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秉国 《江汉论坛》2003,46(4):70-74
我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新论断、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的历史性飞跃,即由邓小平同志完成的从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飞跃,由江泽民同志完成的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行为哲学是巴赫金美学、文艺学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的哲学基础。这种行为哲学强调人的行为必须“应分”(应承担责任),而行为世界的建构实质上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人的具体存在方式是:在言语交往中的存在、与他人对话中的存在。人的存在是交互性、对话性的。“外位性”是巴赫金人文科学研究,尤其是其“主体间性”思想的方法论基石。“外位性”即“我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以他人的视点评价自己”,其实质是强调审美活动中不同主体的交互性、对话性。“主体间性”是主体的审美观照方式,即不同文本(表述)之间、作者与主人公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包括当代读者与历时性文本之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都是处在相对的“外位”而进行交往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国际竞争,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它的科学技术独占鳌头。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开辟了广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霸权     
新近读了唐袅同志所著《科技属于人民》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引文只标页码),作者运用大量有说服力的资料,对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资本统治的科技霸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后受益非浅。作者在书中指出:“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取得最辉煌成就的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为人类发展插上翅膀的世纪。科学技术在这一百年中的成就远远超过19世纪,甚至超过过去几千年。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是一个科技的世纪。”(第45页)科…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确立科技事故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范围,是有效规范科技行为的先决条件。依据约纳斯“责任原理”中“责任—力量”相关原则,科技产品使用者构成科技事故“第一”责任主体。科技研发者具有选择从事研发行为的“力量”,构成科技事故“第二”责任主体,应该在产品研发前、产品使用中和事故发生后三个不同阶段,承担起与自身力量相应的责任。由于技术的自主性、事故的不可避免性等原因,使得科技产品具有不受人类行动者控制的力量,赋予其“第三”责任主体地位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也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解决科技事故伦理难题。  相似文献   

6.
冯洁 《理论界》2005,46(3):27-28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认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首创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则与时俱进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的当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当你耐心细致地读完本文的时候,你将会十分惊喜地发现,我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和根本意义上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最直接的理由,也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生产力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科技立法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而科技立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其作用是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控制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使科学技术朝着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科技力量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所高校,一个科研机构能否在全国乃至国际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在科技战线上,科技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而管理的根本所在是管理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整体化趋势的加强,科技管理者的作用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抖音平台的“创作者学习中心”是由官方邀请头部达人,以系列短视频的形式分享其创作经验的学习互动模块。通过对该模块191条选定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达人在短视频创作中通常利用激发情感共鸣、塑造IP人设等技巧吸引用户观看,追求完播率和转评赞数据。这种充满个性特色的创意劳动,表面上是主体意识下的自由创作,看似是在为自己劳动,但是其劳动模糊了工作与娱乐的界限,内化了新自由主义工作伦理,以主动的自我剥削取代了强制性的他人剥削,实现了自我规训,实则是在为平台创造价值,本质上仍没有摆脱平台隐蔽的控制和剥削。为平台劳动和为自己劳动的目标一致性,掩盖了达人主动的被俘及与资本同谋将用户纳入平台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过程,遮蔽了平台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监管与弹性劳资关系。同时,平台的权力在隐匿的控制中不断扩张的事实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1.
主体是哲学认识论的基本概念,不同的主体认识推衍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从普罗泰戈拉到笛卡尔、康德,再到黑格尔、胡塞尔,一部西方主体哲学史就是一部人性问题的探索史.本文以主体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分析了科学知识主体的历史嬗变,即科学知识的主体由神转到了人,再由个体的自我演变到他人及共同体.在主体嬗变的影响下,科学知识的性质也由自我的内心独白转向“自我—他人—物”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中国科技价值观的形成和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框架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视科学技术为先进生产力核心和主要动力的科技价值观、视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关键的科技价值观、重视发展统筹的科技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科技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政策的人本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问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重要方面。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点日益凸显,科学技术与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政策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当代科技政策由于在人本基础上存在多重定位,导致一系列矛盾:政策主体上表现为多元决策者与科学共同体的矛盾,政策客体上表现为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矛盾,政策过程上表现为“批判的理论”与“鼓励的实践”的矛盾,政策产出上表现为“共有知识”与“私有知识”的矛盾。在当代科技政策制定的人本基础上,存在着“道德人”、“经济人”、“行政人”和“科学人”四种基础,导致了现实社会中出现了“自管的”、“控制的”和“调和的”三种类型的科技政策。当代科技政策的基础应是“科学人—行政人—经济人”模式,科技政策的性质应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4.
徐瀜 《中文信息》2013,(6):113-113
省委、省政府在苏中发展会议上指出“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今年以来,如皋市主动适应发展形势,以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立足企业科技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013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8.3亿元,增长25.6%,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2%,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80多次,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70项,成功举办第16届科技人才洽谈会,成功聘请25位院士、专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主体贾蔚昌,姜正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观点.党的十四大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艄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16.
人类演化到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繁衍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总是在向前发展,人类在不断前进,自然界也在不断变化,它们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科学技术的作用历来都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繁衍人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害人类,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人类的进步。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力,即它能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当这种作用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它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当这种作用不能…  相似文献   

17.
朱连增 《学术界》2013,(6):88-95,283
不存在一种可以构成个体主体之基础的实在,不论这种实在是"物"还是超越于个体主体的"宏大主体"。在个体性的经验世界之中,个体自我面向世界、面向他人主体而生活,这一点表明,这个经验世界绝非是自我封闭的单子,相反,它必定是在自我主体生活意向的推动下,在世界和他人的引导下不断展开的公共性世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未从绝对、抽象的角度来规定现实的个人,依马克思的观点,个人之所以是个人,在于他具有类特性,他属于这个“类”。个人之所以为现实的人,还在于他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特性。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还与单个他人不同,他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人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吴翠丽 《兰州学刊》2008,(12):13-1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所以,图书馆是社会稳定的细胞、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创新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图书馆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在这些极其贫穷落后的地方,那些宗教极端势力也在跟图书馆这个传播精神食粮的场所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儿童还没能走进学校的大门,就被那些非法宗教势力的教经点带去学习“经文”,这种现象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管理者创新的外在动力,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条件相对差,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健全的创新环境,首先要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有激发人们突破陈规陋习,改善那些简陋设施,沉旧的图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