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历史积淀深厚,发展势头强劲。1923年蒋廷黻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南开任历史系主任时就创
立了该学科,尤以外交史和社会调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梁启超等著名学者也相继开设课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魏宏运、来新夏、
林树惠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努力,该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魏宏运教授,曾连续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
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历史组成员。陈振江教授,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史学会理事长等
职。现任学科带头人李喜所教授,为南开大… 相似文献
2.
3.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由原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两个博士点学科的人员和机构合并而成。其中,原经济地理专业,20世纪30年代初由鲍觉民先生创建,为全国第二批博士点之一,是全国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两个经济地理博士点之一,是全国大洋洲经济地理研究中心。目前,该方向在继承经济地理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集成,进而在区域经济和区域政策研究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原城市经济专业,20世80年代初由蔡孝箴先生创建,1981年招收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点授了权,是全国城市经济学方向第一个硕土点和第一个博士点。该方向一直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指导实践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声誉。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论文,并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20余项。近年来,该方向在继承城市经济学科研究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现代经济学体系之间的联系、汲取政治学(政府管理学)等领域的精华,成为国内城市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目前,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是三个区域经济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之一,是全国唯一“985工程”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依托的主要实体机构为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经过有机的整合,目前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博士点下辖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区域经济与经济地理研究室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要招生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产业分析、房地产经纪、台湾经济等。拥有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专职人员15人,兼职人员8人,博十生导师8人。目前,该博士点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4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相似文献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南开大学是我国较早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1983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批准,南开大学开始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南开大学开始获得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南开大学在1923年就设立了政治学系,当时很多知名的政治学家如徐谟、萧公权、王赣愚等都曾任教于此.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政治学系都被撤消.改革开放后,南开大学于1984年在国内较早地恢复了政治学系.重建之后的南开大学政治学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较快的发展,1987年开始设立政治学本科专业,1992年获得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温公颐教授创办。1959年,温公颐受教育部委派到南开,恢复重建哲学系。1962年哲学系成立,温公颐教授任系主任。南开逻辑学科点经过几代学 相似文献
7.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被批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该专业第二批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常耀信教授为该博士点首位博士生指导教师。随后,刘士聪、张迈曾、崔永禄、严启刚、王宏印、马秋武、苗菊等相继增列为英语博士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2003年9月,国 相似文献
8.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是南开大学历史学中八个二级学科之一,在学术上具有对整个历史学进行系统反思、全面总结与高度概括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南开大学史学史专业是全国仅有的四个博士点(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中的一个,整个专业博士点的建立,乃是依于著名史学专家杨翼骧教授的学术地位与声望。杨翼骧教授几十年兢兢业业、坚定不移地进行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整个学术界形成了深而广的影响,对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杨翼骧教授的弟子乔治忠教授、姜胜利教授,现为… 相似文献
9.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历史学家雷
海宗教授从清华大学调来南开大学历史系,组
建起最初的世界史教研室,初步奠定了南开大
学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基础。1964年经国家高教
部批准,南开大学历史系成立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它们是建国后国内高校较早建立的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在吴廷谬、杨生茂、黎国彬、梁卓生、辜燮高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南开大学世界史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美国史、日本史、拉美史和古代中世纪史,在整体研究上始终居于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10.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立于1960年,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批准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有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1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南开大学在创始之初的1923年就设立了政治学系,当时很多知名的政治学家如徐谟、萧公权、王赣愚等都曾任教于此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政治学系都被撤消。改革开放后南开大学于1984年较早地恢复了政治学系。重建之后的南开大学政治学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较快的发展,1987年开始建立政治学本科专业,1992年获得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南开的政治学学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界一支具有鲜明特点和优势的重要生力军,在2004年全国政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南开政治学排名第五,已进入国内政治学科的领先行列。该学科现有专任教授15人(其中博导10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除此之外,在历史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日本研究院等单位也有以刘泽华先生等为代表的一批教师研究政治学理论问题。该学科教师队伍的特点是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严肃认真,进取心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各种荣誉。学科学术带头人朱光磊教授于2003年荣获全国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他主讲的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也于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此外,该学科朱光磊教授、王正毅教授(调入北京大学)、高永久教授等3人还先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南开大学政治学理论学科研究成果数量多,起点高,特色明显,近年来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和省部级社科成果一、二等奖。朱光磊等人的政府理论与中国政府过程研究、阶级阶层问题研究,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在国外和港台也有较大影响。朱光磊的著作《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已为国内外多家大学的政治学、宪法学、行政学等专业采用为教学参考书,并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繁体字本《中国政府与政治》被台湾大学等港台学校采用为主要教学参考书;《政府过程的学说与方法及在中同的运用问题》一文获中国社科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创作方法的发展,经历了潜隐、独立、转化、扩展、消退五个时期的历程。创作方法的性质和内涵也处在不断的衍化、变动之中,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终至畸变为一种以方法为名的理论体系。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创作方法之自身性质及内涵始终未得到正确的界说,理论定位也在技巧、流派、普遍性顶层之间杂然并存,更以现实主义流派理论和方法来总揽一切的文学理论等。创作方法的理论必须在人类的整体文学视野和艺术立场上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意识形态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与文学亦相应构成等同与消解、决定与从属、主导与结合的不同关系形态。文学意识形态说有特定的政治(阶级)内涵,长期被视为文学本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被人为强行提升为本质,违背了马恩相关论述的原意,在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上都是错误的,也给文学理论上的诸多问题带来一系列重大偏误。 相似文献
14.
15.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对于中国荒诞文学的发生,目前学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中国荒诞文学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西方荒诞理论提供的思想资源,但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到当代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是"学科互涉"关系。历史上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西方文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理论基础。从学科发展来看,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视野、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均有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包括文学批评在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时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本身不应该被否定。文学理论是理论家长期探索的结果,很多文学理论对于哲学、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论述,吸收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资源以阐释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内在要求,无视文学理论的现有资源而在学科内部"另起炉灶"、"闭门造车"研究理论问题是重复劳动和学术浪费,且会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路文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1-76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根柢上束缚和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旨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5-80
在后革命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中,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意味着一直依赖于革命正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了质疑,间接促成了它在大学的教学时数被普遍地压缩,学科对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力明显地下降。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正当性,突出其作为新文学历史原点的意义,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艺术观念的差异性。对革命的反思,不能成为取消革命历史事实的理由。新文学不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而是沿着五四文学革命所开辟的方向走上了与现代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创作道路,而晚清文学的创新及其价值则要通过五四新文学的成就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学热的压力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反思自身的存在理由,同时也获得了动力来拓展其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李秀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2-134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多年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