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有着人缘、地缘、业缘的优势,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很缓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首都经济圈的作用。如何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2001年-2013年人均GDP、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业绩指数、保险业务构成等方面的数据统计,观测到京津冀保险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和梯度层次性。其次,对京津冀地区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描述。最后,为使区域保险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京津冀保险业有效的金字塔结构,达到京津冀保险业生态系统设想的效果,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文化不仅是规划都市圈发展机制、模式和进程的关键因素,还是推进都市圈由交通、经济领域的接轨,向文化产业群落、文化市场接轨进程中的核心力量,更是重塑都市圈形象,加速提升都市圈的凝聚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的有力支撑。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更快速、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京津冀区域人口数量大,老龄化程度较高,未来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大、标准高。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存在服务设施供求不平衡、养老人员供给不足、社区服务有待普及、家庭养老扶持政策缺失等问题,河北省应采取普及退休老人医疗异地结算,打造京津冀养老服务圈、候鸟式养老圈,培训专业医护人员,建设社区养老院等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京津冀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仍存在着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产业链断裂、经济梯度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势在必行,而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旅游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对该区域13个城市(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入手,借鉴区域经济分析工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第三增长极的京津冀区域,也正在迅速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当中.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对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形成了结构性障碍.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定量预测,发现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正在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演进,若辅以国家的适当调控,必将迅速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各自为政与龙头之争的局面并存、产业结构同构与产业链断裂情况的存在等方面;此外,不合理的经济梯度情况的存在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中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0.
运用BC2模型与DEA-Malmquist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进行检验: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综合效率看,京津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可能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利用率低,污染治理投资存在冗余等问题,而河北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污染排放去除效率相对较高;从影响治污投资综合效率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来看,北京投资规模效率无效是制约其投资综合效率不高的主因,天津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处在较低水平,而河北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提高工业污染治理的纯技术效率实现相对有效,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梳理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进展状况,分析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认为要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必须一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保障协同保护的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民积极主动进行协同保护的参与机制。将两种机制路径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问题,合力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尽快改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但近年来三地发展水平出现分化,京津两市与河北省的差距拉大,有出现“极化”效应的可能。通过构建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对京津冀三地3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作DE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京津两市。京津冀三地在综合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R&D活动经费投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水平上的差异,是这种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通过京津冀清洁生产协同立法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由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地方发展定位各不相同,关于清洁生产的法律文件在效力层级以及具体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考虑三地清洁生产发展的制约条件和相关立法与政策基础,协同立法应坚持三大产业全覆盖、标准统一、程序统一等原则,对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协调机制、专项基金制度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等进行协同设计,力求为京津冀清洁生产协同发展以及促进三地环境治理能力共同进步、产业结构同步升级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虽然京津冀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但是居民文化消费倾向并未呈现钱纳里结论。北京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优势,使北京总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步入发展与享受型阶段,天津处于基本文化消费向发展与享受型过渡阶段,河北省整体处于基本文化消费阶段。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根据"8+2"各自的资源特色,充分发挥长处,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建立区内文化产业资源共享机制是提高区内整体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盛夏时分,我们对河北省著名学者梁勇先生就燕赵文化和封龙山文化进行了深入采访。梁勇先生详细介绍了燕赵文化的地域特性、文化构成和文化特点,指出燕赵文化是京津冀历史上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和重要的文化镜鉴,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用燕赵文化唤起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共识和文化本底的归属感,在文化共识、文化共同归属感的基础上,提高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文化协同。同时,梁勇先生也为石家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依托封龙山文化、传承封龙山文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北京区域"规划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如何加快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题."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高等教育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大北京区域"下的京、津两市有着优质教育和人才资源,为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与殊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已影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应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本文就京津冀区域中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高级要素,是制造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京津冀晋蒙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之一,其制造业升级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部分。使用2001—2011年2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京津两市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验证将京津两市设立为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核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Markov残差灰色模型对京津冀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综合研究表明,京津冀物流能力在2007年至2016年总体较为平稳,河北省近两年物流能力有所下降,北京市近五年物流能力有所起伏,天津市物流能力逐年提升,势头强劲。在未来五年,旅客周转量、客运量将成为制约河北省物流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货运量、客运量将成为制约北京市物流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邮电业务总量和货物周转量将成为制约天津市物流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仍处于高耗能阶段,区域内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碳排放水平较高,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为了实现在低碳经济方向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应该积极探索区域内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构建低碳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