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增 《山西老年》2012,(2):62-62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难以拒绝吃巧克力、法式炸薯条或其他垃圾食品的人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存在某种内在性的问题:事实上他们可能真的对这些食物有瘾。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7,(3)
1.吃垃圾食品心脏病是头号杀手,其中有一些是先天遗传,但是绝大部分要归咎于每天摄入的含高脂肪和高糖分的垃圾食品。你在寻找最有效的、可能也是最令人愉快的自毁方式吗?那就再多吃一个油炸面包圈,而且最好将它涂满奶油。  相似文献   

3.
余文龙 《社区》2008,(33):17-18
“养猪饲料添加剂中含有激素、安眠药等大量药物,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警惕!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网民的担心。面对传言,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宾军宜实名上网发帖反驳,一口气写下5000余字的文章,指出其谬误百出,诱导人们从根本上否定靠工业饲料支撑的现代养猪业。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10,(1):67-67
处于压力之下的人很容易想吃高脂高糖类食物。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这种做法也许确实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为"垃圾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化学作用与抗抑郁药物类似。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2,(8):67-67
1,胃癌“免死金牌”:大蒜。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因为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而这正是胃癌非常重要的诱因。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发病率也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要低25%。此外,少吃腌渍食品、熏鱼烤鱼也是预防胃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WH 《21世纪》2010,(4):76-76
“要多吃蔬菜瓜果”这话谁都知道(WH有责任告诉你,一日三餐你至少要吃到五种才算健康)。美国政府最新一项营养研究数据显示:人们现在食用的蔬果颜色多样性远远不够——69%的美国人吃“绿”不够;78%吃“红”不够;86%吃“白”不够;88%则“紫/蓝”不济;79%“黄/橙”太少。你可能也会发现:永远只选择自己爱吃的那么几样,吃来吃去都是那几个。  相似文献   

7.
讲卫生不生病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手脏了洗洗手;脸脏了洗洗脸;衣服脏了,勤换洗。人体脏了,也要经常打扫“卫生”,清除体内的“垃圾”。 由于种种原因,人体内经常存有许多物质。如呼吸时吸入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产生的病毒、细菌等;人体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等。这些有害物质不清除,就会酿成各种疾病。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经常打扫“卫生”,清除体内的“垃圾”,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纯洁,消除健康隐患。清除体内“垃圾”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土豆怎么吃?”问了很多人,大多数人,特别是年龄大点的人,会有一个几乎一致的回答:炒土豆丝。只有几个孩子,确切地说是几个学生,很愉快地说:吃薯片呗。其中有些还从他们的包里拿出用很精美的纸筒包装的薯片,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地吃起来,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种食品。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猴子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先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听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转怒为喜。  相似文献   

10.
《罔两》跋     
古人说:“食、色,性也”;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再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是重要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也是重要的。按理,“天生万物以养人”,应该大家都有饭吃,而“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应该人人有配偶,“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而各得其所,过着幸福的日子。却不料在旧社会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弄得一部分人吃之有余,弃之不可惜,而一部分人却又时常饿肚子,驯至饿死,成了“饿殍”;同样,一部分人姬妾满堂,周旋于“群雌粥粥之中”,而另一部分人却讨不起老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1.
梓涵 《北京纪事》2013,(5):12-14
谁能想到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漫天飞的时代,吃却变成了无比“危险”的一件事,用“步步惊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吃个菜我们担心有农药残留,喝个酒我们害怕有塑化剂,喂个孩子要担心三聚氰胺……电视上天天开着栏目谈养生,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聚会常常谈论养生之道,殊不知最基本的食品都不安全,养生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12.
孙玉凤 《社区》2013,(12):48-48
“杨大爷,你的血压有点高哦,161/100mmHg了,最近有没有吃降压药?我给你开的两种药,你一定要记得吃,每天自己量—下血压,降下来后,你给我打电话,再调整药量。要多休息,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家庭医生余玲看着血压计,仔细地叮咛着家住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过街楼社区的80岁老人杨万铭。“每个月,余医生都要上门来给我量血压,简直就是我们的健康守门人。”杨万铭老人乐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3.
医助自杀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助自杀的合道德性主要表现在其基本原则、价值目标、道德可能三个方面。医助自杀遵循“自主”的基本原则,即医助自杀是病人自主自愿的要求,符合病人的自主性;医助自杀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尊严”,即医助自杀使病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保证了生活质量;医助自杀的道德可能性是“死亡权”这一自然权利,即医助自杀使得病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了“有尊严的死亡”。当然,医助自杀必须考虑双方自主、医患关系持续良好、无其他替代方案、监督体系完善等条件,如此方成为可能,且合乎道德。  相似文献   

14.
温说新语     
正无饮食车厢"早上车厢内人挤人,而公交车又是空调密闭车,有的人为了赶时间,带着肉包或韭菜包在车上吃,整个车厢内都是肉味或韭菜味,让人难以忍受。"——市民李先生"每天都会从车上清理出乘客丢弃的食品垃圾,像酸奶瓶、食品包装袋,甚至有吃了一半的包子,还有很难清理的口香糖。"——给56路和20路公交车打扫卫生的蓝女士  相似文献   

15.
很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对食物的喜好会与以前有所不同,其中有一点就是喜欢吃"垃圾食品",比如炸薯条。发表在美国《环境健康展望》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孕妇在怀孕期间吃炸薯条,会增加婴儿出生时体重偏轻的可能性。研究者认为,孕期吃炸薯条对婴儿身体健康的害处相当于吸烟。  相似文献   

16.
赵忆宁 《21世纪》2010,(5):76-76
做过体检吗?一定得到肯定的回答,看看体检中心近年的火爆便知。如果再问,做过“个体遗传(基因)体检”吗?可能是否定的。有两个原因,第一,大多数人可能甚至没曾听说过,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前沿领域;第二,“个体遗传基因体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检,目前检测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日本同属高自杀率国家。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自杀行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传统价值观对自杀行为的宽容甚至鼓励;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日本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6,(3):4-4
新华网消息:最新出版的《美国卫生教育杂志》报道说,美国科研人员最近提出一种减肥新概念——“无节食饮食法”,或“直觉式饮食”,让那些想减肥的人不必和自己的食欲对抗,而是想吃就吃,但须适可而止。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杨伯翰大学保健学教授史蒂文·霍克斯认为,如果人们不再计算卡路里,而开始关注他们的饥饿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情况会好得多。霍克斯将他倡导的这种减肥新概念称为“直觉式饮食”。  相似文献   

19.
观念一 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开会,中央电视台做了二次访谈节目,一个美国在华的女投资人说了让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2010,(7):76-76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最近一篇报道列出了冰箱里十种最不健康食品。除去中国人饮食中很少摄取的品种后,看看下面六种冰箱中最不健康的食品,你家有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