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艺术审美素养的缺失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力,并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形成。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形成,要求高校教育要在人文环境、课程教学、时尚文化等多重维度中,通过对人文环境的净化、对课程教学的设计及对时尚文化的引领来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满足艺术专业学科发展和服务人民目标之需.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艺术专业在践行"课程思政"要求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有必要深入挖掘高校艺术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系统设计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提升高校艺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师范生师德品质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既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适应新时代师范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核心要求。反思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还存在独立课程体系缺乏、教师职业素养不高、师德实践流于形式、课程实施评价传统固化等现实阻隔。为着力探构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进路,需要以厚德树人为目标,助推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化;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打造专业化师德教育课程团队;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创新常态化师德课程实践模式;以教育效果为根本,构建立体化师德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艺术课程的综合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它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对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跨界综合发展的趋势。新时代综合艺术课程的实践原则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艺术与学生深度多维的联系,同时围绕艺术学科"大观念"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艺术课程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式的综合、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和超学科综合这三种典型的实施路径,激活生活经验,调动知情意行,整合审美体验,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将湖南理工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与国内“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代表性范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具有典型的“由艺入道”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融入了新的实践元素,为加强与改进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范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从艺术内在品性出发,从艺术素养课程群建设入手,以开放式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特色,以艺术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引导全体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该范式的基础与核心是“两模块”、“四类型”艺术素养课程群,特色是艺术实践教学“六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交响乐、芭蕾舞、诗文书画等高雅艺术素养的提高,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意义重大。高校需要高雅艺术文化氛围;高校应从美育和德育的角度重视高雅艺术;高校美育和德育要大力提倡高雅艺术。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功能作用,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给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11,32(6):125-128
考评体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观念更新、课程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以“个性化评价”为核心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考评体系,应从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价值取向、组织实施等方面着手,通过科学的考评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增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技术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现实教育状况的制约,以及课程设置的现状等诸多原因,造成人文课程在高校不受重视或被大大削弱,使得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水平不容乐观。以目标模式课程论设计其人文课程体系,首先应确立课程设置的理念和目标,其次选择与组织兼具普适性与学校个性的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动态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只有在观念、机制与措施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及精品课程建设对本科课程建设的示范和影响,并以齐齐哈尔大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是强调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的"大语文",是具有鲜明基础性特点的平台媒介性、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开放性、注重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性以及内容组合的模块性的课程和"双元体系"。在内容上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时间上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结合;在方法上是交互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因此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与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体育新课程的内容、考核与评价、运动技术定位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领会新课程理念、组织学习活动及促进学生学习、开发课程资源、制定考评标准、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欣赏选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参照国外综合性大学同类课程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两个角度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既能优化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又能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音乐欣赏课程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阐释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并以市场营销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其课程内容设计及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翻译课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任课教师要达到其教学目标,除了明确本门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外,还要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汉维翻译的水平。汉维翻译是小语种教学,教师要注意课程创新,补充和完善教材的不足,及时吸纳当前政治经济中的新词汇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汉维翻译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目标进行讨论。认为结合民办高校办学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适应市场需求,以后现代课程理论为基础,把英语教学提升到外语教育的高度。即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的文化目的,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推行非线性的课程模式,促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珍曙 《云梦学刊》2011,32(3):136-138
高校旅游专业开设才艺课虽已提上日程,但是,才艺课的开设情况却不太理想。以湖南省为例,目前只有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开设才艺课,其它高校几乎未开。不过,自该校开设才艺课以来,毕业生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课程是我院最先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的重点课程.本文着重介绍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坚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十多年来坚持进行多方位、立体式的教材建设的一些做法,这对目前其他学科正在进行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6,19(3):83-88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工业内部二元结构的转化;加快制度创新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升技术能力,促进二元产业层次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生态工业模式;推进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措施,才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