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史札记     
九鼎的真象 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出现过三次铸造九鼎的事。第一次是传说中的夏代;第二次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第三次是宋徽宗崇宁三年。这后两次铸造的九鼎,《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中有翔实的记载,稍事检阅,就可明白。传闻久远,影响最大的是夏禹铸九鼎。知道这事的人不少,但真正了解的恐怕不多,所以想提出来谈论一下。 九鼎在先秦史籍中就有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这一年,楚庄王  相似文献   

2.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初考 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前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组织一个三百人的大探险队,每人各备马两匹,带牛羊一万头,金帛货物值钱一万万,令张骞为首,出使乌孙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第六页)  相似文献   

3.
<正> 清廉,就是清白廉洁,居官公正,不贪脏枉法。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尽管在官场上都往往以“公正廉明”相标榜,知府、知县的大堂,悬挂着“公正廉明”之类的赫赫匾额,但究其实,却是“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元好问《薜明府去思口号》)为什么公正廉洁的官吏非常难得?这主要是由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所决定。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是侵渔百姓、盘剥无厌、墨污狼籍的贪官污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对封建官场入木三分的揭露。  相似文献   

4.
清同治年间入黔为官之徐家干在其《苗疆见闻录》中记有“汉民变苗”之事 ;又据史载 ,明顾成之后裔亦有由汉变苗者。其时 ,在贵州苗疆汉族“同化”少数民族或为少数民族“同化” ,乃是双向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北齐书》等史书记载,北齐第一代皇帝神武皇帝高欢,确为包头市固阳县人.而《敕勒歌》系高欢攻打玉壁失利时,使随军之斛律金用汉语唱,而不是黄庭坚等人所误说之斛律金被困敕勒川让其子斛律光所唱.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秦陇竹木的产地在秦州夕阳镇西北渭水河谷里,渭南多于渭北。秦陇一带为宋和西夏接触之地,宋廷以武力强行开采这一带森林是因为其竹木之利太厚。木的用途,一是兴作,或营佛舍、或治邸第;二是供造船。竹主要用来治河,筑河堤。私贩秦陇竹木一事,宋初历朝皆有。宋廷禁止私贩竹木,原因是私贩不纳税。汴京竹木务为官立的竹木供应所,不仅供应官家兴造,还可卖给人民。真宗末年,停止官办采运,改用“入中”之法,以后秦陇采木之事也就鲜见于史了。  相似文献   

7.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把制定和实施法律看作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在《旧唐书·刑法志》中,就将法律视为“安民立政,莫此为先”的大事。因此,每当统治阶级建国以后,无不迅速制定本朝律令,抓紧恢复法律秩序。 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就曾制定过一些法律。据说周穆王时就制定了五刑三千条。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地主阶级刚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后,也都纷纷制定和颁布法律。魏相李悝还曾“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唐律疏议·进律疏表》)。商鞅变法,又把《法经》搬到秦国施行并加以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8.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军事家。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他的起义活动及评价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对于他的军事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将作者年来在读史中所接触到的有关李自成的建军思想、战术思想和战略思想三方面的史料札记作些介绍,聊供对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宋真宗朝宰相张齐贤,家住洛阳,撰有《洛阳(扌晋)绅旧闻记》一书。该书卷3,有《齐王张令公(全义)外传》一文,对张全义颇有称誉之辞。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7则载:“张文定公齐贤,河南人。少为举子,贫甚,客河南尹张全义门下。”如是,张齐贤乃张全义门客。其所记张全义之词,不免有谀词之嫌。然细思之,张全义乃晚唐、五代初期时人,而张齐贤为宋太宗、真宗时期人,其间相距近百年,张齐贤果能为张全义门客乎?按《旧五代史》卷34《庄宗纪》,张全义卒于后唐同光四年(926)三月;《旧五代史》卷63与《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所载相同。而《宋史》卷265《张齐贤传》云:“生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以后,下迄近世,外人习称中国为“唐”,“唐人街”之称,更为世人所熟知。宋人朱或《萍洲可谈》卷二说,“汉威令习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唐’、‘汉’,行于文书,乞并改为宋。”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不但外人称中国为“唐”,即中国人在海外者亦自称为“唐”。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交趾……王系‘唐’姓。”所谓“唐姓”即中国姓。又说,“占城……‘唐人’被土人杀害,追杀偿死。”所谓“唐人”即中国人。交趾、占城皆东  相似文献   

11.
读史     
东北幽并禹甸存。中原乔木旧成阴。赵州急应官鸣犊。鲁国危宜用展禽。才俊杜门皆裹足。阘茸当国总寒心。重洋谍报妖氛至。内乱何人靖绿林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牢记其父司马谈的耿耿遗嘱,著《史记》孜孜不倦。纵受宫刑,遭遇奇耻大辱,不但不中缀笔耕,反而始志初衷更加弥坚,奋笔疾书,不舍昼夜。可以毫不夸大其辞地说,司马迁是在用血、用生命的全部精力,开创了以纪传体著史的先河,谱就了辉煌灿烂的二十四史的第一篇杰作。这是黄钟大吕,并非瓦釜之鸣。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赞誉,悠悠历史,不乏其人。鲁迅先生就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妙句加以盛赞。前半句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赞美,后半句是从文学方面去赞美。所以人们说司马迁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此言不…  相似文献   

13.
1936年,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同时,宣布在苏联必须坚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却忽视了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新国家仍然可能产生官僚主义、特殊化和腐化等弊端;忽视了新国家的不成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难题;忽视了由于分工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成员存在着蜕化为新的统治阶级的客观可能性.其失误的思想理论根源在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4.
读史通论     
夫因革损益百代各殊非有纪之文献散失是故王道备人事浃可以垂百世之法戒眷莫具于史先师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故述尚书以开纪传之体作春秋以创编年之例为百世史家之祖尼父以前所称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纪载后世皆无述焉故史也者非徒述故事整斋其世传而已太史公自序曰余所谓述故事整斋其世传非所谓作也乃太史公自谦之辞盖所以垂法戒焉汉兴龙门崛起家承世业  相似文献   

15.
读史探微     
昔者孔子之修春秋也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夫游夏圣门之高弟也孔子圣无常师问礼问官不以異端夷狄为恥何以于端门受命制作之钜典于门下高足反不得执简问难赏奇柝疑哉殊不知文章之事惟自知之丁敬礼有言后世谁相知定吾交者夫辞章之学尚且如斯而况圣小垂法万世之书微言大义非讲习有素心知其意鸟容侈口而妄议也不独圣人垂法万世这书其谨严如是也即乙部之史亦莫不各有当时斟酌之苦心或直笔以在正名或深文以见义凡属良史莫不皆然南史之书崔杼则直笔也董狐之书赵盾则深文也直笔人所易知也实  相似文献   

16.
读史有感     
以为伟人、圣贤就与凡人不同,这看法原也是古已有之的。 《史记》及一些古书,都记载着许多古老的传说。这些传说告诉我们,那些帝王的出生就与众不同:黄帝的母亲见电光环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舜他妈的怀孕是看见了大虹;帝喾的老婆则是踩了巨人的脚印,怀孕生下稷,二夫人简狄吃了燕子蛋怀孕生下契。而且这些帝王和圣贤的相貌也非常奇特:伏羲牛头,女娲蛇身,仓颉四只眼,孔子倛头,嬴政鸡胸,项羽重瞳。大概由于汉王朝统治时间长,关于刘邦的传说,更是神乎  相似文献   

17.
读史一得     
《旧唐书》卷90《杨再思传》载,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直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  相似文献   

18.
黄埔军校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传说是蒋介石撰写的,至少也说明他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所谓“正气”,指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而“完人”则必须在为人道德,亦即气节、作风上完满无缺。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果真有至善尽美、毫无缺点的“完人”么?笔者对此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过,很多人还是相信有“完人”。诸葛亮(公元181—234)就是一个“完满无缺”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史学研究者,既要考史求真,探古今变迁之规律,析古为今用之道理,也要读史明理,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平常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对自己有恩、有惠之人,要铭记终生,知恩思报。对自己有恶、有隙之人,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过即忘。别人说别人的话,我干我的事。 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公平待人,尽力而为,不争名利。不说空话、大话,做不到的事不承诺,承诺了的事须做到,力争言而有信。 对学术研究,要锲而不舍,循序渐进,博采众长,思今溯古,不断创新。对成果,不求…  相似文献   

20.
读史纠缪     
昔孔子之修春秋也所见異辞所闻異辞所传闻異辞其辞既異则其实事亦乖鸟从而定其是非也惟孔子大圣窃取其义而加以制作之精心此为端门受命之特权非后世诸儒所能妄擬故麟经万字彪煌千古游夏莫能赞一辞。然而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道乖炎汉去对未远何休已有背经任意反传违泪之叹甚矣传信之难也若夫诸史则三长未备百缪业生欲订其讹罄竹难纪然无关伦纪则亦不妨等诸郢书燕说听其存亡若事属诬圣则有不能不辩者予岂好辩予不得已蓋具崇圣卫道之苦心而实有莫扪朕舌者矣龙门所传古称良史檀弓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