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轰动整个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在介绍苏联当前国内改革的同时,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新的政治思维”(简称“新思维”)。表示要用这种“新思维”来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前苏联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联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戈尔巴乔夫提出和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是促进苏联演变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论文分五个方面,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苏联演变的重要原因;并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引出和概括了五条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是戈尔巴乔夫诞辰80周年,通过贺信、访谈和民意调查等形式,俄罗斯总统和总理、政界人物、政治学家以及普通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及其历史作用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它表明,尽管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已经整整20年,但是,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于戈尔巴乔夫在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作用及其成败的评价依然是见仁见智。造成这种大相径庭的评价的原因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在如何评判苏联历史问题上所出现的困惑和分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二战前夕苏联系取的“双重外交”政策,我国史学界大多侧重于分析其后果和得失,并据此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忽视了苏联选择这一外交政策的外部客观环境。其实,苏联选择“双重外交”,与当时英法、德国和西方小国的外文走向有着直接的联系。三者相互作用井最终促成了苏联“双重外交”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里根政府的苏联问题顾问,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苏俄研究中心副主任、韦尔斯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自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看来似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呼吁开放并决心推进经济改革的做法,使人们对原来是禁区的问题敢于进行热烈的讨论。部分讨论涉及对他人的评介,包括对美国的苏联学家的评介。1986年4月一位苏联官员对一些来访的美国人说,戈尔巴乔夫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31—1937年苏联远东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概况,强调这一政策是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苏联对日缓和外交方针在其远东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决不同于西方大国之绥靖政策;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七·七”事变前夕,远东初步形成了中苏合作抗日的新格局;苏联为建立远东集体安全制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消极态度的决定性影响而终于失败;苏联远东政策与外交属于避战自保和反法西斯性质,但其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2.
观察现代苏联的要点1、改革与日本对苏的议论直到不久前,日本人对苏联的兴趣仍在不断地淡漠。其背景是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评价长期地、全面地下降。但是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以及在其领导下展开的改革,似乎意外地引起一股苏联热。对于以研究苏联为职业的人来说,这应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但是,就象所有的热一样,这次的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推进的激进改革,用西方的片面"民主化"取代苏共传统的民主集中制,进而走上了"自由化"的不归路,将苏共和苏联引向了自杀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作为手段有着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将"公开性"和"民主化"推至了极端,将手段当作目标。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民主集中制的破坏,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在个人崇拜时期,持全盘肯定态度,一切功劳都归功于“伟大统帅的天才领导的结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开始否定和攻击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在60~70年代又对斯大林部分恢复名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加以全盘否定。苏联解体后,又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朱可夫。那么如何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作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在战争期间的失误和功绩都是与他分不开的。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毫无疑问他应负主要责任,同样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也是与他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实事求是地以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开始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迄今已近四年。近四年来,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与前任苏共领导人有明显的差异。从学术角度探索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是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戈尔巴乔夫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执政的。1.从世界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出现了以下六个发展趋势,它不能不影响戈尔巴乔夫对全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战略是在围绕着第12个五年计划辩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场辩论还在契尔年科时期就开始了,当时作为第二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已完全参与了管理经济和国际事务。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后,第一个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就尖锐地评价了过去在经济上的失败。讲话论述了新的经济战略,其中心点是进行根本的经济改革,加速社会和经济发展,改造苏联社会的大规模的解决办法有禁酒运动、加强劳动纪律、公开性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但是在外交上,联邦德国一直坚持“德国统一”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缓和,东欧局势动荡不安,苏联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民主德国也陷入了政治危机.联邦德国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展开频繁的统一外交,以经济援助为筹码逼迫戈尔巴乔夫做出让步,排除德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利用美国的支持进行外交攻势,消除英、法等国的疑忌,终于使德国再次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公元10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本文就戈尔巴乔夫的沉浮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党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戈尔巴乔夫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下了 “等待发芽的种子” 欧洲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也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源地。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苏联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有着深厚的土壤。孟什维克就是第二国际期间俄国工人运动中一种主要的机会主义思潮。列宁同孟什维克作了长期的斗争,使它遭到沉重打击。但它的思想影响在苏联并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20.
东欧剧变,是有其长期形成的深刻历史背景的。从内部来看,照搬苏联模式,忽视党的思想建设,不能独立自主地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导致剧变的根本原因。从外部来看,西方的和平演变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剧变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东欧剧变的根源作一下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