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六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三农问题",而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冲击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农村固有的"家庭养老"出现了危机。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条件限制下无法全面展开。而乡村集体养老缺乏经济来源,实施较为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走向社会养老的途径,应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在不断弱化,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危机。其危机的背后是村庄内生基础的破坏,把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放在村庄内生基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农村家庭养老出现危机的根源。居住状况和代际支持状况是认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村庄家庭养老问题的个案描述,可以概括出农村家庭养老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利益观的增长,父母恩情的世俗化,村庄舆论的失效,乡村行政组织的缺位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甘肃庆阳市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养老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贫困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老年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并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养老困境的原因,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苏、安徽、四川三地的336份入户调查数据,对农村已婚子女日常生活支持和子女身份的交互分析发现,农村已婚独生子女和同龄非独生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相比非独生子女,农村已婚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藉占有优势,而在劳务支持方面稍逊一筹。对农村已婚独生子女养老支持因子分析生成的3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学历、夫妻年纯收入和地区是显著影响子女对父母经济型支持的因素,性别、是否有耕地和地区是显著影响子女对父母非经济型支持的因素,是否和父母同住、夫妻年纯收入和是否有耕地是显著影响子女对父母劳务型支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女性家庭地位"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界定为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所拥有的自主权、支配权、决策权,同时引入了家庭冲突处理方式以及家务分工状况、妇女自我角色认知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其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调查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值差距悬殊;男性是家庭权力的绝对拥有者;家务劳动分工中的性别倾向仍很严重,"男主外,女主内"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思想观念的滞后、教育资源的匮乏、经济独立的缺失。针对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 ,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 ,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为例,论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及作用,分析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难点及困惑,探讨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和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作用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典型个案访谈的方法,对河北省藁城市农村养老状况及农村居民对家庭与社会养老两种方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农村的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子女和自己养老,社会养老已是大部分农民愿意接受的养老方式。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的因素主要有,对保险的认知不够、经济承受能力弱以及对保险的信任不足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家庭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的结构性冲击下,养老功能的发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新农保政策也因制度设计缺陷无法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农村现行养老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鉴于家庭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让家庭之外的社会资源注入家庭内部将家庭养老功能外化,通过增强内力——家庭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家庭政策支持),壮大外源——政府、社区和集体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和外源给予强力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积极发挥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充分挖掘老年农民的自养潜能、通过制度伦理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中青年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家庭结构出现了规模小型化,进一步核心化,户均人口数、生育子女数减少,居住方式的变化,老年人传统权威的丧失、家庭地位的下降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作为与传统家庭结构模式相符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也受到来自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基础受到了冲击,走人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对社会的养老方式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且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的逐步形成,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生活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农村传统家庭保障方式已难以承担起全部的保障重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借鉴国外的实践和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养老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口贫困化严重、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原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使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必要.目前各地试点采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符合社会保险的价值取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也存在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缴费基数确定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分配、规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档次确定的方法、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加强基层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阶段农村养老在政府、社区、家庭层面都存在着现实约束,导致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以需求为导向,改善供给,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是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基础,需要政府、社区和家庭有效合作,开发和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在政策设计上应兼顾农村养老的应急性和长效性、事业性和产业性,盘活农村资源,导入社会工作,健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老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适应和应变能力都相对较弱,比较容易沦为相对贫困或绝对贫困群体。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村已经或正在尝试建立养老补助制度,但是中西部的农村中的老年群体,即使是生活困难的老年群体,他们的养老补助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就是改革发展的成果还没有延伸到最需要社会帮助的贫困老人身上。另外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来判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此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我们顺势在农村老人与劳动力流入的城市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机制,就可以起到以较少的财政支付来促进有利于整体经济良性循环的经济资源双向流动的局面,使全国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生产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是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通过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在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状况及其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可以归纳出西北地区经济转型和政策调整这两个方面与就业的关系,同时,在解决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时,应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师资力量差异悬殊和城乡学生成长环境迥异等.影响农村地区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社会经济和社会阶层差异等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公平需要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建立“多管齐下”的教育弱势群体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民工进城”引起的宪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进城"的问题在我国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背景,进城民工的平等就业权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歧视并长期得不到保护.平等就业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本文通过对民工进城关涉到的宪法问题--民工的平等就业权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这一问题在我国的现状,并对如何实现民工的平等就业权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唤起人们对宪法实施的关注及对基本权利保护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一群体中存在的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列举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在政府层面加强政策调控和宏观职能,家庭层面加大教育的力度和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学校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