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人帮”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极力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对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更是肆意诋毁。他们把按劳分配打成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但是,按劳分配明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怎么能成为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呢?于是他们又利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制造混乱,用歪曲和篡改经典作家原意的卑劣手法,把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等同起来,把资产阶级法权和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等同起来,捏造出一个“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反动公式,用来论证他们所谓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一、“四人帮”为什么歪曲、丑化“按劳分配”? 王张江姚“四人邦”在理论上一窍不通,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是颇为能干的。姚文元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经济基础”,张春桥把按劳分配丑化为“旧事物”,王洪文则诳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过“按劳分配”。“四人邦”控制的舆论工具,更是连篇累牍地攻击、丑化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要“按劳分配”的理论,经过列宁、斯大林和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坚持按劳分配生产就发展,破坏按劳分配生产就倒退,这就是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他们诬蔑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因素,说它是产生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他们把实现按劳分配的各种具体形式,诬蔑为修正主义的“物质刺激”,把贯彻按劳分配诬蔑为搞修正主义,把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干部,打成走资派。“四人帮”搞乱了理论,搞乱了思想,搞乱了政策,使我国刚刚建立的还很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四人帮”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把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弄得是非不清,真伪莫辨。他们大骂按劳分配是“旧事物”、“臭豆腐”,甚至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按劳分配”。只要准提实行按劳分配,关心群众生活,就会被扣上“用金钱、物质腐蚀工人群众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四人帮”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权利的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他们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说得一无是处,把马列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弄得是非不清、真假难辨,为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制造经济上的理论根据。从而,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澄清“四人帮”在按劳分配方面制造的混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革命导师曾经论述过,并且已由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四人帮”肆意诋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说它是资产阶级权利,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攻击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修正主义,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为了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和路线是非,拨乱反正,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精神,本文阐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容践踏》(见《辽宁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一文中,对“四人帮”在按劳分配方面的一些谬论进行了初步的批判。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指出,姚文元所说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把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说成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这是明目张胆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搅乱人们的思想,打击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破坏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在这里,对他的这个谬论,再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理由:(一)“它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二)“这种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平等权利遗留的残余”;(三)按劳分配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从实质上说是旧的私有制的一个尾巴”;(四)“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狭隘观点,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弄清楚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对于完整地、准确  相似文献   

9.
我校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于去年底今年初,组织全系师生在批判“四人帮”关于按劳分配的种种谬论的同时,对按劳分配的有关理论问题,举行了多次讨论会,大家就按劳分配的二重性、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按劳分配与新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有无联系等问题,开展了争鸣。下面刊登讨论会上的部分发言稿,以期推动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本刊所发表的学术性稿件,都是本着这一方针而采用的。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章进行争鸣。在坚持六项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只要是能言之成理的“一家之言”,我们都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大”路线,揭发批削“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澄清“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造成的混乱,政治经济学系七五级学员,结合学习“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专题,对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意见综合整理如下: 关于按劳分配中资产阶级法权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是共产主义因素,但绝不是资本主义因素。其主要理由是:(1)马克思讲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指按劳分配中存在的“平等的权  相似文献   

11.
七七年十二月份,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三年级同学一起举行了一次理论讨论会。有四十多名师生参加了会议,有十多名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大家本着毛主席倡导的“双百”的方针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一、关于按劳分配问题 在按劳分配是不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教导我们:“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在经济理论方面,当然也是如此。“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公然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阉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并以此来证明他们那一套“理论”是“真理”。他们在经济学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其危害之大,流毒之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仅见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四人帮”这些“理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实践是最好的回答。“四人帮”说: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事实究竟如何呢?客观事实是:不劳而获,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而按劳分配正好相反,它要求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要搞好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正确了解按劳分配的理论。为此,本文拟就怎样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及其实现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工资制度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怎样认识按劳分配 关于按劳分配的性质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算是基本上解决了。但在经济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酬付劳;有的把股金“分红”说成是按劳分配或者“接近按劳分配”;有的认为,把按劳分配看成是按个人劳动能力与贡献大小来分配,理论上有“缺陷”;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有人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归结为“向钱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新事物,还是资本主义的旧事物?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还是修正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无产阶级战胜资本主义的强有力的工具,还是产生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界限都被“四人帮”搞乱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现在是彻底批判“四人帮”的谬论,坚定不  相似文献   

15.
“四人邦”是一伙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阴谋家,他们装得比谁都“左”,时刻在窥测方向,妄图“冲破一些缺口”,达到他们的反革命目的。这些年,他们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问题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搞乱理论是非,制造思想混乱,诋毁按劳分配原则,破坏革命和生产。这是他们推行反革命的政治纲领,进行篡党夺权罪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们在贩卖这些反革命黑货时,总是打着“反复辟”、“总结苏联历史经验”的旗号,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在深入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必须彻底揭露和批  相似文献   

16.
经济系在二月下旬邀请中国科学院骆耕漠同志来校讲学.骆耕漠同志对该系师生作了“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和“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问题”两个专题报告,并召开了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座谈会. 骆耕漠同志在“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了不断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苏维埃社会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分配方面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就是这种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消费资料的分配方面,社会主义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实现,是对几千年来剥削制度分配方式的否定,是个历史的进步。列宁曾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政权后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要实现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根本原则。”但是,这个原则还不是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又指出:“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在分配领域中这种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资本主义和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和条件。由于人们的劳动能力大小不同,负担轻重不同,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必然会  相似文献   

19.
否定按劳分配的积极作用,极力歪曲、夸大按劳分配中存在的“弊病”或“缺点”,是“四人帮”污蔑、攻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必须彻底批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它是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新中国采用何种分配体制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他一方面提倡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追求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并试图用供给制代替按劳分配,错误地认为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加以限制。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矛盾状态,致使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