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基于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区域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对整体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状况与石油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
以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为分析视角,本文对1990-2008年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从协整分析来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当期经济增长量受当期能源消耗增长量和前一期经济增长量的影响,经济增长有29.98%的自动修复能力。从空间状态模型来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弹性曲线图呈现出"倒U型",大约在0.633-0.664之间波动,在1999年达到最低点,1990-1999年出现震荡下滑,而1999-2005年小幅度反弹,2005年以后能源消费弹性趋向于收敛。在此基础上,得到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采用资本、劳动、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利用1995—2012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科教、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产业升级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阶段性差异。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各阶段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阶段性差异显著。对外开放、政府干预、产业升级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具有明显阶段性差异。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实施差异化区域经济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中国1995—2021年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反应函数等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两之间均为因果关系;(2)东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显著关系,中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正向显著关系,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正向显著关系;(3)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分析均表明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冲击较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重点培育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出台相关制度与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以1978—2008年我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两者进行了经验检验,证实了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基于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得出我国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海西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海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西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各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协整关系;海西的经济是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节能政策对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个包含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我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的税率结构、经济增长以及城乡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劳动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且拉大城乡差距;资本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消费支出税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城乡差距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涵义和诠释反映了其具有多层面性的特征。论文运用1996-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层面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具有不同影响,对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技术进步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则对我国整体及四大区域能源强度降低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3-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借助于eviews6.0软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带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通信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交通消费支出。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以及其中的交通消费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通信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此,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78-2006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的增长也是单向的能源消费的Granger因,但第二、第三产业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即节能政策在中国是可行的,在长期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鉴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 ,结合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情况 ,认为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包括狭义的刑事司法协助、移交犯罪嫌疑人、被判刑人和新形式的刑事司法协助三类 ,并依次提出各自应确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障的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也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没有到位、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社会保障的实质在于以公平促进效率,社会保障的基本属性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存在。我国基本具备了广覆盖、低水平社会保障的物质条件,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应在收入再分配和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4.
高策  郭淑芬 《齐鲁学刊》2003,(5):108-111
大学与所在的区域彼此相依,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大学显著地影响着所在区域产业的结构、竞争优势、发展形式与发展战略以及本区域的发展远景。大学也往往通过介入或影响在本区域发展的产业群而获得更快发展。因此,大学融入区域产业群,既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也是我国高校走向经济中心的一种可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重视经济发展,就应坚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东部地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最终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国家能源安全利益是确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要现实利益是以新能源安全现为基础的石油供应安全;高度重要战略利益是提高石油生产能力和加强替代能源研究,实现能源供需平衡;重要现实利益是减少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优化能源结构;重要战略利益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反倾销措施日益强化的背景下 ,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数反倾销失利 ,都直接与“市场经济地位”有关。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成功率 ,有助于我国摆脱在国际反倾销中的不利地位。为此 ,必须研究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难点 ,寻找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突破口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最终彻底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芳芳 《晋阳学刊》2013,(6):128-135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北京市为案例,描述其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状况,并基于6大主城区的数据,利用扩展的C-D函数及混合面板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北京市金融业已形成良好的金融集聚态势;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7,(3):72-81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如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起点和起因、影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因素及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路径选择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问题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起点、起因和根源认识不清;把二元经济结构与"三农"问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混淆;在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思路上过度强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分析二元经济结构跟其他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想当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矿难频发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矿难大国。大量私营中小型煤矿的存在是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涉及矿工、矿企、政府的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也是导致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避免矿难频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