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然后试图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财政体制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影响因素。最后从需求表达、创新理念、明确责任、提升能力、优化方式、建设农村公共财政、技术创新和优化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9年政府作出高校扩招的决策,不只是以“教育拉动经济”需要的一种政策手段,而且有更深的原因,本文从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入手,指出我国目前以及今后城乡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这是高校扩招的现实的微观基础,文章还从增加高等教育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主要因素以及增加高等教育供给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高校扩招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战略是党在十八大以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表达的困境是制约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瓶颈。从湖北省12个城乡区域1126户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表达上存在供给不足及供给偏差的问题;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上存在需求淡漠的问题。这种困境根源于政府的理性设计与村民的感性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涉及到政府、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表达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对此,可以从构建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规制表达机制以及第三方供给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三方面促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农民需求表达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农民需求表达与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建立健全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在促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农民、农民组织和政府三个层面剖析了当前我国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结构转型压力,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转变,国内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关键。因此,探讨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对刺激我国消费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量模型对2000—2009年影响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影响农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农村人均纯收入、政府对农村的人均转移支付、利率和货币供给。政府和农村居民都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人均消费。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等安全问题是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危险与隐患问题,有着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状况、新型农村社区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状况。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我服务、商业化便民利民服务三方面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在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指出应将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考虑;应从社区自我供给、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三方面共同提供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同时应提高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以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建构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供给机制以充分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急需的安全保障需求。   相似文献   

7.
取消农业税费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被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由过去农民承担的制度外供给变为制度内供给,全国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逐步增加。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政府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导致了基层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能力的萎缩,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突出。第二,自上而下的农村供给决策机制尚未改变,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尚未建立,多层级政府决策程序链过长与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多层政府自身的负担与农村农民农业需要的公共服务争夺资源的矛盾没有解决。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状况、供给状况分析为基础,针对农村供需之间的具体矛盾,结合中国具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及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在近几年来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了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农村五保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阐明了税费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基层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互动、基层政府与农民的供给能力等几个方面作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4年数据,并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将农村公共服务分为农村生活条件、农村医疗设施、农村交通设施、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文化设施、农村教育设施、农村社会保障等七个方面,实证考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一定会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即有效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提高居民幸福感,如农村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实证结果。2)农村生态环境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但是生态指标的系数与预期相反且不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污染企业有"污染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效应,且后者大于前者。3)农村社会保障的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村交通设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其政策含义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契合农村居民需求;地方政府对于现有的污染企业短期内不能实施"一刀切"强制性关门政策,要解决好农村居民就业和收入问题;进一步提高欠发达地方的公共服务供给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嵌入性社会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安徽省4县(市)672户农户的调查,对影响农户供给①农村公共产品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公共产品特性、社区治理特征、社会资本网络和政府支持效应影响着农户供给的行为.其中,社区治理特征对农户供给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的家庭特征和公共品产品特性,再次是社会资本网络;虽然政府支持效应对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不甚明显,但农户对政府支持的需求程度却很强烈.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组织在广大农村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严重。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户的资金需求能力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意愿,对于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其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小城镇能否形成健康生长的机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小城镇健康生长基础的分析表明 ,小城镇应形成自身的动力机制并成为城市和农村交流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进入"零农业税时代"后,原乡镇政府在利益角度上与农民矛盾相对缓和,如何塑造乡镇政府公信力是新型农村建设的紧迫问题。乡镇政府公信力的塑造直接影响着零农业税时代乡镇基层治理的成效。文章从零农业税时代后乡镇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出发,对有效提升乡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开发的大推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部地区的现实条件和历史经验 ,对西部的投资只有采取大推动战略 ,才能有效打破需求和供给对其经济发展构成的限制 ,实现西部经济系统和区域发展水平质的飞跃。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规模足够大的投资和资金投向的正确性是大推动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同时在实施过程中 ,政府的经济政策亦不应忽视区域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是要搞好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笔者在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状况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改善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上享受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以政府公共政策理念为视角,从政府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价值和社会政策方面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建构的理论依据,从而得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服务权威型提供者,在建构城乡社会均等化保障体系上应该遵循“配置与分配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服务性、社会利益的增进与平衡等政策理念,进行政策建构行为的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政府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即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政策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7.
对于如何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建议.本文侧重从政府的决策角度出发,认为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思路庄拓宽一些——除重视需求管理政策外,还要重视供给管理政策;要合理利用价格机制拉动内需;要针对不同需求主体、不同地区制订不同的政策;要通过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拉动需求;要利用教育拉动需求.  相似文献   

18.
提供乡镇范围内的公共产品是当前乡镇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辖区内居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有助于乡镇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产品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实证分析表明,当前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主要体现在基本性公共产品上,但已经认识到非基本性公共产品对于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性.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应力求处理好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研究现状、历史变迁与供求非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但系统研究和动态研究略显欠缺,将制度供求理论引入研究的文献很少.结合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制度变迁理论来看,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存的政府管制与操纵,这是导致农户正式融资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非均衡的政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制度的设计必然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背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国民待遇、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机构的非均衡性分配和发展,导致了农民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机会、健康权利与健康保障、参政权利与参政机会、迁徙权利与迁徙自由、就业权利与就业机会和文化消费权利,以及文化资源供给的六大失衡,这是农村人力资本供需失衡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城乡人力资本均衡发展。实现均衡发展必须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制度保障机制、法规支持机制、刚性投入机制、需求激励机制和规范认证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