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学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建较早、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学科。研究生态学大学生就业现状将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调查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2009届—2011届大学生就业去向,认为当前生态学大学生就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就业观念、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学生考研深造与直接参加工作的矛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及质量反馈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达尔文是一个"天生的博物学者",以自然选择学说闻名于世。其进化学说体现着朴素的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个和谐发展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成员相互依存;生物具有一定的位置体系,每种生物都在争夺各自的有限的位置;系统通过演替不断发展,自然状态下最终会达到平衡;生物通过竞争、趋异和迁移等方式获得生存优势与必要的生理条件。达尔文进化学说占据着生态学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位置,为生态学发展提供了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3.
深生态学超越了浅生态学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局限,主张人类与环境的互相关联,认为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具有内在的均等价值。深生态学的"生物圈平等"和"自我实现"原则试图构建新的生态文明尺度和文化伦理取向,这对我们思考重新定位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改变浅生态学以人类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狭隘海洋发展观,确立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伦理观,促进海洋开发和保护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含义是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状态,生态学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由于没有哪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于其他生物体而生存,生态学研究实际上包括生物内部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两个方面。生态学的思想移植到社会学领域,形成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社会)生态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群体与其物理(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生态的概念获得了社会学的意义,其含义是人类群体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方向性很强的教学改革课题,其突出特征是生物教学实际出发,针对生物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培养合格农村初中师资的有效途径,基本解决了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单一知识面过窄,动手能力弱的缺陷,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地位显著且交叉广泛,却忽略了相关的哲学研究,而生态学哲学具有其独特意义.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生态学哲学、生物学哲学和环境哲学以及采用"ecological philosophy""philosophy of ecology"和"ecosophy"三种术语收集的文献进行统计,得出生态学哲学存在与生物学哲学和环境哲学的异同但又不可替代的基本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空白.此外,分析导致其与生物学哲学和环境哲学存在异同以及产生三种生态学哲学术语的原因.最后,强调哲学家应与生态学家合作开展生态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现状及其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市场上正式培训工种较多,注重实用性,而非正式培训则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指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效率一直比较高,应通过对其效率的研究,达到培育有效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浅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医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与挑战。文章通过介绍我校近3年来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开展医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意识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聘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就业指导对策,以期帮助医学毕业生树立"合理定位,及早就业"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2.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含义是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状态,生态学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由于没有哪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于其他生物体而生存,生态学研究实际上包括生物内部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两个方面.生态学的思想移植到社会学领域,形成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社会)生态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群体与其物理(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生态的概念获得了社会学的意义,其含义是人类群体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态学发展史的剖析、对当前国内外多种教材中关于“生态学”一词的名词解释的汇总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环境生物与生态的科研与教学的经验与感受,认为“生态学”一词应该赋予新的含义,即:生态学是关于生物生存态势研究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境)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上,而应该重视生物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预测理论、预测方法、预测手段等是时代赋予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使命,拟以“生态学”定义新解抛砖引玉,唤起同行对新时期生态学重要使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学习型农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学习型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保证农 民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农村,对于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学习 型农村可以通过实施教育和培训工程、建立健全农业推广体系、鼓励各种人才资源到农村工作、 发展农村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建立农村信息网络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城市绿地规划和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发展及其景观生态学特征,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就其规划原则、内容、步骤等做探讨。并结合南宁市“绿城”建设实例,对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当前"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探讨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子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入职培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SME)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也日趋严重,如何加强中小企业入职培训以留住企业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入职培训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奥康纳生态危机理论的两个来源。奥康纳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发生逻辑,其关于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关系、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整体设计,我国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呈现虚化、碎片化和逻辑矛盾等特点,其运行过程存在以下问题: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社工的需要;培训时间地区差异很大,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培训的基础建设有待完善;城乡社会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工作亟待扶持。为完善继续教育制度,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体两翼"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一个标准,两个资源,三个主体,四个目标"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关键是要打通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道路,这就需要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增加和恢复原有的涉农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招生政策上施行倾斜、优惠政策,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涉农院校与专业;在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实行对口定向招生,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扎根型人才;提高去农村等艰苦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经济待遇,鼓励其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到农村去建功立业,为新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