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问题 张宝林(以下简称张):赵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的委托,利用这次来社科院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对您做一次学术专访.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台华文文学、当代理论和翻译文学这三个领域.在《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您曾写道:"前两个领域的著作较有反响,独有翻译研究应者寥寥".  相似文献   

2.
陈占彪(<社会科学报>编辑,上海杜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文化研究博士后,以下简称"陈"):能否谈谈您对大陆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热的观察,您是如何评价与评估的?   林安梧("后新儒学"建构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以下简称"林"):对大陆传统文化热的观察,我以为这是从所谓的文化知识分子热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刘超(以下简称刘):何先生您好,很高兴向您请教.今天想谈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西南联大与您的经历;二是谈谈您这六十多年来的教学和研究;三是谈谈当下的问题,比如大学和刊物;四是谈谈您的人生感悟,比如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人和事,或者有什么欣慰和遗憾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段吉方(以下简称段):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您置身美学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能首先谈谈这三十年来您的学术成长历程吗?王杰(以下简称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十年了。1978年我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开始并没有太明确的兴趣,除了听哲学系的课程以外,也选修了诸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相似文献   

5.
一、蔡仪与《新艺术论》《新美学》李圣传(以下简称李):杜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抽空接受我的采访。您1964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为蔡仪先生的第一位美学研究生。当时美学讨论已基本结束,正值文艺界新一轮的整风批判中。在这种"整风""四清"的政治语境中你们师徒相遇,作为党内最为权威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之一,蔡仪先生当时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杜书瀛(以下简称杜):蔡仪先生非常朴实,经常穿蓝色的中山装和布鞋,但非常爱整洁,每次开会脱下  相似文献   

6.
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主办的《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学者三泽玲尔先生的《楚辞生成过程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和翟鹏举的《评张国光先生对(屈原列传)的十点质疑》(以下简称“翟文”,张文简称《志疑》)两篇,尤为楚辞学界所注目,为此,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其中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多方面论述到与美有关的若干问题.他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说道:"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这对您来说正是我推崇这篇作品的最好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7页,以下简称《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简称《全集》)可见,恩格斯是非常重视美学并  相似文献   

8.
蒋进国(以下简称蒋):今年是您从教30周年,我读过您的长篇小说《金牛河》和知青生活散文,想请您谈谈知青生活对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陆柳(以下简称"陆"):黄老师,您好.受《甘肃社会科学》的委托,今天想请您谈谈二十多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化的问题.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革莫过于传媒的产业化了.那么一路走来,能否请您总结一下,传媒产业化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童潇(以下简称童):郑老,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代表《社会科学家》杂志的访谈。这次访谈您想围绕"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主题展开,应当说,自2004年中央较为完整提出并阐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以来,关于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问题就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11.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频繁,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误读"与隔阂,很有必要构建起真正的"比较"学科意识和比较文学方法论.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原本学理性十分严谨的比较文学在中国当前的学术实践中却被极端简化、扭曲了,人们随便拿起两个作家、几个文本乱比一通就以为是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民国文学和共和国文学施龙(以下简称施):丁老师,您主持编撰的《中国新文学史》出版了。作为编撰者之一,我知道这部文学史凝聚了您最近几年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思考。虽然因为一些限制,您的相关思考还无法在这部文学史中得到更为深入、系统的展现,但民国文学、共和国文学的整体架构还是基本得到体现。在此,您能再就这两个概念及它们在百年新文  相似文献   

13.
蔡云(以下简称"蔡"):1999年,您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 张一兵(以下简称"张"):<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这本书,实际上概括了我之前许多年的不懈追求.从1989年前后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中,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地回归,我认为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童长凤(以下简称童):您好,高教授!据我所知,您所在的兰州大学是国内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首家试点高校,而您是当时的学科带头人.换句话说,您应该是国内较早接触区域经济学的学者,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区域经济研究这条学术道路的吗?  相似文献   

15.
包茂红(以下简称包):您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在此之前您接受的是什么样的专业训练? 帕杜阿(以下简称帕):早在1978年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尽管那时还很年轻,但我已经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其实,作为一个农业合作组织的成员,我们积极想办法去激励小农和家庭农场主生产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16.
一宗"当代精神文物" 杨煦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自徐梵澄先生2000年春谢世以来,经过整整五年的辛劳,《徐梵澄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编者)终于出版了.  相似文献   

17.
<正> 春暖花开,万物竟发.《今日香港》丛书首卷——《港澳概览》(以下简称《概览》)一书问世之际,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正式颁布之时,这两件事表面看来似乎是偶然的巧合,实则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金瑶梅(以下简称金):吴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这次学术访谈,我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您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请您大致描述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刊特约编辑(以下简称"编"):何老师,您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一直从事法律史的教学和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我们这些后辈的榜样,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0.
段吉方(以下简称段):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您置身美学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能首先谈谈这三十年来您的学术成长历程吗? 王杰(以下简称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十年了.1978年我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开始并没有太明确的兴趣,除了听哲学系的课程以外,也选修了诸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目录学>、<外国文学>等其他系的课程.当时武汉大学实行学分制,对学生的自由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