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的巴蜀》一书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约稿并准备出版的一本地方史。全书共分十二章,作者对巴族早期迁徙的路线、蜀族的起源、巴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巴蜀境内各民族的族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刊现选择部分章节分期刊载,供参阅。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邓经武专《二十世纪巴蜀学》,在巴蜀化观的建构,数千年巴蜀学发展的勾勒、20世纪巴蜀学史的开拓,巴蜀学“川味”“蜀风”的体味……等方面,均开了撰写巴蜀学史的先河,值得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3.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究,往往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蜀文化初论》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中舒先生作《巴蜀文化初论》,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二期,其中颇多创见,而论及西南诸族的问题,则亦有可以商榷者。徐先生认为板楯蛮(亦称为賨人)是巴族,这是对的;但是文中又说:“哀牢和氐,都属巴族。”(《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第二期22页。以后省去学报,只注页数。)又说:“板楯也是廩君之后。”(28页)又说:“賨民就是板楯蛮,他们都是廩君之后,六朝时又有巴氐之称。”(32页)又说:“古代巴族又有僚称。”(33页)这样一来,廩君蛮、哀牢、氐、僚诸族,都变成巴族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愿意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徐先生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一些分析《藤野先生》的文章,在谈到《藤野先生》的线索时,都认为《藤野先生》是以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我觉得《藤野先生》这篇叙事散文,该是以人物(具体地说:是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脉络。”纵观《藤野先生》全文,确实如文题所示,自始至终写的是藤野先生,即,文章正是用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主要脉络,把表现作者思想和藤野先生的品质,那些材料串连起来的。当然,文章也确有一些地方没写藤野先生,如,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情绪”,确  相似文献   

6.
巴蜀民俗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巴蜀民俗文化形成的因素涉及巴蜀自然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生产方式、民族迁徙分布等等。巴蜀民俗文化的特点,为“超稳定性”、“和谐共生性”,“通俗多样性”。重视研究巴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滇和昆明人的族属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兹将其争论中的几种观点简述如下。 关于滇人族属的争论 1 百濮说 汪宁生在《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民族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一文中认为:“滇”人及其他椎髻民族是西南的土著居民,他们应属于“百濮”之  相似文献   

8.
吴天墀先生是西夏史名家,1980年代初出版的《西夏史稿》,将我国的西夏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先生漫长的治史生涯中,“西夏史”并不是最主要的内容.先生是我国宋史的早期研究者,且研究领域甚为宽广,其中以唐宋之际至北宋中期的社会变革、五代以降的学术文化、巴蜀文化史最为究心.先生治史,与蒙文通、刘咸炘等人学风一脉相承,通观明变,由博返约.视野宏大而不失细微,关注学术热点而不率尔应时,发扬传统“考异”之法,慎密考订而不流于烦琐,重视吸取新的理论和方法.史无定法,在先生治史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巴蜀商业及商人的生活在唐代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文章主要涉及巴蜀商业和商人的生活两个方面问题,通过运用“以诗证史”、“史地结合”以及现代心理史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来论证这一地区的商业发展和商人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学术界开展民族形成问题讨论中,提出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民族”一词的译名统一问题,许多文章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个问题是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一部分,只有随着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才有可能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民族”一词译名统一问题,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学术语还不够完备,不够统一。本文意在通过回顾经典著作中“民族”一词译名统一问题的讨论,比较不同的观点,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专家的重视和研究,使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简略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我党一向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全国解放后,更加强调抓好民族研究工作。一九五六年,政务院规定了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工作任务,同年,毛主席提出对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进行系统调查,抢救资料。一九五八年,中央批转国家民委党组“关于今后一年内完成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工作的报告”。回族史研究工作方面,马长寿先生和白寿彝教授等先后带领学生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调查了回族史资料。从新中国成立到说  相似文献   

12.
“诺苏”是彝族的一个自称,其音其义及相关问题,引起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们的兴趣和讨论,发表过各种意见。为庆祝恩师马学良先生80寿辰,笔者写了《说“诺苏”》一文(载《民族语文论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后来又读到戴庆厦、胡素华《“诺苏”为“黑族”义质疑——兼论从语言研究民族的方法论问题》(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收入《语言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本文简称《质疑》),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笔者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者依然遵循着摩尔根假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进化模式 ,认为中国婚姻形态也必定经历了“乱婚”及“血缘婚”阶段 ,硬造中国古代的婚姻史体系。事实上 ,婚姻形态是具体的多样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两性结合方式 ,“乱婚”和“血缘婚”并不是人类婚姻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阶段。因而 ,中国婚姻史有必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十大经》,曾引起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历史研究》一九七五年第一期刊登了高亨、董治安的《〈十大经〉初论》一文,对《十大经》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在,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我就《〈十大经〉初论》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每次阅读都觉得亲切而有收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我常常看别人的评论,其中有很多分析精深的文章对自己启发很大。但是,我觉得有一些评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现在将我的一些意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怎样评价镜吾先生和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共两大部分,后一部分主要是写镜吾先生和他的三味书屋。怎样评价镜吾先生和三味书屋呢?有人说,三味书屋是少年儿童的“牢笼”,“三味书屋远不及百草园那么广阔美丽,富有生气,走进了黑油的竹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的前提是自动自觉的文化向心和归趋意识以及特异独立的文化品格的建构。邓经武先生新著《二十世纪巴蜀文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自觉意识下的对巴蜀文化(文学)的独特阐释。本书虽是一部文学史著作,然而言说背景却远远超出了文学一域,其精神旨归始终与巴蜀文化之根紧密相连。意大利批评家文杜里把丹纳的艺术史称为“作为文化史的艺术史”,我们也可以把本书称为“作为文化阐释的二十世纪巴蜀文学史”。本书《绪论》部分首先从生态地理、经济状况、政治改革、宗教观念、艺术风习、社会心理诸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的发生前提(第一自然段)和独…  相似文献   

17.
略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于1968年10月7日逝世。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研究者撰写的记述寅恪先生治学的文章多篇。我也曾写过三篇小文,陈述我对寅恪先生治史方法的理解与体会。现在重读自己的旧文,很不满意。我从寅恪先生受业多年,读先生书,但却不足以知先生之学。这几年反复研读先生的书,并以先生之学来教导学生,对先生的学风和治史方法似乎理解更多一些,写出这篇小文,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晚年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他认为,要做到文化自觉,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二是在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是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的要义和精义之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哲学根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 关于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定义,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答梅什柯夫、柯瓦里楚克及其他同志)》中作过基本相同的表述,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从提出迄今已经七十多年。七十多年来,尽管中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者不断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不少人提出  相似文献   

20.
学人风采     
陆文熙教授陆文熙,女,汉族,1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