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决策》2012,(7):78-79
这类题目考查类型非常广,常考各种生活事件、职场事件和公共事件,不仅考查实际工作协调能力,也包括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偏向于考查考生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将来在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考生应当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出色能力。同时,由于解决问题类试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社会问题及矛盾不断涌现,其所引发的极端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并呈明显上升态势.其规模及影响的扩大,引起了国内社会的高度关注.正确认识极端冲突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原因,提升地方政府的冲突管理能力,是解决目前涉政冲突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我国各地方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威胁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正常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凸显出我国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和解析,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探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考验着政府和领导的应对能力。作为组织核心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相应地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在危机发生之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复杂性以及破坏性要求领导必须具备陕速应对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与媒体沟通应对的能力及整合公民社会与外部资源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领导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烨  叶飞 《决策与信息》2011,(12):108-111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由于社会阶层的重构以及利益冲突的加剧凸显出来,矛盾积压到一定的程度,群体性事件便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出现。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呈现出来组织化、影响大以及非直接相关人员参与多的新特点,这给直面群体事件进行危机管理的基层政府带来考验,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要求下,基层政府亟待提高自身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的深化会导致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及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且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群体性事件多数是政府和公民的矛盾或者原本不是但是最后演化成两者之间的冲突,政府始终是群体性事件中重要的主体.由此也决定了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处置都充满着政府及其职能问题的思辨,体现着政府职能运行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是现代政府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转型社会的中国进入一个突发事件频发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事件,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2008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暴露出领导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因此,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动员群众,增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和这三者有机结合的预防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环境性群体事件频发,中国进入"环境敏感期"。对此,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伟大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研究应对良策。因此,通过研究全国各地不断爆发的环境性群体事件,探明此类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寻求预测及科学、合理地解决该类事件的方法极为重要,有利于从根源上减少并消除环境性群体事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民主的回应型政府,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建立民主的基层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有效提升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必然途径。通过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贵州的瓮安事件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无论在回应意识、制度、方式、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不断增强回应意识、不断优化回应流程、不断更新回应方式、不断拓展回应领域。  相似文献   

12.
<正>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基础,也是保障。在这种社会矛盾交叉期和复杂期,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应对群体性事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有效快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党委政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也是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3.
自非典疫情发生生,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由此而引发公共事件频发,这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所谓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破坏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和公众性等特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极有可能演化为大规模的社会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危害,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基层秘书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就身处现场第一线、焦点最前沿,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注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南江县属“5·12”汶川地震重灾县、国定贫困县、全省地质灾害重点县。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4.87亿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着力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各种突发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其中,发生重特大危机事件会给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也是对一个国家中央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7.
王松德 《决策探索》2013,(20):36-37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导致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预防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旧的利益矛盾日益显现,新的利益矛盾也不断产生,致使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上升。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的群体事件及其高发原因,有益于决策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体性事件,从原因入手来预防、处理、减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能力建设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能力列在五种能力的第一位,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处在不断地选择和判断过程中,因而判断能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更是人们从事调查研究活动中一刻也离不开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速,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疫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医院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医院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应对流行病时,它能够控制病情的传播,尽快地研制出特效药进行处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提高医院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