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6-20,58
现代性问题是我们时代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查尔斯·泰勒通过其对思想史的深刻剖析,提出了现代性理解上的分殊,即:“文化的”与“非文化”的现代性,并指出了“非文化”的现代性观点在西方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现代性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隐忧。克服这些隐忧,为现代性寻找出路的关键就在于恢复对现代性的文化理解,为原子化的自我及其自由找到处境。 相似文献
2.
翁祖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
真实性是西方世界自进入现代以来的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它追求的是一种个人忠实于自我的生活,对自我真实的高超境界.真实性自其产生以来,就在西方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由高尚堕化为低劣,从而引起了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导致真实性堕化的因素主要有道德视野的隐没、主观主义盛行和自决自由的行为方式等.挽救真实性是西方现代性视野中的一场新战斗,公民身份理论是关于这一战斗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大约从17世纪的欧洲起源的一种社会生活(social life)或组织(organization)的模式,之后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全球。它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监督和军事力量。以全球化为突出标准的高度现代性又称晚近现代性,它是现代性的当前阶段,是现代性的极端化。现代性在西方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后现代性可以看作现代性的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性对于西方与对于中国具有不同的意义。现代性在本质上具有“共相”,但是在不同的时空范围、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现代性必定呈现出不同的“具相”。 相似文献
4.
邱根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
现代性是认识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但是,就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言,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与矛盾性,以启蒙运动为逻辑原点,通过对波德莱尔、西美尔、马克思、韦伯的现代性思想的梳理,试图尝试性的揭示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及其基本精神,从而给予现代性这一概念,一种可能性的澄明,就现代性的基本精神而言,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5.
梁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6):12-16
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中始终保持着深切的人道关怀,通过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向,追踪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他揭示了后现代多元化的表象下所掩盖的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殖民主义的事实,告诫第三世界国家要警惕西方现代化霸权和现代性话语的蒙蔽,要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中至少保持文化上的独立和清醒.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世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7-35
艾森斯塔特阐述了多元现代性的形成及其动力,从时间与空间、事实描述与理论反思的角度阐释了“多元现代性”观念,批判了隐含于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之中的破坏性因素。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念对中国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世界的状况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面而科学地认识现代性;促使我们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优势,发挥传统与历史经验的作用,趋利避害,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嘉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6)
王晓初的<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视角切入透视鲁迅,在宏大的视野中梳理与提炼了鲁迅生成的越文化传统与背景,进而在鲁迅对越文化精神之源的追寻与对鲁迅文学文本的越文化底蕴的探究中清晰地呈现出鲁迅与越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纵坐标与"世界史"横坐标的交织中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之父的现代性意义,是鲁迅研究界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8-63
现代文学的地位与正当性在17世纪末法国古今之争中悬而未决。直到18世纪末弗·施勒格尔在前浪漫时期古典语文学著作《论古希腊诗研究》中,运用唯心哲学将文学的现代性概括为知性与自由,现代文学的正当性才得以确立。施勒格尔在回应古今之争这一重大思想史命题的同时,也为现代(浪漫)文学奠定了历史哲学框架,勾勒出浪漫文学观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兼论21世纪初全球化与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历史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式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6):52-59
摘要: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之后,华语电影业已进入了“后‘大片’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严峻语境,如何认知华语电影现实的生存境遇,促成华语电影在产业与文化上渐趋良性、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迫切性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伟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0(2)
站在文化自救和自新的立场上,面对西方核心价值的冲击,方东美对中国自由精神的古典代表人物—一庄子的齐物观念,做出了非常富有现代意味的深度阐发:庄子的自由思想是为了达到一个万物交融互摄、各适其性的境界.这一阐发,成功地实施了庄子思想的现代转换,显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自我生成意义,但方氏阐释的庄子自由精神更多的只是一种审美态度,而非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因此不免乌托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在1930年前后创作的一批“浪漫传奇小说”,在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强烈、浪漫地表达了沈从文“理想的人生形式”,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内核。创作这批“浪漫传奇小说”,是沈从文寻找湘西苗族文化“传统”、建设湘苗文化主体性的一种努力。沈从文通过对汉语中心霸权的颠覆和改写,获得了苗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发现”、重塑了湘西苗族的“人性”,以此建立起他的“人性的小庙”,并且,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发展出普遍性,用以对抗汉族和西方的文化普遍主义(现代性),以“人性的小庙”作为边缘文化反抗“现代性”的抵抗性话语。 相似文献
14.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5-13
一、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吸收了西方"主体性"思想的新鲜血液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经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1901年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近8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