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07,(11)
十一黄金周,我作为全陪导游带领一个老年团去西安。团里一位老年男游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家叫他"刘师傅"。从身份证得知他已经67岁了,可是我深深感到他身上既有中国知识分子"温良俭恭让"的文化气质,又风度翩翩,颇为时尚。在公园里,走在前面的一位游客把一个空饮料瓶随手扔在路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清镇鸭池河畔化龙古镇上,流传着辛亥革命老人马登瀛的许多传说,云其当过都督,曾衣锦还乡,带来军乐队从上街吹打到下街;他在重庆当军官时,在街头见一年轻美貌女子摆棋局,局盘书有让君一车马,奴走一着先;奴输随君去,君输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多年来,天安门广场共有12次国庆大阅兵,孙国桢出任11次海军军官方队总教练,他训练的"白色方队"也荣获11次受阅方队第一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海军司令肖劲光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  相似文献   

4.
美与同情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表面合覆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他曾说:"表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西藏上层贵族中存在以擦绒为代表的政治派别,经历了从亲英军官集团到维新派的演变。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隔绝和剧烈冲突的独特背景下,以擦绒为核心的亲英军官集团形成。他们走"亲英"道路以扩充藏军,并进而改革藏政,这样不可避免地同十三世达赖喇嘛、噶厦产生权力碰撞,同广大寺僧产生冲突。1924年之擦绒事件是这一碰撞和冲突的总爆发,擦绒先后被革去总司令、首席噶伦之职,擦绒军官集团瓦解。此后,擦绒从亲英派领袖变成维新派首领,主要成员亦从藏军军官转为文官。他们一方面主张"致富致强",一方面既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又反对中央政府恢复治藏主权。总之,擦绒政治派别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不能不与英人打交道,但是并非分裂集团。他们之所以"亲英",是想用外人之力竭力维护既得权益,反对中央政府加强治藏权力。  相似文献   

6.
那天晚上,我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坐的士到一个朋友家去。海风习习,气候凉爽,行人不多,汽车廖廖,就巴望的士能开快些。车子行到了一个十字街头,遇上红灯,我坐的的士前面有两辆车,对面过来的车子有四五辆,但南北街上没有车,街头也不见交警。我让的士驾驶员鸣笛让前面的车开过去,可他摇头说:"红灯不能闯。这是交通常识,就是没人监督也要执行。我前面和街对面的汽车  相似文献   

7.
李霄峰 《可乐》2010,(10):50-51
2000年夏天,一个朋友去北大听课。傍晚,他走在校园的人流里,前面慌里慌张走来一个推自行车的男生。男生戴着很厚的眼镜,穿着朴素,面相普通,东张西望,像是丢失了什么,又像是做了什么错事,  相似文献   

8.
感动还在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9.
崔修建 《社区》2014,(26):19-19
小时候,他家里实在太穷了,上中学之前,他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布鞋,有时干脆打赤脚,从没有穿过一双买的鞋。尽管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但那一份无以言说的自卑,还是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了。特别是当他穿着带有破洞的布鞋去上学的路上,他总喜欢一个人走在前面或远远落在后面,他怕别的同学笑话他。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8,(4)
参加北欧旅行团。大概因为属于"行程缓慢"的那种团,放眼望去,37个团员多半是已退休的老人。第一天用餐,一个老先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费力地伸直了去拿盘子,我就帮忙,递给他,又让他走在前面,为他夹菜。奇怪的是,他有太太,那太太只管自己,不管他。  相似文献   

11.
深坑与高空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膜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有高呼救人。当路人救他出了水  相似文献   

12.
下岗工人老李从一家国营企业下岗后,只身去了南方谋生。人生地不熟的他来到广州后,由于年龄偏大,奔波了十几天,竟然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到最后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加入拾荒队伍,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拾荒客"。第一次"全副武装"地挑着箩筐走上大街拾荒,老李有点抹不开面子,走在街上他把头埋得低低的,仿佛所有的行人都在用  相似文献   

13.
倪萍 《百姓生活》2014,(2):19-19
我给高三学生布置了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画的是一组漫画:一群人,每个人背着一个超过身高的硕大十字架在埋头赶路。他们走得好辛苦啊。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开始动脑筋了。他趁人不备,用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锯下去了一截。嘿,明显轻松了许多。很快,他就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了。  相似文献   

14.
只是一抔土     
都是一抔土,争又何必?一场车祸后,有四个人一起去见上帝。听说第一个见到上帝的人,会有好运。于是这几个人一路上你争我抢,总想第一个站到上帝面前。他们争着,吵着,互不相让。忽然,那个腆着肚子的中年汉子一步跨到前面,伸手把三人拦住:“不要争了,只要能让我走在最前面,你们开什么价都行。钱,不是问题,我  相似文献   

15.
文娱生活     
《老友》2002,(7)
被撞以后有一次,一位急匆匆的军官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头撞到了林肯身上。当他看清被撞的竟是总统先生的时候,立即赔不是。"一万个抱歉!"这位军官恭敬地说。"一个就足够了。"林肯回答说,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8,(Z1)
干渴至极时,他遇到了甘泉1977年,张富建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到深山老林里砍柴,早晨六七点出发,要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回到家。那片老林里没有水,不过在林子尽头,住着一个老人,老人家门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而甘甜。每次当张富建走得又累又渴,快要撑不住的时候,父亲就说:"坚持一下,前面就能喝到老爷爷家的井水了!"一听到这句话,他就又有劲了!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散文诗剧《过客》,刻画了一个有着超常韧性的“过客”的形象。他在“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上跄跄踉踉地走:走得口渴,走得脚破;然而依然一路走,息不下——他“乐于受苦”。他走得“血不够了”,走得“太阳下去了”,而且明知前面是坟地,然而依旧奋进向前:“夜色跟在他后面。”——他又“乐于牺牲”。何以会如此呢?这便是本文想要谈谈的。  相似文献   

18.
调门     
王铎 《老友》2010,(9):52-52
行李免费有位旅客带了很多沉重的行李,他叫了一辆出租车,问司机:"到火车站要多少钱?""30元钱,先生。"司机回答。"这行李算多少钱?""行李免费。""那么就请您把行李拉到火车站,我自己走着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史上,李大钊是一位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人物。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不到38年的短暂生涯中,锲而不舍,一往无前,冲破重重艰难险阻,一步一步地越过曾经走在他前面的同时代人,站到了新的历史潮流的最前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这一特殊经历及其卓越贡献奠定了他在  相似文献   

20.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