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往研究认为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与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相关,但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较少考虑货币性沉没成本和非货币性沉没成本的不同影响.文章选取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作为被试对象,通过有情境因素的调查问卷对损失厌恶、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的关联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发现,与证券市场投资者相比,证券监管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要显著更低,而二者的后悔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则无显著差异;证券监管者的数据结果表明,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数据结果则表明,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不仅在汽车制造业上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在汽车销量上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投资客进入车后市场领域“淘金”。然而,“掘金的船儿”并非总能一帆风顺,一路上的暗礁、浅滩同样能让能够让其沉没、搁浅。  相似文献   

3.
徐小平 《21世纪》2007,(12):22-23
多年前就看过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片尾那个眼睛几乎半瞎的男主角在被迫离开日本时那种展示着强悍旺盛生命力的眼神,让我看到日本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下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至今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4.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叙事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8):64-64
2050年上海被淹? 2100年纽约沉没? 科学界普遍认为,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已让地球的平均温度明显升高,结果让海平面升高了约20.32厘米。科学家们推测,即使人类从明天开始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现们留给下一代的将是更炎热的世界和不断升高的海面——而这几乎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1912年4月15日,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北大西洋撞到冰山后沉没,除一部分人逃生外,船上有1500多人遇难。在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幕众所周知的感人场景:当泰坦尼克号遭遇冰山撞击渐渐沉没时,船上人群一片混乱,但船上乐队的乐师们却无人逃生,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镇定地演奏着人生的终曲。  相似文献   

7.
美国钢铁业技术落后及沉没成本效应化解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了美国钢铁业技术一度落后的原因并介绍一种合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之后 ,利用经济学原理提出借助机会成本和经济流量 ,建构买卖双方均衡分析模型 ,从而化解沉没成本效应 ,以期有助于拥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合理地加速技术更新 ,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特殊算式     
一场台风,把这座美丽的小城变成了汪洋大海。忽然,楼群中间晃晃悠悠摇出一条小船,上面挤满了人。浪高水急,船小人多,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有人提议,得下去两个人,不然的话大家都会被淹死。提议是正确的,得到全船人的拥护。可是让谁下去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9):16-17
一百多年前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并沉没。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海难。有许多电影以这一悲剧事件为主题,人们甚至还拍摄了3D版的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然而对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人们的结论往往过于简单了。  相似文献   

10.
经典治理结构理论过于关注交易成本而具有片面性,治理结构分析应包括交易成本和企业能力两方面.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投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沉没投资影响企业的能力和交易属性.通过对交易属性进行扩展,建立基于交易成本和企业能力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和用于实证检验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亚洲第一屏”的破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君 《华人时刊》2008,(11):68-71
作为中国LED显示产业的"开山鼻祖",它曾因造出"亚洲第一屏"而声名显赫。如今,却负债累累,巨舰沉没。  相似文献   

12.
且化彩笔赋东海──《不曾沉没的小舟》造型工程赏评章可敦海洋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可谓至大至深。但是,维克多、雨果却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钱国丹的中篇小说《不曾沉没的小舟》(刊于《钟山》1985...  相似文献   

13.
1.新西兰外海,有一条暗礁横生的海峡。18世纪时航海导航技术不发达,曾有上百条海船在这里触礁沉没。  相似文献   

14.
任岷 《百姓生活》2012,(7):61-61
20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随着纪念日的到来,一个淹没百年的幸存者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时间8月19日晚,俄罗斯电视台播发了一条重要消息,“库尔斯克”号上的官兵已全部遇难。 俄罗斯海军的万吨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是8月13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沉到海底的,当时艇上有118名船员。 至于潜艇沉没原因,仍然是众说纷纭。正当英美政府和情报组织不断指出“库尔斯号”号是因为鱼雷舱爆炸而沉没之际,俄罗斯官方突然改口,宣布潜艇是被“极庞大物体”撞沉。而这物体可能是一艘正在从事情报工作的外国潜艇,事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8,(2):8-9
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那些沉没在海底的遗迹一样,深藏着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今日的世界是科学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而科学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预言早已得到实现。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长篇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就是将自然科学渗透到文学的典型例证。可以说,这是一部地质学和文学联姻的作品。 《日本沉没》这醒目的标题已显露情节,小说开篇就预示灾难。东京缺水,酷热异常,中暑、发病,死亡现象发生,而尤为引起人们恐慌的是南方一个无名小岛竟然“无缘无故就突然下沉了”,“下沉的速度和战前潜水艇注水下潜的速度一样”。接着是伊豆地震、天城山火山喷发和相模湾海啸。这一切预示着日本列岛行将沉没,并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在末日来临之际,日本自然不会平静如水,民族存亡、人类生存问题紧迫而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过程,日本沉没从文学角度说纯属幻想和虚构,可从自然角度说,它则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翔实的科学依据来展示自然的变迁,从而通过自然的危机来影响人类的危机。这就是小说为什么随时出现地质学,包括动力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知识的原因。小说诸因素行将和这些地质学知识相互嵌入、风雨同舟,以期完成自己的文学使命。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2):63-63
还差900米就要靠岸了,哥德堡号竟然在众目暌睽之下撞上了暗礁。瑞典人奥尔森通过多年研究。搜集了大量证据之后,终于揭开了哥德堡号沉没之谜。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4,(9):62-63
在人类历史的传说 中,有一块已经沉没的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代繁荣,创造过灿烂文化,但却不明不白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岛国。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疏忽     
丹尼尔·迪福写《鲁宾逊漂流记》,其中有一段描述:鲁滨逊的船失事以后,他离开了船只,忽然想起应该去船上取回一些物品。于是,他脱了衣服,跳入大海,赤着身子爬上了那只即将沉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