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和法制现代化都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法制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从传统社会的法律转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从乡村社会的法律转向都市社会的法律。城市生存方式具有集中性、流动性、专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都市社会的法律亦即现代社会的法律得以产生。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城市文明基础上产生的现代法治在中国的实现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士林 《学术界》2007,4(1):255-261
都市文化研究是在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中,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物不重人”问题,是相关研究过渡到都市社会学、都市文化学、都市美学、都市传播等领域的原因。中国当下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重政治-经济层面而轻社会-文化层面直接相关。都市文化研究本身肇始于全球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并随着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而明确了研究对象与应用范围。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文化研究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各种城市社会与文化问题,提升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文明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异质性是近代小说书写的不尽源泉.陆士谔的上海书写与想象因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揭露都市阴暗的犀利以及憧憬理想城邦的热烈而具有一定代表性.陆氏小说对城市化进程中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冲突、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磨擦及城市恶之花的蔓延作了尽力摹写甚至夸张处理,充分折射出近代文人对上海都市文化的"非本土化"、非理想化所共有的屈辱与焦虑,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乡村文明如影随形的依恋.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该目标的两大趋势。中国的都市文化大多为传统都市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关心人与人关系优秀的伦理传统。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是吸纳外来文化的前沿,西方的科学文化、商品文明、法制精神成为中国都市文化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都市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阶层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作为重大组织创新的非营利组织,以其独特的宗旨和使命,不仅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发挥辅助功能、提供公共物品,凝聚社会资本、配合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而且实施行业监督,倡导社会文明,促进公共道德和民主政治建设,加快社会阶层和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个人较少关注公共事务,公共文明程度较低.如今,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尤其是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公共道德,公共文明程度得以提高.公共文明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出文明在相互融合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农业———一个全新概念的农业。都市农业在 2 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出现在我国沿海一些大城市毗邻农村的地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同时表明现代化农业已经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8.
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城市化矛盾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与城乡差异、社会经济矛盾、城市问题等方面。为此,在新一轮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应加强分类指导,采用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加强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市场引导城市化进程;统筹内外关系,将外来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从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就业率入手,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与社会阶层差别;在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的同时,重视中心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强调城市化是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作用的辩证统一,是城乡融合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乔耀章 《学术研究》2005,1(7):66-72
对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来说,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然而,什么是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道德,如何构建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体系,这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一个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本文认为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形式或形态,它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构成,其中以政府为本位的公共管理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或核心作用。公共管理体系决定着公共道德体系,公共道德体系由“宏观公共道德”和“微观公共道德”构成,其中政府行政道德或政府公共道德在公共道德体系中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都市,作为现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开始成为众多文学样式表现的对象。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话剧,也将都市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大量以都市为视角,展示都市生活和都市人生存状态的都市话剧。本文将从都市话剧的界定入手,分析其在90年代产生的原因,总结其创作内容上所采取的策略和艺术上的审美追求并对都市话剧在90年代的生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李正爱 《江淮论坛》2007,46(4):173-177
从魏晋两宋开始,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江南都市,它在发展模式上发生了彻底转变,向新的经济型城市迈进,其结果是在江南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大都市.在这积聚了巨大社会财富的江南都市中,都市艺术文明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江南都市与艺术文明的关系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江南都市的高度发达,为艺术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各种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都市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文精神的提高,极大地改造了城市人的精神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江南都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与城中村相伴生的、具有鲜明过渡性意涵的都市村社型共同体是农民城市化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是弱势的非农化群体“小传统”得以依托、行动逻辑得以体现的社会场域。这种组织化共同体是农民城市化进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社会空间”。笔者提出的都市村社共同体概念,为村庄研究增添了“走向终结型的村社共同体”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刘士林 《学术界》2008,(1):70-85
2007年,中国社会的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同步发展.在城市发展环境与都市精神生态不断恶化的当下,从"美国梦"向"欧洲梦"的转型标志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与新智慧逐渐形成.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提出昭示了中华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向内转"的创新模式,代表了中国城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出于现实的与学术发展的需要,以环境、生态、精神健康为对象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应运而生,并出现越来越繁荣的研究局面.对GDP的怀疑与批判表明中国经济学家开始"悔其少作",幸福经济学成为"对经济学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一种回归".都市化进程不仅打破了地理-民族-国家的传统分界,也融化了文化、意识与心理等方面的隔膜,带来了一个产生大思潮、大思想与大学术的大时代.城市(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都市化进程研究、文化城市与文化都市研究、以艺术之城为中心的艺术与城市文明研究、"新农村"与"城市群"关系研究、都市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运河"申遗"相关的运河城市群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市文化学研究在2007年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城市小说。这些城市小说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用乡土眼光来打量城市;用先锋方式描写都市中人的"变形";对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都市中急于成功人群的欲望书写;时尚都市中青年的颓废情绪。这五种类型显示出了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徐海峰 《理论界》2003,(2):18-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不断扩大,人们在公共领域的活动日益频繁,这样,使得公共道德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方面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公共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价值基础方面,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道德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的腾飞中,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都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关注都市研究都市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努力从事都市文化的研究。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心主办了“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对于都市文化、都市文学展开了研讨。本组稿件有不同的视角:《论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实》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特点,并关注上海城市规划的现实与未来。《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关注近些年来北京的文化文…  相似文献   

17.
"都市桃花源"是湖南省参展世博会展馆主题,既是一种生态文明先锋理念,更是一种生态文明的实践.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其目标定位为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宜居城市群,以改革的理念和精神诠释"都市桃花源"的生态文明意识,发展成为"都市桃花源"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的素质问题之所以在我国凸现出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现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所引起的社会转型造成的。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市场制度的有效结合,推动中国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社会向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传统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社会走向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社会。所有这一切都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社会转型把人的综合素质问题提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一、社会转型与都市文明建设的动态分析社会转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人口增长后出现城市化过程的结果。从人类…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解决农民工问题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故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对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制度进行综合变革。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南京都市农业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都市农业的大规模实践,主要集中在一些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荷兰、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南京都市农业从目标定位、产业特色、功能分区、政府作用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