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荐举与科举     
谢宝富 《领导文萃》2011,(18):70-72
把世卿世禄制除外,中国传统官僚选拔制度大体可归为荐举、科举两类。其中,春秋战国荐举(含自荐)制、两汉察举制、曹操的唯才是举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科举则实行于隋至清末的漫长时期。  相似文献   

2.
从察举再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制度历经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自我完善,选拔依据也由"名"到"文"确立了公平、透明、客观的评定衡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科举制本身,特别是明八股文模式,更是把对人才的标准僵硬化、模式化,最终也只有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四千余年的立国史上,世袭制、军功制、荐举制、科举制是主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其中世袭制、荐举制、科举制存在的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任子制、纳赀制、恩荫制则不是一种主导型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起辅助作用;任子制存在时间较短,纳赀制、恩荫制断断续续存在的时间相当长,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追溯了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其理性官僚制是一种理性的行政制度,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理性官僚制的涵义及其价值,认为理性官僚制的价值可弥补我国官僚制度的不足,符合我国官僚制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察举、荐举和科举。察举是由地方官员首先考察,发现人才后向朝廷举荐,即先察后举;荐举是由专门负责官吏人事工作的中正官将各地推荐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向朝廷举荐,即荐而后举;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将考试合格人才向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的发展符合当前经济政治改革的需求且极富生命力,真正体现了公开、民主、科学、竞争择优等特点,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全国性的、主体性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而是对传统的委任制和荐举制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种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科举官僚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秦晖一.从技术层面看科举:一部有效而稳定的文官机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与官制兴革,人们回首发现:“科举竞争”无论是与我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还是与外国古代的贵族制、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西方社会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官僚制所暴露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各国理论界对官僚制的批判声不绝于耳,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出现了,这就是后官僚制。然而对于后官僚制究竟怎样界定?后官僚制对官僚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继承和批判?后官僚制这一变化中的范式究竟走向何处?本文阐述笔者对于后官僚制的认识,并试图预测后官僚制的范式走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僚制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已不容忽视,各国政府纷纷推行改革政策,力图挽回官僚制弊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诸多方面来说,想要彻底摒弃官僚制度,还为时尚早。官僚制不仅理论构架完整,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证明,对其应持宽容的态度,尝试改革与融合,而不是粗暴舍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韦伯官僚制的特征,论述了其对工业社会的大型组织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并研究传统官僚制的缺陷,探讨了"后官僚制"和传统官僚制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丁芸芳 《管理与财富》2009,(11):153-1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在西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但并不意味着官僚制中包含着的理性精神的终结。而中国组织发展低效缺乏理性的官僚主义却日渐盛行。官僚制的核心精神符合中国特殊的行政环境,中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质也与官僚制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中国应加强官僚化的力度,吸取理性官僚制的精华,方能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官僚制自提出以来,因高效和中立等特征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理论层面和经验层面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官僚制发展至今,其自身的不足也逐步显露出来。许多学者通过采用历史的和制度的等分析方法,对官僚制的低效率、组织  相似文献   

13.
官僚制一度在西方社会流行,中国官僚制的现状是理性不够和不足。本文阐述了中国官僚制的现状,并试图分析官僚制不足的原因,结合实际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任制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来择优录取公务员的制度。现阶段,考任制面临着宏观环境和自身设计与运行的缺憾,如考试方法、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等,因此不能达到其建立的初衷。本文试图对考任制框架进行重新设计,如整合各级考试,建立强有力的并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在选拔制度的框架下调动各种选拔方式的优势或为一种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胡冰 《领导科学》2012,(8):8-10
官僚制是工业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弊病。官僚体制与现代民主的理想有一定的背离,为此,许多学者主张摒弃官僚制。然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许多倡导者并不是着眼于否定官僚制,而是要改造官僚制,使其更具有活力和适应性。我国当前处于市场化、工业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阶段,必须首先建立起理性官僚体制,进而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合法型官僚制是当代世界最普遍的管理和统治方式,合法型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是德目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只有充分了解马克斯·韦伯关于合法型官僚制的理论,才能够更好地反恩和改进合法型官僚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官僚制的有效性来自于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而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构成了官僚制行政伦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官僚制在面对民主政治、行政责任和行政行为选择方面出现了伦理困境,探索新型的伦理建构对于发挥官僚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政治与行政二分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统治了西方上世纪大部分时间,在西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逐渐开始摒弃。而对于还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我国而言,还表现为官僚制的不足的现状,并且我国还处在信息和全球化时代,后官僚制对我国同样影响颇深,因此引发了对官僚制的重新解读,力在解决我国的今后行政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自创立以来,其理性原则逐渐为各国政府所吸收、贯彻,成为公共行政组织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同时,官僚制的固有局限性和非理性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现。本文对官僚制的效率悖论和民主悖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要正确地看待这些悖论问题,重点把握其理性精神。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官僚制理论以克服其悖论缺陷。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官僚制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永恒话题。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概念伊始,一个强调非人格化理性的组织类型就令这个世界耳目一新:一方面,官僚制在实践中以独特的效率优势轻易而迅速地确立了其在公共组织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官僚制在理论上为刚诞生不久的行政学科和行政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自此,我们就基本上生存在一个属于官僚制的世界。但是好景不长,其后掌声很快为嘘声所覆盖,官僚制不断地遭到主流学者的批判与诟病,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