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总量、投入与产出三维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耦合协调性。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衡量技术创新的多个变量进行数据浓缩,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ECM模型和VAR模型等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的耦合适调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总量还是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技术创新的产业需求驱动作用也较弱,二者双边耦合强度不显著。并且相关技术创新资源变量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未来如果没有协调二者发展的制度或政策的介入,偏离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萍 《统计与决策》2005,(12):138-139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质特征,它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问题的解决对策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海统计》2004,(7):29-30,26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科技竞争力代表着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转变投入战略,由注重资本和劳动投入转向注重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是今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曦 《统计与决策》2006,(16):165-166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技术创新投入与高新技术资产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得到使企业利润现值最大化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与高新技术资产存量的动态变化路径,并得到相关的决策方略.  相似文献   

5.
段萱 《统计与决策》2020,(1):181-184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让人们在关注世界贸易问题本身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研发投入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建模分析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积累的关系,进而研究技术创新积累对企业绩效(或效用)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不确定性参数对研发投入转换成技术创新积累产生重要作用,技术创新积累强化又反过来消减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在一个特定的经营阶段,投入研发的劳动力水平应维持在一个特定区间。越过该区间,将导致研发投入严重偏小而不足以引发创新积累的形成;或者创新边际回报率小于无风险报酬率而使得研发投入没有意义;研发创新对资源投入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风险资本积极投资者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了风险资本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功能.以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风险资本投资对深圳创业板公司业绩短期影响和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阐述了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传导机制,运用中国和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服务贸易进口对TFP增长的影响,并且计算出TFP增长所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结果表明:①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无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则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使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因素,这一结果依然不变;②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低于国内R&D投入、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所需要的最适强度,但OECD国家已经超过了最适强度;③中国国内R&D投入所需要的最适强度低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所需要的最适强度.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品贸易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及世界贸易整合解决方案数据,从网络视角分析了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演化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研发投入和贸易自由化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整体具有"中间密,四周疏"的特点,并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网络密度呈倒"U"型演变趋势;中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稳居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心,而2012—2015年中国对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力有微弱下降之势;各经济体之间的高级依赖关系会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高水平研发投入的经济体之间不易发生高技术产品贸易,但是研发投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出口倾向越高;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时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正在增强。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微观数据集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以解释为什么R&D投入高速增长与TFP增长率持续下降在中国并存这一现象。研究发现:随着R&D强度或企业规模的增大,持续的R&D投入将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呈现出"负向-正向-负向"的变化趋势;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且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内部的R&D强度和技术密集度。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当根据技术创新绩效动态调整R&D投入的规模及其在不同企业、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以避免R&D投入过度集中或不合理配置所造成的无谓损失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环境规制为切入点,利用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2016—2019年801个样本观测值,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能源强度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能源强度并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支持了“波特假说”;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效率在环境规制降低企业能源强度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效率中介效应占比更高,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规制并降低能源强度;高碳排放企业相较于低碳排放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压力更大,能更好地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工业制成品贸易已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因此,增强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且紧要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必须由以往...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了中国向西开放的格局,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天然和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现状,发现出口结构不合理;采用引力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不同因素,并从高新技术产品总量层面和大类层面上分别测算了中国对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出口潜力;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中美贸易的变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中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同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特别是从1990年到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从165·99亿美元增至1355·7亿美元,扩大了8·17倍;中美贸易总额从117·67亿美元增至1263·3亿美元,扩大了10·74倍。2003年中国同两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7%和14·8%(见表1),两者合计已达到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1/3。表12003年同中国进出口贸易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排序(国地区别)(亿总美值元)(同%比)(占%比)占比变化1日本1355·731·115·7-0·72美国126…  相似文献   

14.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静  路瑶 《统计研究》2010,27(8):56-65
 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对于OECD国家相对实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纺织服装、造纸等低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相对实际竞争力较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000-2008年中国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带有行业差异性,低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这两大类产业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低和中高技术产业则几乎不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除了炼焦和精炼石油制品以外的其他几乎所有行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低技术产业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建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的理论框架模型,根据技术进步是否发生改变,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3年中国工业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是呈互补关系;同时,在要素替代过程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应该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量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出口是否也变得更加稳定?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决定贸易联系的长期发展,稳定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利用高度细分且重复观测的出口纵向生存数据,利用Cox随机效应混合模型进行两种时期的对比研究,并在模型中考虑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总体上,向沿线各国出口贸易更加稳定,各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型产品与非技术型产品拉开了差距,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倡议的提出对于GDP或人均GDP较低国家的出口稳定性推动最明显,尤其体现在技术型产品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贸易几乎不受汇率波动影响,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远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且较大的初始贸易额所带来的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性体现得更明显,而且双边贸易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技术型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7.
王利 《统计研究》2015,32(8):62-68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理论、CDM模型和数据特点,建立了考虑反馈机制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增长的特点、机制与成效,刻画和度量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标对上述企业创新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创新“黑箱”问题;考虑了企业最终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反馈作用,对经典CDM模型有一定的改进;首次用近几年的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潘雨晨  张宏 《统计研究》2019,36(5):69-84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自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双边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金华 《统计研究》2018,35(2):85-98
科技活动、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中国科技活动核算体系(CSSTAA),对国家科技活动状况和成果进行测度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科技活动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学理论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弗拉斯卡蒂手册2015》(FM2015)。本文讨论了中国科技活动核算体系的重要概念和范畴,设计了其账户和核算表谱系的一般式,提出要要在核算中加强分析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的设计,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测度评价,要建立科技活动统计数据库,对接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区域R&D活动统计分析与促进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下文简称为R&D活动 )作为科技创新系统的源泉 ,是发动机 ,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 ,本文拟通过江苏与全国 2 0 0 0年度R&D经费支出同在前六位的北京、上海、山东、广东、陕西等省的R&D活动的资源、经费支出、产出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区域R&D活动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找出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为制定区域的促进经济发展的R&D活动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核动力 :R&D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 ,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