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对传统舆论监督方式而言,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速度快、监督力度大和监督隐蔽性强等特点。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从最终目标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感性和司法审判的理性要求又使得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必须正确处理好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要从加强立法、主动接受网络舆论监督、提高法官素质等方面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媛 《现代妇女》2014,(11):176-176
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司法审判提供立案线索,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义,同时舆论监督过度又会干预司法,影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甚至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让舆情顺利表达,又能保证司法审判公正进行,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本案中,双方虽然是同居关系生育子女,但是所生子女在法律上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权利。父母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该  相似文献   

4.
举证时限制度在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之前的规定相比有重大变化。对于新《民事诉讼法》中举证时限在司法实践中的出现问题,本文分析了举证时限的公正与效率在诉讼中的博弈以及对此提出解决方法,平衡双方在诉讼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艰难的起诉     
这是一些普通公民告状无门的事例,虽然这些案件实在不是第一次。也注定不是最后一次提出:老百姓告状无门的问题。公民诉权(即要告状有门、有诉必理)的实现,怎一个“难”字了得? 有案不收,有告不理,是当前司法不公的表现之一。有两句话在法律界耳熟能详。第一句话:诉权是权利保护的第一屏障。如果一种权利没有诉权的保护,就失去了本身的含义。第二句话:无救济即无权利。如果受到侵害的权利不能通过正当法律程序获得救济,就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写在纸上的权利再多也只能望纸兴叹。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民的诉权更具有主动性,是公民个体直接参与制度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公开即审判公开,是现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宪法和法律虽确认了此项原则,但对司法公开的认识仍是不够全面的.现行立法对司法公开的规定较为简单,损害了司法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影响了司法公开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司法公开的范围有多广,司法公开应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等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进一步予以澄清,本文着重从民事司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中审理方式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二审审理中大量选择不开庭审理的情况,二审程序本身作为一个救济程序和终极程序不仅要顾及实体公正,也要兼顾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当前二审不开庭审理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以期能够在二审程序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8.
“当日检查结果未出,需挂号看结果。”这是贴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诊室门上告示上的内容。根据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规定不仅出现在普通门诊,就是在挂号费动辄几百元的专家门诊也不例外。“当日的号,只看当日的检查结果”是时下医院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一次完整的就诊程序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呢?看一次病究竟应不应该挂两次号呢?业内人士对此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些医生就认为,看病挂号是天经地义的,看一次病当然要挂一次号;再则,卫生部规定了,门诊3次必须确诊,即允许医生在3次范围内确诊,患者检查、检查、再检查的现象完全正常。据此,…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治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但司法资源的浪费与法治建设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我们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及最优的方案来修正高层次道德论证不确定带来的社会成本过高问题;其次要更好地设计并完善纠纷解决方式,对诉讼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司法机关确保案件在公正、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审理,使当事人自愿合理地选择审判或是调解,实现自然的分流,利用经济杠杆完成司法资源的最优配置,保障当事人最大效益,也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可以说也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权的分立终于实现了,但无论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还是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效率。“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分立”是个抽象的制度理念,具体到司法鉴定制度上,它的意义就是,过去在审判活动主导下的鉴定机构,将完成走向“中立”的转变,而紧随其后的是,鉴定机构将面临“市场突然开放”。作为为司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政治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于司法的影响逐步显现,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舆论发出的各种声音也影响着司法活动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现阶段我国没有制定舆论监督的相关法规,舆论对于司法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媒体审判”以干扰甚至威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势。只有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才有利于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实现,才有利于社会公正这一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本文拟从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探究二者的社会利益冲突,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以期对利益冲突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琼 《现代妇女》2014,(8):97-97
权利冲突,是在行使具体权利时,多个权利无法同时得到满足而出现的互相矛盾、互相抵触的法律现象。权利冲突现象广泛存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和日常生活中。随着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推进,道德权利与法定权利的冲突日益凸显,唯有从现象入手,探析法定权利与道德权利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实践,对新的行为给予合理规范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和谐法治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已经有了诸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对象的全面化、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少年司法依附成人模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等不足.未来应当完善适合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健全少年司法的法律体系,补充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规定,明确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构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信仰,以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鲁志峰 《职业》2006,(2):41
Q:我们公司规定,员工休假,探亲假和年假只能选择一个.还有一位朋友的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两年的员工,不得享受探亲假和年假.请问,年假和探亲假到底是一种员工的福利还是权利?如果是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国家是否也有规定,年假和探亲假只能享受一个?  相似文献   

15.
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 中国的司法改革,起步艰难.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法院系统开展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争先恐后地摸着石头过河.但由于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司法体制弊端,宏观上缺乏统一推进,使得改革的力度非常有限.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改革由此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2002,(6)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时不仅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且容易给审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消极影响。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对6种侵权诉讼作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即在这些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2001年12月21日公布、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  相似文献   

17.
司法的内在要求是法院和法官依法裁判,法官只服从法律、唯“法”是瞻。一个行政化的司法,一个上下一体化的司法,一个有受制于法院内外领导个人意志的司法,如何能成为形象公正的司法?  相似文献   

18.
周碧彤 《现代妇女》2014,(11):166-166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次会议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其中关涉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颇为丰富,特别是对于长期争议的法院体制改革方案,有了较明确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笔者就法院系统去地方化、行政化和实现法官职业化,最终实现司法独立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法院体制的改革路径的现实意义,并对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6,(2)
Q:我们公司规定,员工休假,探亲假和年假只能选择一个。还有一位朋友的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两年的员工, 不得享受探亲假和年假。请问,年假和探亲假到底是一种员工的福利还是权利?如果是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国家是否也有规定,年假和探亲假只能享受一个? 北京jody A.《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  相似文献   

20.
“平等与公正”是每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也是所有社会人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公正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要的是绝对的公平还是相对的公平,是机会的平等还是结果的平等?当前社会中最大的不公正表现在哪里,如何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以及政府在这个问题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对于公正,在我看来,今天有两条根本的道路选择。第一条,“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搞市场经济。核心就是把整个经济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另一条路就是考虑到分配的不平等, 造成了弱势群体,因此在考虑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平等,要通过社会民主主义的方式,以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来保障人们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因此这条路的核心是强调再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