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不发达,与社会工作立法的缺位有关。在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形成,应当有其较为特殊的路径,即对现有民政法规的立改废、移植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立法,以及社会工作伦理的法律化、社会政策的法律化四条途径,应对其予以足够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政部于2020年部署在全国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入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阶段,本文将其总结为以社工站为基石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阶段。其中“社工站制度”是该制度体系的基石,而社工站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围绕面向城乡社区居民生产、传递和提供普遍可及的基本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配套制度。社工站服务提供制度的核心又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制度”。为保障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体系的有效建设和可持续运行,相应的社工站人才队伍制度建设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2013年11月24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二十周年庆典在教图楼报告厅举行。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张李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王思斌,中华女子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李明舜,副校长宋胜菊、刘梦出席了庆典,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专家和教授到会祝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代表及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庆典。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集理论、技巧和实务经验为一体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它要求教育者必须能够承担起教育者、研究者和实务者的三元角色。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由体制外逐渐走进体制内,与体制的融合成为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而融合的最基础专业服务场域就是社区。文章针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动态关联的分析发现:(1)居委会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采取综合管理服务方式,与追求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服务逻辑;(2)借助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居委会的综合管理服务融合起来。两种常见的融合方式,一是注重社区整体能力提升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是关注专项服务延伸的社区的社会工作;(3)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是“双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的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场景服务逻辑,有别于西方七八十年出现的注重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开展的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逻辑。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考察当代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由用户、职业机构,资格培训和政府行政四个要素组成,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和职业化基础上,政府在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澄清数字化应用的影响对于推动专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过程,本文基于技术的二重价值论,将作为社会工作核心特质与运作关键的社会性视为衡量技术运用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重点考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其社会性的契合程度。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并不试图取代现实社会工作服务,而是基于“从社会工作中寻求数字化”的原则,在不改变社会工作专业属性的前提下将数字技术整合到业务范围内。其中,坚持以社会性作为指标决定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程度,应以持续促进社会工作的关系性和公共性为基本原则。本文据此提出了中国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大量行业组织在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上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其未来发展应实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角色再造与功能转型,真正成为同业组织,服务于社会工作业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会工作在科学发展、理论积累等方面的进行考察,得出对我国现代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启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启示了社会服务要有预见性和可持续性,首先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接受的服务类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广,增加民众的参与度。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体系启示服务机构应该逐渐注重专业化服务,更加敬业,以民众为主,以人为主。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析,提出质疑,然后提出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视与强调。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2012]46号通知,中华女子学院获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于2013年开展培养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这是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吴秋花 《社区》2014,(16):43-43
2003年,我通过了全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面试,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中。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参加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并获得了资格证书。在此后的工作中,我开始以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寻找破解工作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号召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教育力量作为一种专业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受推动嵌入与阻碍嵌入两种力量的影响。推动嵌入的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宏观政策、社会工作项目的需求、专业自身的要求;阻碍社会工作嵌入的力量(反嵌)主要包括进入路径带来的局限、预估与计划制定的妥协、服务过程中对专业的困惑,以及结案中对各种因素的权衡。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就是嵌入与反嵌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前,国内社会工作是在嵌入与反嵌过程中由多方力量角力所形成的一种建构过程,折射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云英,女,汉族,湖南长沙县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学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负责人,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员、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等。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是由体制改革促进的。同样,它的发展也受到改革进程的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积极影响后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程度、现体制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着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选择,认为随着专业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溶入社会保障制度,它也就面临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尚处于辅助地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它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在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嘉 《社区》2002,(23):59-61
自下而上,逐步发展台湾社会工作于1954年开始开专业的教育课程,于1974年开始有正式的社会工作组教育。1980年,台湾第一个正式的社会工作系在东海大学成立。台湾大学至今还没有社会工作系,只有社会学系里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组中有社会工作文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私立大学机构简捷,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及时调整学科设置,适应社会需要。1983年,东海大学设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所。1984年,社会学博士班内已有社会工作课程。1990年,实际上的社会工作博士已出台,比香港开设博士课程要早。1993年东海大学设立了海峡两岸第一个社会工作博士班。在早期,台湾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鸿沟,实践智慧是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张力的桥梁,是建构社会工作知识系统与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社会工作实践智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本文重新阐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为无论是做理论还是搞实践,都应避免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相互僭越,基于此,对实践智慧进行界定。实践智慧与实践主体之间密不可分,明确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主体以及主体间的关系,是探究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生成机制的重要前提。“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与“历时性”的实践场域为社会工作实践主体提供从直觉到经验的积累,共同推动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实践智慧的引领,理论指导能够落实于“好的实践”,实践得以验证或修正理论。作为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生成机制的关键因素,实践主体与情境在互动中共同促使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生成、使用与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财经广播《暖心同行》节目为素材,分析了融媒体对社会工作的传播优势和困境,并提出融媒体作用于社会工作传播的三个路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社会工作者主动出击和政府对社会工作传播的支持等,以期推动融媒体对社会工作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工作当中,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方法还是宏观社会工作策略,其载体都是由社会服务人员或者社会管理人员来参与或者推动的、旨在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适应的工作项目。  相似文献   

20.
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专门的服务领域。它既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观、理念、技巧和工作方法等,又结合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机构的特殊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适切的服务,以实现学生全面成长。2002年5月,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推动下,浦东38所学校开始试行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推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在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有益补充”而添加在现有的学校体系中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四年多的回顾,即2002年到2003年的源起阶段和2004年至今的专业发展阶段,笔者希望能疏理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