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为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对新经济风险挑战,挖掘增长动力,实现创新增长,管理世界杂志社与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定于2019年10月下旬在杭州举办"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学术研讨会"。一、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主题,公开征集有关学术论文。请登录《管理世界》网站(www.mwm.net.cn),在线投稿至"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学术研讨会"栏目。截稿日期:2019年9月30日。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对新经济风险挑战,挖掘增长动力,实现创新增长,管理世界杂志社与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定于2019年10月下旬在杭州举办"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学术研讨会"。一、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主题,公开征集有关学术论文。请登录《管理世界》网站(www.mwm.net.cn),在线投稿至"数字经济与创新增长学术研讨会"栏目。截稿日期:2019年9月30日。二、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推荐给《管理世界》接受审稿。符合要求的,优先安排发表。  相似文献   

3.
经济观察家说,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4年两位数的增长后,2007年丝毫未显疲态。有关专家预计,中国的经济总量有望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近30年的持续增长以及连续5年两位数的产出增幅,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年。据此,有经济学家说,2008年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经济注定在这一年再掀腾飞高潮。显然,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4.
黎冲森 《经理人》2012,(10):78-79
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9月11日?13日,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论坛上,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Hans-Paul Bürkner说:"中国经济增长从30%到10%,这并不代表放缓了。我们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发展大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谋划,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为我们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上半年,中国经济航船,在劈波斩浪中不断前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消费增长贡献率超六成、就业指标完成近七成、夏粮再获丰收……透视中国经济"半年考"答卷,一系列数据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国务院决定,拿出总计4万亿元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4万亿这个数字,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但是,观照国际上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金融海啸的空前猛烈,中国拿出4万亿元来筑好自己的"防波堤"又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笔者认为,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  相似文献   

9.
国外乐观的论调认为中国的经济总规模将在下个世纪20、30年代超过美国。这种论点是建筑在"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上的假设。但如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即使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现实地对比中国在至关重要的教育、科研和社会制度导致的竞争力等软件上、质量上与先进国家的参数,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模式,是以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为动力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先进国家之间的"落差"消失以后,这些增长因素随即丧失,而"科学技术"这个最终、最根本的动力才显示出后继无力,此时这些隐患就变成了致命的。因此,如果不预先迅速排除这个"瓶颈制约,就注定了中国经济在发展到一定时候,将不可能保持现在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正在成为一个"GDP增长目标出现可信萎缩的"年份.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务院将经济增长目标由之前的896下调至75%.近日,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96,声称更低的增长数字也是可能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减速是真实的,但却是相对而言的.尽管政府已告知不要为GDP太过担忧,而应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但是,投资者们仍将焦点集中在原始指标上.  相似文献   

11.
12.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08,(49):10-11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辨析扩大内需推荐度指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把"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到了一个格外重要的高度。今年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     
2008年中国经济新走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5日闭幕。这次会议凸显了"稳"、"好"、"活"的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新走势。稳:防过热防通胀,稳中求进。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中,"防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型"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描述中国诸多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解构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制度质量在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了增长背后的两种主要推动力,一是短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要素重新配置的增长动力,影响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约束。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制度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完成要素重新配置型的经济增长。二是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国家基础能力发展的增长动力,任何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国家基础能力的提升,制度质量是国家基础能力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经济历经以资源、资本为主要增长动力的30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显露出以创意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趋势。创意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能够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性的动力,因此,在"要素驱动"模式式微之前,通过旅游创意实现向"技术驱动"发展转型是中国旅游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并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12月3日,旨在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确定基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8项主要任务,"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是基调。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4):16-17
数据关键词:抑制通胀、稳定市场——2007重要数据年终回顾回首2007年,中国经济在继续保持高于11%的高位增长的同时,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物价、房价等也在一路狂涨。为抑制狂涨的物价,金融、财政、税收、行政手段轮番上阵,与CPI打起了车轮战。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月的CPI同比增长6.9%,创近11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中央政策、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不会出现所谓增长"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6,(3):42
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的突出问题.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相对滞后.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而消费仅增长10.7%.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十一五"期间将突出强调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