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正义论主题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正义理论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发展,其间每个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其理论主题也各不相同,大致地说,西方正义论主题所发生的历史嬗变是:以伦理学、价值观为主题的古代正义论,以自由、平等、权利为主题的近代正义论和以社会政策体制为主题的现代正义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跨学科思潮,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日益凸显.尽管其思想来源纷杂,但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批判后人类主义与科技后人类主义.两种范式并不是界限清晰、完全独立的研究路径,而是相互汇聚融合且形成了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对人的解构、技术人工物的凸显、动物转向、后人类主体和生命政治等的探讨.特别是在新兴生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图景中,后人类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幻象,恰恰相反,它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以在技术化生存时代指导如何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中,反本质主义的崛起宣告了知识本体论时代的终结。对语言转向与元叙事危机作出清理,是文学批评历史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反本质主义的取消主义倾向对历史诗学的本体性构成颠覆性威胁,但是重审历史主义话语中理性本质的合法性,依然能使文艺学研究获得有益的思想资源,拥有一个元历史批评的逻辑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观的渊源、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法律观.毛泽东的法律观主要是工具层面上的而非目标层面上的,其核心是"国家本位论"和"阶级斗争工具论".和毛泽东的工具论法律观相比,现代法治主义更强调法律的目标性价值.科学评价及对比毛泽东和法治主义的法律观,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本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当代西方左翼思潮从资本主义替代到现代性批判之旨趣转换,包含着一个重大困境:由于价值共识和政治承诺缺乏,虽然在理论表象上它似乎愈发激进了,但在政治上实际退却了。通过当代重大政治议题回到解放议程,重建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共识和可行的资本主义替代政治承诺,则是当代西方左翼思想重新政治化的前提。这些议题包括技术(生产力)、全球化(共同体)、地方(差异和平等)以及阶级等方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解答这些社会难题并打开新的文明视野,这是今天左翼理论的真正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音乐美学史上,出现了三种音乐本质观的模式:即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期的模仿论,以黑格尔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时期的表现论和以汉斯立克等为代表的现代时期的形式论.每一种模式的出现都扎根于时代的思潮和哲学思想的转变,三种模式的演变,代表了人类对音乐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表征着人类对音乐的本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此研究对我们今天中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技术本质的历史生存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技术本质的认识应遵循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技术的本质只能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地解读。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对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评析,廓清其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及存在的缺陷,这或许是一种新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1.
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与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很大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由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对当代中国均具有正向功能: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进而对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批判理论则不仅提醒我们正视和充分认识现代化事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自觉地趋利避害,而且还启示我们,必须把对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对社会主义目标追求之必然性的论证, 变成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建构:理论前提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建构的理论前提。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存在着本质主义的倾向。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展示了人文精神的生成性,为我们正确理解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必须从实践唯物主义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实质及其生成特性,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中寻求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技术发展与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之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发展既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展现,同时也内蕴着极为深刻的实践底蕴与人本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人的发展实现由“人的全面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再到“人的综合性发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不断实现由“人的本质向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到“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与发展”再到“人的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和谐化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的主张。与之相反,无论新康德主义者抑或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史学主张,则将历史视作史家对史料的主观认知史、生命交感史、价值创造史、批判考察史、当代生成史和思想重演史,极大地凸显了历史哲学的主体性本质和思想性内涵,拓宽了历史思维的新生之域和多维视界。但由于其忽视了对历史本体及其实践基础的研究,导致了历史认识的"唯我"归宿和思想通病,又使史学方法及价值本身面临质疑,这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极具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三大学习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关注社会文化与发展的学习论的兴起,行为主义的S-R联结观在传统学习论中所占的统治受到了动摇.据此,国外学习论研究的基本状况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取向:联结主义取向、认知主义取向和建构主义取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习的本质及过程理解的加深,三大取向学习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并赋予了更丰富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相互联系之客体的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宗教、政治与经济三个层面发起的批判,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出场的内在逻辑。通过宗教批判、政治批判与经济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认识路线的根本否定,找到了解放被宗教异化的人的现实途径,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全球化交往实践的双重作用,对我国具有诸多启益。?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关系是一个相当陈旧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在历史上,共有四种典型的科学-技术关系观及其模型;当前,科学-技术关系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其中,技术哲学家主要集中于讨论技术知识的本质及其在科学认知中的基础作用;而史学界则围绕保罗.福曼的长篇巨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