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繁荣,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带来了创新,而且促进了传统媒体新闻业务的发展.同时,自媒体新闻也给公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但从目前看,在我国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中也伴随很多问题,特别是公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传播失实、虚假消息,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出现.因此,急需找出对策推动公民新闻健康发展,促使其在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照相手机、数码相机以及网络的盛行,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由此产生了各种失实图片.对新闻摄影行业和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此,在"读图时代"只有坚持和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业相关机制,以法律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文依托公民新闻迅速兴起这一契机,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对公民新闻的具体个例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讨论新闻博客的主体表达方式的新突破带来的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并分析公民新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其本质和意义.同时,对公民新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公民在不远的未来定会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图片在新闻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框架理论的三个维度——摄影师、不同国家媒体以及受众认知来分析新闻图片的框架使用情况及其作用,从而揭示新闻图片传播背后所隐含的视觉话语逻辑。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原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然而近些年却时常出现一些失实的甚至是捏造出来的假新闻。从“纸馅包子”到“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再到“金庸去世”,虚假新闻不断,有的甚至引起了社会混乱。虚假新闻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  相似文献   

6.
从当今社会正处于制度建设、呼唤公民意识提高的大背景着眼,结合传媒公共空间理论,以及美国公共新闻的探索,从受众角度分析了公共新闻理念对民生新闻可资借鉴之处。具体表现为:受众群体由市民向公民转变;报道中受众主动性增强;报道形式更强调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从公民新闻看传媒接近权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接近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新闻为公众实现传媒接近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公众从被动的受众地位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传媒接近权;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公众在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中实现传媒接近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炒作现象逐渐渗入新闻图片摄影中,一些新闻图片摄影工作者为眼前利益而放弃起码的社会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导致诸多虚假图片的出现,成为新闻炒作的“形象化”帮凶。分析了新闻摄影中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提出了解决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缺失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新新闻学”与“新闻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闻学”是美国 60年代出现的重要新闻学流派 ,它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观念 ,大量采用了遭到禁忌的文学手法 ,提供了新闻学和文学相结合的最大可能性。建立新的、边缘性的写作文体或“新闻文学”观念 ,对于促进我国当前新闻界的体裁创新意识、增加读者新鲜的阅读经验 ,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公民意识是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主体,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水平。在我国,如何正确地认识公民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公民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国家如何做好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工作,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教育任务。本文为此作了粗浅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台湾传统主流媒体"社会公器"功能弱化,而网络的高度普及、传播科技的发展,又提供了普通民众新的参与新闻生产的机会,台湾公民新闻兴起,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各类网络公民新闻媒体成为台湾公民新闻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形式。台湾网络公民新闻媒体在具体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有:如何避免网络公民新闻媒体沦为蓝绿阵营的传声管道;如何实现独立、可持续运营;开放性与特殊的"新闻把关"制度如何并行;草根性和公共性如何兼容;以及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如何有效合作。台湾虽经历民主化改革,但民主政治尚未成熟,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理性探讨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媒介素养等还有待提升,同时商业媒体"乱象丛生",公共媒体又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种种因素使得台湾网络公民新闻媒体所孕育的能量与资源未能很好整合,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困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树立专业意识,着眼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建构,将学生的媒介技术运用能力视为入职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多媒体内容整合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视为根本。师资建设上的"派出去"和"请进来"策略,硬件建设上的数字媒体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上大胆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是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专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发展促成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以及综合性新媒体的诞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媒体在完善个性化生存的同时实现多媒体传播和兼容,由此导致超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对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当代数字媒介推崇效益、创意和专业的运营理念,昭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变化和调整.为了保证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采用突出应用性、强化实战性、重视探索性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为新闻学人才培养积极探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矛盾多样化、“把关人”作用的缺失等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公众基本媒介素养、完善自媒体的法制建设等解决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平台,即全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已经被改造甚至被颠覆,传统新闻教育也因此需要作出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在重视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媒体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又要适时调整,促使新闻教育向综合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6.
17.
从全球化时代视角审视中国延安新闻传统,发现其在媒介社会史意义上开启了另一种新闻实践可能:抗战背景下的延安实践将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形塑的新闻转变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对抗作为现代性化身的日本的武器;舶来新闻学经实践改造形成的党报理论,在政治上立足于代表性,实践上立足本地实际。启蒙的双向性使得启蒙、革命、劳动生产被勾联在一块,使得中国在全球化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围绕人民解放与阶级自我启蒙的新闻文化。延安新闻传统对今天新闻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公共精神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我国公民呼唤公共精神出发,指出公民的公共精神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提出了构建当代公民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流行的战时新闻学与战时新闻政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战时新闻学为战时新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学理依据;另一方面,战时新闻政策反过来又为战时新闻学提供了法理支持和政治导向。随着战争的进程,国内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对自由民主的诉求开始复苏,由战争初期的服从统制到积极进行反统制的斗争。这种阶段性流变的特点必然反映到新闻与文化传播活动中来。这一变化趋势,与整个大后方思想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