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艺 《西域研究》2001,(1):70-77
本文旨在历史、文化和比较视野中重新审视杜甫及其西域诗.他的西域诗从反战、爱民思想出发,对战争充满悲伤、担忧,这与岑参等人充满激情和乐观精神的反映盛唐气象的边塞诗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背景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陈诚的西域纪行诗段海蓉陈诚(1365-1458)字子鲁,号竹山,他是明代多次出使西域的使臣、旅行家。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即选入行入司充行人。此后陈诚"辙迹遍四方"①,皆能不辱使命,有功而归。后因朱棣即位,建文旧臣受到排挤,于永乐元年(1...  相似文献   

3.
张建春 《西域研究》2012,(3):115-118
清代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有大批遣员被遣戍伊犁,其中不乏能诗之士,留下了大量的清代伊犁边塞诗。与其中历来备受西域研究者关注的清代伊犁边塞诗的代表作相比,清乾隆年间因卢见曾两淮盐引案漏言而遣戍伊犁的徐步云的边塞诗却少为人知。他的诗对研究当时伊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域边塞诗作为中华诗苑中的瑰宝,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独秀一枝。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屯垦戍边的军民、西游边塞的文人,还是谪贬边关的文官武将、平定边陲的封疆大吏都留下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从总体倾向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许多边塞诗歌颂了中国历代王朝统一西域的功绩,尽管诗作者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免对帝王歌功颂德,但“维护祖国统一”是众多边塞诗水恒的主题。二是许多西域边塞诗往往又寄托  相似文献   

5.
岑参的边塞诗创作别开生面 ,真实生动地反映西域的生活和战争。特别是他的一些有关战事的诗 ,具体地记述军队行动的全过程 ,类似于军情文书、战地捷报 ,是岑参边塞诗中最有特色的篇章。而岑参与封常清之间知遇加知己的关系 ,特别他判官的职责 ,是使他写出这样战报式诗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岑参两度赴西域公职,写下大量诗篇,他在诗中不仅交代了自己和府主高仙芝、封常清及继任的赵玼(泚)的关系,还多次写到了与自己共事的很多同僚,其涉及幕府人物之多、叙及交往细节之详,在亲历西域的诗人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7.
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陈诚官至广东右参政,与光禄寺少卿、官至右通政的陈诚不是同一人。将二人混淆为一人主要是因为二人去世时间相近,万斯同《明史.陈诚传》误认为西域使臣陈诚累官右通政,王鸿绪《明史稿》继之,后来者沿袭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陈诚和《西域行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诚是我国明代卓越的旅行家、外交家,他虽是“草莽一书生”,却先后五次攀雪山,越葱岭,渡湍流,过荒漠,奉诏出使西域,行程数万里。他不仅开拓了明代中西陆路交通的新局面,而且根据其西域的亲历目睹,撰写了《西域志》二卷,这是有明一代有关中亚历史地理的唯一著作。其《西域志》上卷为《西域行程记》,下卷为《西域藩国志》,通称《西域行程记》。拙文拟就陈诚出使西域的行程及其著述的价值试作论析。一 陈诚,字子鲁,约生于1365年,江西吉水县人,洪武甲戌进士,授行人。诏往北平求贤,山东蠲租,安南谕夷,皆不辱命,曾升翰…  相似文献   

9.
1935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论家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序言中曾指出:“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一眼可以看得懂;也有颜色,但不象冯乃超氏那样浓.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揭示了戴望舒象征诗的艺术特色.戴望舒的风格独特的诗篇在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许多青年诗歌作者都模仿他.施蛰存1932年至1935年间主编的《现代》,发表了许多风格和戴望舒近似的诗篇,形成了一个着意向欧美象征派和意象派学习借鉴诗艺的诗人群.由于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西域边塞诗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虽然艺术性较唐代稍逊,但诗人及诗作数量胜于唐代。在富有特色的西域边塞诗中,还有怀古诗也独树一帜。清代西域怀古诗的基调是唐家风雨汉家烟,大清一统更胜前。唐家风雨汉家烟清乾隆朝统一新疆不久,史官褚廷璋奉旨参与修纂《...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国西部文学》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常金生、夏青两位同志的《试论中国西部文学》,获益匪浅。但文中西部文学渊源部分的一段文字引人思索。这段文字写道:“……使唐代鼎盛一时的边塞诗从此一蹶不振,历史给西部留下的只是绵延在古丝绸之道上不绝如缕的驼铃和悲壮苍凉的边塞诗的吟唱。”这同我近来研读《历代西域诗钞》和《历代西域诗选注》的感受,以及回顾唐以后西域各兄弟民族中文学巨匠辈出不穷、传世诗篇浩如烟海的历  相似文献   

12.
《陈竹山文集》是明代西域使者陈诚的个人文集,对考察陈诚及明代西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为研究陈诚的家世、生平、交游、仕历明王朝的西域经略及《使西域记》的版本源流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中长期隐晦不清、久悬不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得以廓清。《陈竹山文集》有明刻本两种、清刻本两种,其中明刻本已佚,清刻本两种传世极稀。目前,易见的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收录的雍正本《陈竹山文集》。  相似文献   

13.
岑参在两《唐书》中无传,因此,唐代杜确《岑嘉州诗集》序,是现存研究岑参生平唯一重要的资料。此外,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以及陈铁民、侯忠义二同志合编的《岑参年谱》,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鉴于岑参两度出塞期伺写下的出色诗篇,奠定了他作为杰出的盛唐边塞诗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诗坛上,郭小川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越的诗人。作为战士与诗人,他为我们的时代写下了大量诗篇。早在抗战期间他就创作了《我们歌唱黄河》、《草鞋》、《毛泽东之歌》等诗作。1950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平原老人》。建国后他的第一首诗是1955年的《投入火热的斗争》,从此,诗人创作进入旺盛时期.先后出版了《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九本诗集。郭小川为我们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抒情和叙事诗篇。这些诗歌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他足迹所到是当时许多西域诗人不曾远涉之地——远离喀什千里之外的俄国边界,他的诗式日记《纪行十四首》及《马上闲吟》二十二首生动记叙了沿途风情及所见所感,可补前人记述之不足;他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撷取影响新疆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人诗,这种内容上的拓展和纪实,使其西域诗体现出浓郁的西域文化特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唐声威远播,西域各民族和睦相处,安西、北庭的唐军士气高昂,故岑参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中依然洋溢着盛唐边塞诗歌的爱国战斗激情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岑参也就成为盛唐边塞诗的殿军,而他的诗作<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则充分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宿月 《西域研究》2012,(3):107-114,140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乐舞南传并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南朝时,西域乐舞通过西域各国的直接传播和北朝各国的间接传播,逐渐被南朝人民接受和喜爱,深入到南朝人们的生活中,也影响着南朝文人的诗歌创作。到陈代,边塞乐府诗创作数量逐渐增多,边塞诗豪迈雄浑的风格融入到绮靡纤弱的南朝诗风中,在陈代边塞乐府诗中常提及来自西域的乐器胡笳,胡笳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诗中,为南朝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别样的艺术风气。  相似文献   

18.
自居易祖籍是西域人,受家族传统影响,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一生写了许多有关西域音乐的诗歌,在诗中表现了对西域音乐的独到的感受,为人们留下了一千多年前美妙的西域音乐风貌.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与诗歌创作艺术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飘然即逝的音符化为优美的诗歌语言.<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不仅体现他的高超的诗歌艺术,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9.
陈诚《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笺释杨富学在明代中外关系史上,陈诚(1365~1458年)是位颇具影响且极为关键的人物。永乐年间,他曾先后三次出使西域,足迹远至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之赫拉特)、撒马儿罕(今哈萨克斯坦撒马儿罕)等十余国,极大地促进了明朝与这...  相似文献   

20.
陈诚的家世生平 ,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 ,考述了陈诚的一生 ,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 ,并附以《陈诚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