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的局面;《儿女英雄传》中代词双音节化越来越明显。原来单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基本演化成双音节代词;《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尤其是"你、你们"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汉语史的论著,都认为"尔"、"汝"在战国时期是表示贱称,而通过考察战国、秦、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的用法,得出战国、秦、西汉时期,只有封建文人或士大夫言语对称使用"尔"、"汝"才可能有谦敬功能,在老百姓实际口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一直都是通称形式,没有谦敬功能。对此认为:以往学者依据的语料是文人或士大夫的作品,而出土文献中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例句多是当时人的口语,士大夫用语与百姓口语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藏汉语代词用法比较马如珍现代汉语里有一套比较简明的代词来表示指称,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司。藏语的代词就其语法功能与汉语代词大致相同,现比较分析如下:人称代词在藏、汉语里都有单数和复数。复数要在单数代词之后加复指成份。在藏语里加“8”或,在...  相似文献   

5.
从“您”的历史轨迹看“您们”的使用赵敏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加"们")都是配对的,只有第二人称敬称"您"有没有加"们"的复数形式,语法学家们的看法很不一致。目前主要的看法有:第一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您"是"你"的敬称,不...  相似文献   

6.
两周金文共有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乃"、"尔",它们的语法功能一直比较稳定。"余、朕、女、乃"和"我、尔"在殷商以前可能属于不同方言,后者之进入前者所在方言,可能就是为了补前者不表复数之不足。第二人称代词在殷商西周时可通用于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到东周春秋时期逐渐有了限制。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称谓系统也发展得愈益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7.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乃”只有2例(表单数),不足以说明其称数功能,其他人称代词都不存在数的分别,但表示单数的用例占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指代词同义连文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指代词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同义指代词如“余”和“吾”、“尔”和“汝”可以并存,现代没有;古汉语指代词有同义连文如“谁何”、“尔汝”等,现代一般没有这种现象。前人对古汉语指代词同义连文的看法往往存在分歧,本文打算在广到例证的基础上,对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法现象的成因和性质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称代词“你、您” 的时代特征和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这个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其鲜明的社会性。仅就汉语第二人称“你、您”来看,这两个称谓词的演变和运用,也反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体现着时代的风貌。 古汉语中没有第二人称代词“你”及其敬称“您”,当代一些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都没有收“你”字。在文言文中,与“你”相当的第二人称代词是“尔、汝、而、乃”等,例如,“尔作言选语,妄称文武。”(《庄子·监跖》)“汝心之固,固不可微”。(《例子·汤向》)“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从核心词的角度讨论《后汉书》中的"你"的早期形式,并比较"汝、尔、若、子、卿"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谦敬功能上的异同,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汝"字占较大优势,且这一时期新生的"卿"字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以商标性使用为注册商标侵权(包括混淆侵权和淡化侵权)的先决条件会不适当地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概念片面地关注“被诉标志”是否侵犯“注册商标”,而忽视真正的法律问题应是“被诉标识行为”是否侵犯“注册商标权”。而商标正当使用应该着重考察行为的正当性,而不应纠缠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或淡化侵权是否成立时,应从被诉标识行为整体(即被诉标志使用的整个具体商业情景)出发,而不应以“商标性使用”作为先决条件,不合理地限制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1]对于强化和规范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该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实施该控制指标有利于土地的公平、集约使用,有利于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严格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该控制指标,促进工业企业集约化、精确化、公平化地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靠依据,为正确的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本文在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化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县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以此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为后期的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乡村地区旅游开发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及调控问题,重点分析非理性旅游资源开发导致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土地的非农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极大变化,同时指出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地的非农化,不利于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在分析土地非农化决策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析我国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是对著作权限制的两项重要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赋予著作权人广泛权利的同时,也对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作了较大调整。修订后的合理使用制度,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与国际公约基本相协调;网络媒体享有了合理使用;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也得到了保留。调整后的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取消了表演者、录音制作者的法定许可,增加了教科书编写的法定许可使用,也将广播组织原有的免费使用情形变更为法定许可使用。从总体上讲,权利限制的调整,提高了本国作品著作权人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转换性使用理论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扩大适用模糊了版权这一专有权利的边界。从版权法功能主义与市场主义视角对“转换性使用理论”进行法律分析,可以刺破这一概念的朦胧面纱,更为清晰和客观地划定转换性使用行为与版权的边界。即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版权人与使用人进行私人缔约可以较好地解决知识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形下,有必要对其从市场(使用是竞争性抑或补充性的)与功能(使用是创造性抑或复制性的)两个视角考量,并以此探讨我国借鉴“转换性使用理论”的体系效应与制度收益。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利用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调控、限制和引导,以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必要性及其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法律关系进行论述,并认为土地利用关系的法律调整需要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有房的使用和管理只有与时俱进地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能更好地为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当前,高校公有房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公有房使用制度方面的建设,重视高校公有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价值的研究较多,对使用价值的研究较少,对使用价值量的分析更是严重缺乏。在此围绕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分类及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阐释,以求对使用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