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耀亭 《兰州学刊》2009,(9):214-216
商周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源奠基之功,然对商周文化间的变化,学界有不同看法。纹饰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它的变化反映思想文化的变化,而作为礼器的青铜器,在视礼为国家大事的商周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以我们选择青铜器纹饰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商周之间的变化。青铜器纹饰在商周的变化趋势可概括为神性向人性的回归。从青铜器纹饰所反映的思维来看,商人青铜器纹饰反映的是原始思维,而周人青铜器纹饰反映的是逻辑思维。商周之际先民在思雏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突破,从而导致商周之际文化发生了剧变.  相似文献   

2.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了人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过程。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由单调变为多样,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由被动走向主动,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体现了由“天合不僭”到“天命靡常”,再到“天道远,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3.
陈莉 《兰州学刊》2011,(8):185-189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其厚重的造型、繁复的纹饰,传达着统治者的意志,形成了一种狞厉之美。但是作为青铜器扳手、提梁或器盖装饰的动物形雕塑,却小巧可爱,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形成了青铜器审美的另一个侧面。青铜器上的动物雕塑是史前明朗、活泼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商周时期的延续,只是在鬼神和等级观念浓厚的商周社会,这种灵动之美只能退居器物的从属部位。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意义。”认为饕餮纹是“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得出“饕餮纹”是“狞厉的美”的结论。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普遍出现的“兽面纹”,即所谓“饕餮纹”。我认为“饕餮纹”一词是后人对青铜器纹饰的附会,作为探求青铜器物纹饰的审美感来说,这种附会之词显然是不足为据的。  相似文献   

5.
商周青铜艺术的成就,远超出工艺美术的范畴,其文化负 载量极其厚重。从人文美术的多方位综合剖析,才能更深一层的认识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特定的这种艺术现象。器物的形体塑造、纹饰的发展与演变,青铜器的现实使用意义,体现着宗教形态及社会结构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商周青铜器上纹饰种类繁多,其中以饕餮纹样最为普遍和突出。饕餮纹的具体形象一般是一个睁着巨大眼睛,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兽面,它具有神秘凶猛、凝重庄严,极具对称的艺术特色。作为上层统治者使用的青铜器为何选用如此恐怖威严的图案纹饰进装饰,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文章拟就此问题做粗疏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7.
鄩仲匜是出土于春秋时期墓葬的一件有铭青铜器。对铭文所载撰内容,历来有诸多学者对鄩氏族存在持有较大争论。鄩仲匜铭文的正确诠释与解读对于研究商周墓葬中的青铜器组合演变、鄩氏的渊源、地望以及各方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铜器,是铜和锡等金属的合金,因此,青铜工具坚硬锋利;而纯铜——“红铜”则质软。青铜器的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创造。据史记载:我国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使用铜器了,“禹铸九鼎”。我省大量青铜器的出土,证实了我国商周时代已是青铜器的极盛时代,这就是“青铜时代”。我国古代在青铜器的制造上,造形奇古雄伟,纹饰精美工整,工艺之高超,举世闻名,与世界各民族相比,精美绝伦。解放前,我省就曾有大量青铜器出  相似文献   

9.
商代后期是我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当时社会制度的剖析来研究青铜器纹饰的艺术魅力及饕餮纹的狞厉的美.  相似文献   

10.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其寓意内涵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文化增殖过程。系统地梳理纹饰意义的生成过程及发展脉络,是由器物而考察文化的重要途径。饕餮纹的文化意义可溯源至上古,即由缙云氏部族的别号演化为力量的象征。铸之鼎彝的狰狞形象,具有通灵的作用,不仅包蕴着神圣的护佑功能,而且与礼的庄严性与威慑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是中国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新干青铜器在造型上既重视功能,又栩栩如生,有组合创生的特点。在纹饰上,兽面纹中虎面纹体现了吴城文化特征,燕尾纹和鱼纹多简省变形,因而具有表现力,象征意味浓郁,其线形纹饰对青铜器的体块特质互补,其总体风格有更多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研究及其风格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铭文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风格的判定作些客观铺述,以求教于诸位学者。以西周为例:青铜器利器是政治权力、财富、身分等级的象征。“西周铜器铭中所记‘命书’很多,都是派史或内史册命,《师部篮》由作册内史册命,《师展鼎)}、《免篮》、《走篮》、《休盘》,则都由作册尹册命,可证”。①《周礼》卷六“大史··,…与群执事谈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他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的方法密切相关。在甲骨文研究中郭沫若提出要重视地层、伴出器物的研究,对甲骨文断代有着重要启发作用。郭沫若还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甲骨文进行研究,按字体风格不同将甲骨卜辞分为不同的王世。同时还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整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出发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其所创“标准器断代法”在青铜器研究中建立了殷周青铜器研究的新体系,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湖南高庙遗址中已经有鲜明的凤鸟形象出现.凤鸟形象器物的分布甚广,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遗址中,人们都能见到各种不同形象的凤鸟.自商周以降,凤鸟凭借其通神的异能,不仅成为青铜器与玉器纹饰的重要主题之一,而且在绘画、诗歌、服饰、建筑、器物造型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令人瞩目的影响.正因为凤凰的影象如此引人关注,许多学术大家都曾对它进行过专门探讨,例如闻一多、郭沫若等根据传统文献对凤凰的概念与起源的考辨,陈梦家、陈公柔、张光直等以考古出土资料为主的研究,还有林巳奈夫等专注于凤鸟纹饰的研究等等.虽然著名学者们已经有珠玉在前,但近些年来,大量的新材料不断被考古学界发掘出土,同时对于凤凰的研究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整理,一本新的凤凰研究专著仍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甲骨文、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对商周时期中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进行了考证,认为早在商周时期,滇东北的金属矿产就大规模地输人中原,并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从而推断滇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冶金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术的角度来看中国历代铜镜的纹饰 ,从史前的齐家文化谈起 ,重点叙述铜镜发现最多的春秋战国时期、汉六朝、隋唐时代的铜镜纹饰。从历代铜镜纹样风格的变化中 ,找出相互间潜在的演变关系 ,以及当时文化的影响。同时本文也展现了铜镜纹饰风格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商代青铜器纹饰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 ,人兽变形、身体简化、蝉纹和吞噬姿态等特征说明其中蕴含着商王变形力量的象征。这种象征着变形力量的纹饰所表现的可能就是高祖夒。  相似文献   

18.
夏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滥觞期,出现了鼎、、爵等青铜礼器和戈、戚、镞、钺等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青铜时代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格局。造型方面,夏代青铜器逐渐摆脱陶器和玉、石器的造型特征,达到功能和美观的统一。纹饰方面,线条形式较为简单,赋纹位置大多一致,并出现了以镶嵌物组成的纹饰,具有抽象性、单一性和合成性的特点。风格方面,技术的不发达及礼仪的功用使其呈现出原始拙朴简约抽象和冷静自然的特色,有着初创阶段的独特美感。夏代青铜器显现出夏代先民发达的审美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对中国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窃曲纹考     
周代青铜器纹饰中有一类称为窃曲纹,形状独特。对于其来源、分类,众多学者歧说纷坛。窃曲即是古书中的纵目任鲁穷奇,这可以从纹饰及相关典籍中得到映证。  相似文献   

20.
莒国史略     
莒是古东夷少昊部落后裔建立的古国之一。如果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算起,至战国初期楚灭莒止,莒国至少有1600余年的文明史。莒是东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莒建国前有着高度发达的东夷史前文化,特别是发达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建国后,在发达的东夷文化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发达的莒文化:发达的青铜文化,陶器制造业,金、石、漆器制造业。莒国大量成批、成套乐器的出土,反映了莒国音乐学的发达。在我国广泛流行于商周奴隶制时代青铜器上的传统纹饰———云雷纹,最早也是起源于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