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信用的立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信用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生态利益交换契约基础上,将其纳入立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蕴涵其内的理性经济行为、追求动机和深厚道德基础以及外部契约利益的存在,使生态信用的法律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信用伦理是现代契约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它作为以信用关系为载体,并反映信用关系价值要求的道德原则规范,具有当事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高度道德主体性与强烈规范性的统一、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和基础性与多层次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票据的基础,对票据基础关系和票据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票据信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票据市场的扩大和票据功能的实现。要从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有效保护私有产权、提高教育水平、复兴中华文化等方面入手,重建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全面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 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以产权基础为主体,以道德支撑和法律保障为两翼则形成了建立健全社 会信用体系的立体性架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的认识,明确提出建立归属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从而使得产权 和道德、法律可以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共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用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商业文化的灵魂。对信用问题从伦理学、文化学、商学乃至法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从而揭示出信用现象的文化内涵与信用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政府信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信用是种契约,是份信任;而信任则是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政府信用的建设符合诸多的现代政治理念,是种必然。本文仅就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从契约社会、人民主权和信用倾向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兼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是一种契约信用.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的展开,我国的信用关系正在经历着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伦信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信用转变的过程.由此必须以契约为轴心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才能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目前,经济的信用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迫切希望在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中建立科学的信用制度,以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成本.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的信用状况和信用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从经济转型、成本效益以及企业短视经营三个角度分析了信用缺少的原因,最后从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制度的信用建设既要依靠非正式信用制度的建设,更要依靠正式信用制度建构。正式信用制度主要是指社会性正式组织通过制定制度规则,规定和约束并依靠一定组织监督实施的信用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信用、经济信用、法律信用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信用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缺失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行,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信用的现状出发,必须进行社会信用立法。在立法形式上,应进行统一立法;在立法方法上,应进行分散立法和补充立法;在立法内容上,应着眼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确立失信惩罚机制,制定政府信用条例等,与此同时,还应正确处理诚信立法与民商事立法的关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与信用立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客观条件。然而,当前在我国却存在信用不足的现象,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道德困惑、产权制度存在缺陷、行政改革不到位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提升信用水平,应建立信用制度和加强产权保护,建设法治政府和信用政府,大力营造"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信用的现状出发,剖析我国社会信用严重滑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证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构建的步骤和内容,以期为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用缺失是一种道德社会的失范形态,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之中,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在目前转型社会状况下,信用缺失对于面临市场经济、WTO、信息时代挑战的中国社会发展尤为不利。由此,构建"内在制裁力"与"外在制裁力"相统一的信用伦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信用缺失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道德病态。分析信用缺失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及其表现形式,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改革,健全市场体制;大力倡导诚信理念,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守信政府,发挥政府的信用保证职能,对有效治理信用缺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了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状况;阐述了中国传统诚信与和谐思想;提出了建立信用体系的设想,从关爱互助出发,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允许信用出资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对社会投资创业热情的鼓励。信用具有人格财产双重属性,既有人格利益的内容,又有经济利益的内容,信用所蕴含的经济利益使它可以作为一种财产性的权利成为出资的形式之一。公司法理念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转变使信用出资在理论上突破的可行性,同时信用在确定性、事实上存在价值、评价可能性、独立转让可能性和公司目的框架内的收益力五要件上具有适格性。保护债权人利益优先要求信用出资在利用权能上克减,主要是信用与其营业载体一并转让、货币或者实物形态资本的出资不实责任和出资补足义务以及强化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政府的经济,而是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强化政府责任的契约型经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国家、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支点,是现代信用文明的基石.提高政府信用的等级,关键在于建立契约行政,完善责任政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