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思想前提;辩证的发展观和对立统一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辩证法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人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它的提出、内涵及其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实现了发展观上的创新;它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它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明确了人民是历史主体的观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本文试图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事求是、求真、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5.
李峰 《社会科学论坛》2005,(14):104-105
本文从实事求是、求真、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6.
陈晓英 《理论界》2005,(8):15-16
本文从“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发展观、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观”几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发展观,是对发展与生存危机矛盾运动的准确把握;它为人的价值的展示和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它贯彻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的理论以及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作为既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又是关于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应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普遍追求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充分肯定我国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其丰富的内涵,源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本文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剖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以便比较深刻、完整地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上升性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具有上升性、开放性、连续性。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标志着我党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成熟。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把发展看作是辩证的发展。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符合认识发 展的规律,意味着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国建 《学术研究》2004,42(5):60-62
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解读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在比较的视域里 ,二者不仅在内涵上不同 ,而且在本质、着眼点、评价标准、功能价值等特征上也相异 ;但二者在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发展的源动力、发展的内在尺度等上又具有一致性。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而可持续发展是协调发展的结果和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有社会、自然、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互动,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自然、社会和人,每个因素自身内部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社会领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系统自身全面协调发展,人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生活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协调、稳定、连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马克思的人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锐生 《学术研究》2005,26(10):5-9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西方的现代性的坚定的批判者,考察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必须放在整个马克思的人的理论视野下。在确定了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和科学历史观之后,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才能合理地在马克思哲学的人的发展理论中得以明晰。中国已经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不可回避,必须在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反思现代性,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代领导核心发展观的系统与深化,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达到了新境界、新高度。第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的统一;第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论;第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而且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意蕴,探索实现科学发展观文化意蕴的有效途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冬林  汤吉军 《北方论丛》2006,23(4):129-13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框架下,微观经济补偿与宏观经济补偿是企业和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的补偿条件,沉淀成本作为核心范畴,构成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的出发点。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实施的战略决策。在政治学的视野中,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重要功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导向和理论支撑;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政绩观,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有利于化解城乡二元对立与区域发展失衡的格局,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对人的价值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人的价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价值思想的提出,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特定内容。着眼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