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著名的复杂人物。对他的评价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评论的变化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评论的基本的趋势是愈评愈“左”,宁“左”勿右。评价的主要分岐是如何正确估价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林彪、“四人帮”把评价陈独秀当成其实现罪恶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们别有用心,“左”上加“左”,以“最最革命”的词句,全盘否定陈独秀,不承认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做过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谁要如实地肯定陈独秀前期的历史作用,谁  相似文献   

3.
略論陈独秀     
对于陈独秀如何评价?他后期因为犯了严重的错误而被开除出党,以后更堕落成为反革命,这是早有定论的。但对他的前期怎么看待?怎样全面地评价他的一生?历来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4.
通俗歌曲内容广泛 ,贴近生活 ,深受群众喜爱。同时通俗歌曲中存在着一些思想庸俗、格调不健康、艺术水平低下的东西。我们既不能采取一概肯定任其发展的态度 ,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办法 ,而应吸收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注重通俗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以促使它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屹立于二十世纪、彪炳于史册的东方巨人。 马克思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位创造者。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肯定伟大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谁不能同时承认这两个方面,谁就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这充分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的卓见真知。同时,中国革命史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也就不可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也不可能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引向正确的道路,也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更不能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阶级分析法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运用的问题上,我们不应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坚持和发展,还是在建国后出现的失误,它们都是毛泽东依据各个时期实践活动主题作出的积极探索。即使在今天,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运用所产生的理论,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评价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运用的问题上,我们不应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坚持和发展,还是在建国后出现的失误,它们都是毛泽东依据各个时期实践活动主题作出的积极探索。即使在今天,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运用所产生的理论,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评价陈独秀,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叫人帮”的御用文人,为了其反革命政治需要,从陈独秀开始参加革命起,就将他打成混入党内的叛徒,全面予以否定。这种违背客观历史实际,把史学纳入篡权复辟轨道的罪恶行径,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列宁对普列汉诺犬的正确评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列宁并不因为普列汉诺夫后期的错误而否定他前期的功绩。他对普列汉诺夫在“劳动解放社”的活动和理论上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把普列汉诺夫写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一书。说成“是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列宁全集》,十六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是一个历史复杂的人物,一生经历坎坷。由早年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到“五四”后期接受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组织创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在晚年最后落伍于革命时仍然顽强思考,着力追踪时代的步伐。一般地说,陈独秀思想认识的转变发展和成熟与他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我们要研究陈独秀某方面的思想乃至对他整个思想的述评都必须与他一生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和实践联系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陈独秀的关系有过一段曲折的演变历程。他们曾是师生 ,是同志 ,后来因为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这两位历史巨人的际会和交往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风云密切相关 ,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肯定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理论,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习这个决议,我们深深感到,当前有必要重新强调提倡学习毛泽东著作。因为毛泽东思想集中地概括在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之中,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说到‘五四’文学革命,除陈独秀、胡适外,当然是不会忘掉刘半农先生的。”可是,在他逝世后,几十年来,对他的研究,却是与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称的。刘半农先生是位比较复杂的作家,前期他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后期他却落伍了。对这样的作家我们不能计其后而否其前,而是应该客观公正地用史家的眼光去评价,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负责,同时也是对历史负责。对刘半农先生的评价,还是鲁迅先生评得好:“我爱  相似文献   

13.
社会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一个特点在于人的活动对于社会规律的先在性.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混淆了两类规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社会主体对社会客体所采取的肯定或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四人帮”横行时禁止人们讨论这个问题。谁说陈独秀曾经是马克思主义者,谁对他的早期活动作出某种肯定的评价,谁就可能被扣上“美化叛徒”或“为叛徒翻案”的帽子而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种乱打棍子的恶劣风气如不彻底加以扫荡,党史、革命史的自由的和实事求是的讨论和研究就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应当反过来说,谁认为陈独秀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谁就是在宣扬“四人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对基督教的态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但实际上,陈独秀在五四前后对基督教的这种变化态度并不是前后矛盾的,而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五四前期,他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而到后期,他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而是转为"以科学改造宗教"。这二者之间有变化,但并不矛盾,这一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有关。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所作的科学概括。鲁迅之所以成为“三家”,在革命征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他紧紧地掌握了唯物辩证法。鲁迅虽然没有洋洋万言的哲学专著,然而,在他七百余篇的杂文中却充分体现了唯物和辩证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鲁迅的后期杂文最  相似文献   

17.
近来史学界对陈独秀的研究和评论比较重视,许多有创见的文章相继发表,原始材料也不断发现,这是党史研究日益深入的表现。从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比较集中于对陈独秀早期活动的研究和评论,但对他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活动,研究得还比较少。而没有前期与后期联贯的研究,就无法对陈独秀的一生作出科学而公正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一) 如果我们区别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两种革命所要完成的任务显然是不同的。资产阶级革命只限于新建立另外一种剥削制度,而社会主义革命却要消灭剥削制度。斯大林同志在他的列宁主义问题里对这种革命的区别阐述得非常清楚而正确。但是是否除以上两种革命以外,就没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不同类型的革命呢?显然不能这样肯定。因为除了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外,还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9.
王维舟同志1887年6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宣汉县清溪场王家坝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由朝鲜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战斗途程,为我们党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不计较名利而奋斗终身。他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党员,最早开辟四川革命根据地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毛泽东同志给他的书赠是:“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期,一些同志把太平关国后期领袖忠王李秀成定成“叛徒”之后,对他进行了全盘否定,说早在他还是太平天国军事统帅时就是一个投降主义者。其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说李秀成在江浙一带实施的“允许地主收租”的土地政策是投降主义路线的产物,是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招降约叛的土地政策。我们认为这些说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缺乏历史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