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健康恋爱观、婚姻观与家庭观的形成,对个人、家庭幸福的获得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均有着重大的影响.以当前女大学生为例,对其婚姻家庭观进行解读,进而从婚姻家庭法教学入手,积极引导女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相似文献
2.
3.
构建婚姻家庭诉讼司法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数十年来,调解作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独立程序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肯定.调解适用于婚姻家庭案件,因两者各自特点,不但必要,而且社会效果好.我国仅在离婚案件审理中坚持调解程序先置,且调解程序不规范.近十余年来,司法实践中,法院为提高结案率等因素考虑,离婚案件司法调解日渐式微,有"走过场"倾向.借鉴外国法经验,反思中国的司法调解,有必要将调解程序的强制适用扩大到所有婚姻家庭诉讼,建立家事调解的程式,规范司法调解,优化婚姻家庭案件司法解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双重维度和唐代以前礼法结合的法律文化在唐代婚姻制度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以礼入法,法律直接移用礼教规范;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罪名的设立直接源于礼的规定;法律对维护家庭伦理关系的高度重视。唐代法律文化对当代婚姻家庭关系有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50年、1980年及现行《婚姻法》三个不同时期婚姻家庭制度的理论分析,对妇女在不同时期的境遇、权利的分析,探讨婚姻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以及法律保护弱者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论建立变性人婚姻家庭之特别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变性人婚姻特别规范之立法思考 变性人婚姻,指通过法定程序变更了自己原始性别的自然人的婚姻.变性人婚姻问题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变性人的结婚能力、身份确认、特别条件、同性婚姻、欺诈婚及重婚等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是婚姻家庭法的核心内容,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进行了新的梳理和探索,以期有利于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是婚姻家庭法的核心内容,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进行了新的梳理和探索,以期有利于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道学是包括道家、道教和丹道在内的文化系统。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性爱问题,道学主张效法自然;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生育问题,道学主张节制生育和优生优育,反对重男轻女的生育行为;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关系,道学强调父、母、子三者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0.
11.
婚姻家庭法的定位:“独立”抑或“回归”——与巫若枝博士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性并不意味着婚姻家庭法不是私法、权利法,婚姻家庭关系法律调整方法的特殊性,不改变家事纠纷是民事纠纷的性质.独立部门法的定位不能实现婚姻家庭法研究和立法的基本目标.今后婚姻家庭法归位民法的研究,应着重于婚姻家庭法与民法总则、其他民事法律的关系,以消除对"回归论"意图在婚姻家庭法领域推进私法自治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任树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5):79-83
秦汉时期的婚姻家庭,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基层组织的框架和风貌,而且基本上奠定了封建社会组织的模式。秦代的婚姻家庭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即由奴隶制宗法家族向封建宗法家族的过渡。秦和两汉的婚姻家庭,就其类型来说,有很大的区别;就其约束婚姻家庭的法令来说,秦比汉要完备得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大量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随之改变,婚姻家庭权利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对东莞外来流动人口的实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的择偶途径多样化,但没有在实质上扩展择偶对象的范围;结婚动机以爱情为主,但具有复杂性;结婚的形式要件落实较好,但部分人还存在认识误区;家庭模式复杂多样,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夫妻感情沟通方式较为单一;家庭暴力存在但不普遍;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亟待引起重视:父母赡养、子女抚养的实现困难较大;夫妻财产地位较为平等;流动人口对婚姻家庭法律的认知度不高;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满意度较高,但难以与流入地社会相互认同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苏青的妇女婚姻家庭题材创作探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以自身特殊的情感经历和独有的视野去发掘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有限题材 ,写出了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幸和哀怨。它承担着女性在特定时期生存的许多苦恼和时代的忧虑。再现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寻求和失落 ,包孕着抗争、呐喊、博击的热情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域世代杂居着土家、苗、回、彝、瑶、侗、布依等30多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睦相处,相互促进,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语言文字、婚姻生活习俗和婚姻家庭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独具本地少数民族特色风情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梳理这些思想,对加强本地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伦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昧时代母权制的形成是自然的,群婚与对偶婚条件下的婚姻家庭伦理还没有被打上私有经济利益的烙印。野蛮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家庭革命,推动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专偶婚制转变。文明时代的小农生产方式决定了男权社会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革命带来了妇女解放的曙光,但男女完全平等与真正性爱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对财产私有制的扬弃,这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在全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严重地影响着广大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婚姻法>,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解放的进程,为新时期农村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池子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对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嬗变进行考察,认为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找工谋生",增加了家族成员的游离性,对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大家族制度渐趋瓦解,小家庭日渐普遍;早婚多产的传统生育观被打破,"晚婚少育"观逐渐被农民工所认同、接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企业,她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农村妇女和"家庭主妇",而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都发生变化了的新女性,家庭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新型的妻子"的出现,表明婚姻家庭关系也由传统的"功能性"家庭向现代"情感性"家庭转变。这是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变迁大势的潮流,也是农民工顺应工业化、城市化潮流的"适应性改变",具有不可低估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与澳门由于社会制度、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不同,在婚姻家庭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澳门回归后,研究大陆与澳门的婚姻家庭法更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婚姻家庭法的基本框架、有效婚与无效婚、家庭关系、夫妻财产制、分居与离婚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客观地找出两地法律的主要差异,探索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