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务报告舞弊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人利益.笔者以中国证监会2002-2007年处罚公告为依据,从"压力"与"机会"两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原因,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直接原因,公司治理无效、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以及证监会处罚力度差为财务报告舞弊创造了机会,由此提出调整监管策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报告具有经济后果。在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而带来市场反应,是否保护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目前的实证研究不仅比较鲜见,而且结论尚不一致。文中以因舞弊财务报告而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4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考察了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经验关系。证据表明,那些因舞弊财务报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因为公司舞弊蒙受了较大的损失,研究还发现市场存在消息提前泄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审计失败无论是对于报表使用者或者舞弊方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证监会2006-2010年的处罚公告研究后发现:财务舞弊并不必然导致审计失败;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持续年限较长,证监会的处罚有些滞后,而且从趋势上来看,证监会的处罚趋向于严厉.要避免审计失败,应当对审计师和上市公司进行双重治理,并且加强对其监管,处罚要及时.  相似文献   

4.
财务舞弊一直是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如何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关注。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以34家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4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为被解释变量,以外部治理因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法制环境的健全等)和内部治理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总经理任期等)为解释变量,在控制公司规模、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少数股东联盟、CEO任期、总经理董事长独立性和法制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改进或解决财务舞弊行为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受处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监事会的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监事会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并没有发挥作用的结论,指出,考虑我国现实情况,必须坚持董事会、监事会并存的治理模式,同时从监事会职责、法律、引入独立监事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监事会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关联交易和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通过以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独立董事的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独立董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结论,并对薪酬激励、法律激励和信誉激励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68个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和68个正常上市公司为样本,把分析性复核方法与4种模型相结合建立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以此检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否会使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结果显示:舞弊行为确实导致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4种识别模型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并且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识别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审计合谋隐蔽性很强,极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经济后果十分严重,事先预警意义重大。根据证监会2002—2008年做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处罚公告,选取合谋样本并配以正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从财务困境、财务异常波动和财务舞弊三个视角选取变量研究审计合谋的舞弊公司财务特征,以这些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获得的显著变量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预警审计合谋,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研究表明,除了财务舞弊,从财务困境、财务异常波动这两个新视角得到的异常财务特征变量为审计合谋的预警提供了更加丰富、有效的分析指标,提高了预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任重而道远,但解决上市公司的失真问题确属当务之急。本文在确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为违规性失真的基础上,以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重点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特点,剖析了其造假的动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舞弊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处罚,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美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从披露内容、披露时间及披露要求上,与我国既有一致,也有一些特殊规定。在美上市公司由于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差异、监管的缺失、审计漏洞等原因导致了会计信息舞弊的动机,治理会计信息舞弊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在美上市公司的标准,并加强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具有显著功利性、蓄意欺骗性、极强的隐蔽性、严重的危害性等特征,其产生既有利益驱动等内在原因,也有制度不健全、监管缺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外部原因。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是防范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困扰注册会计师的一大难题,它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美国的“安然事件”,我国的“银广厦事件”。所以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审计非常关注。本文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成因,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审计责任及审计程序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舞弊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失真的会计报表使投资者身受其害、防不胜防,也使为上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大大降低。本文从上市公司造假动机入手,剖析了上市公司舞弊常用的手段,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从合理市盈率的评判标准看,市盈率太高,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倾向。如何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为了治理“泡沫经济”,应该强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变证监会职能,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暂缓推出股票指数期货;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沪深两市2007至2013年的A股上市公司7年共计13669个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过度自信的高管倾向于选择进攻型战略。(2)进攻型战略企业相比防御型战略企业更易进行财务报告舞弊。(3)高管过度自信对进攻型战略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有推动作用,但对防御型战略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4年至2018年间因发生过虚增(减)利润或资产财务舞弊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告处罚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舞弊样本,对女性高管与财务舞弊关系以及女性高管、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财务舞弊呈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分别对女性高管年龄、女性高管学历与企业财务舞弊关系产生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高管任期与内部控制之间呈倒“U”型关系、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司舞弊是指故意采用不法手段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根据舞弊的层次不同可分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舞弊则表现为会计事项舞弊和会计报表舞弊。随着资本市场多元化、产权分离,上市公司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股市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数量和规模急剧膨胀的过程,在制度不健全而上市公司数量剧增的情况下,公司舞弊也在频繁发生。揭示上市公司常用舞弊方法,对投资者、债权人及各类报表使用者极具现实意义,就上市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监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审计机构对舞弊现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的认识多局限在现象描述上,或对违规行为处罚的效果上,现有文献鲜见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通过向监管部门、基金公司、券商、上市公司等进行问卷调研,对我国证券监管有效性整体和对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这项具体政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者对证券监管有效性的整体评价和对具体政策效果的具体评价都没有达到4分(满分7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借助我国2009-2016年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并结合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与非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进行分组对比,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更低,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更少,同时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和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抑制财务舞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则显著正向影响了财务舞弊。在内部控制质量负向影响财务舞弊的过程中,真实盈余管理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经过进一步的Sobel检验,应计盈余管理也发挥了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的公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不符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原则 ,应加以改进 ,如增加收益分配表和股权结构变动表 ,丰富报表注释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