安娜也因此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出生书香门第加入中央特科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  相似文献   

12.
李春光 《中华魂》2013,(23):51-54
在周恩来、徐向前、蒋介石、廖仲恺等人生前,都曾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蒋先云高度赞扬。周恩来说:“蒋先云是军校中的高材生”,“是个将才”、“奇才”。徐向前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太优秀、太出色了!”蒋介石说:蒋先云是我“最得意的门生”,“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廖仲恺说:蒋先云当属“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没有"留法同学"周恩来的特别关照,做过蒋介石侍卫长后又留在大陆的汪日章几乎不可能躲过上个世纪如此频繁的风雨。后来,他一直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照应。1992年去世时,其社会职务是奉化县政协副主席。汪日章应该是个画家,但关于他从艺的资料寥若晨星。自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几件借王阳明来激励斗志尤其是抗战将士之士气的事例:1939年3月28日周恩来以祭祖扫墓的名义特地到兰亭拜谒阳明墓,并向社会各界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演讲;1935年至1946年5月蒋介石等人多次视察修文阳明洞和贵阳阳明祠;1937年底至1938年初国民党28军军长陶广整修阳明墓并撰写碑文;1939年至1945年蒋经国多次赴大余、丫山、灵岩寺等地视察,并于1946年9月24日陪同蒋介石游览通天岩,两天后又陪同蒋介石等人赴孝女埠阳明去世地凭吊王阳明。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博弈可以看成两人在对日对共政策上的较量,是"攘外后安内"政策与"安内后攘外"政策的博弈.张学良认为先"攘外"后"安内",主张"息内战,御外辱"、"息内争,求和平",停止"剿共"内战,一致抗日.这种主张可视为对蒋介石"安内"政策的反驳.当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安内"政策失败后,意识到解国难须另觅新路.当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局面形成时,蒋介石继续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自此,两人的博弈拉开帷幕,而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对蒋"安内攘外"政策的一种正面反抗.  相似文献   

17.
民国第一刺客王亚樵死后,蒋介石、汪精卫和戴笠长舒了一口气,而延安方面,终是意难平。当周恩来把王的死讯告诉毛泽东时,毛长叹了一声,说可惜了。  相似文献   

18.
与少奇相恋     
正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同志通知我(王光美)回延安,住王家坪。有一天,毛主席当时的警卫参谋龙飞虎来告诉我,说晚上杨家岭有舞会,于是我就跟着去了。龙飞虎把我介绍给少奇,说:"这是王光美同志。"少奇问了我一些北平的情况。末了他问我:"你是不是党员?"我说不是,"但这个问题我还有点看法,不知道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对我们这些才到解放区的青  相似文献   

19.
臧凤华 《中华魂》2011,(6):40-41
一次,应邀参加某大学学生的一个时政学习讲座,也叫座谈会,是互动的。会场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条幅,大意是:财富和朋友都不会是永远的,唯知识的光辉永远闪烁。条幅意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亦非讲座和座谈的话题。但不知怎的,发言中,有人突然对它发难,说"挂这样的条幅何用?"他说:"蒋介石没知识吗?可他是镇压革命的人民公敌;曾国藩没知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并不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而是张学良下的命令,从而导致沈阳失守,东北沦陷.由于张学良对日本的看法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两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也就十分的相似.所以,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