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朝贡的组织与管理是明朝朝贡制度完善的具体体现,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朝贡事务,不仅设置完备的机构,在朝贡的组织过程中也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对朝鲜的特例,使明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比其他朝贡国更为密切,给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既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又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繁荣昌盛。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行动逻辑与中国现代化的形势、进程密切相关,必须要实现现代性和整合性双重目标,利用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种力量。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两个结合”,形成了领导民族事务治理的观念、理论、组织、制度和动力等关键要素,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明确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原则方向、政策取向、基本方略与行动方式。有利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奋斗,充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初年设置于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一个以招抚为主要职能的机构。但是,多年来,著述中一般把其与内地都司相提并论,强调其军政管理职能,这对我们正确解读明朝东北边疆经营政策是不利的。事实上,奴儿干都司设置之初,就是一个组织化、制度化、正规化的招抚机构,到宣德末年这个机构停止活动,它的职能也就随之消失。明朝在东北北部地区设置的大量卫所,一般都直接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并不经过奴儿干都司这样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
会同馆是明朝政府设立于京师的中央客馆。它不仅是接待外国和边疆民族使者的场所,也是明朝与四方使团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和进行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会同馆活动是明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接触并了解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民族工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集中体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立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和聚焦群众路线等工作。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不仅体现了社会治理多主体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厘清了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机制,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社会治理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南。讲话涵盖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以及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6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响应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多学科整合以打造学校学术特色,创新、拓展学科建设、强化学校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号召,立足国家民委设置在沈阳师范大学的民族文化工作基地和辽宁省民委设置在沈阳师范大学的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经我校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管理学院认真协商、研究和学科整合,决定从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下设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上,划分出民族事务管理研究方向,从2010年起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就是具有特定目标的民族工作体系。经长期民族工作实践磨砺,以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进步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和成熟,具体包括作为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民族理论;针对性很强的制度、政策和法治体系;自上而下的民族工作机构和社会化格局;融入治理实践的宣传和教育体系;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问题的治理方略;运作有效的治理机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及其运作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具体实践,显示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上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不能动摇。但从完善的角度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因素尚不够充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因素还有待补充,已有的体制成分及其结构关系还有待调整。完善治理体系的过程就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也是民族事务治理必须坚持的方向。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决定了大数据、智能化和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必须得到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族际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相互关系。民族政治与治理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一个多民族国家是否能够达成善治目标,与其民族政治的理念、路径、制度、法治与治理现代化是否成功紧密相关。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包括民族政治文明理念、民族政治制度完善、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坚定贯彻中国在族际政治文明方面的理念、制度和法律,深化族际政治文明的建设;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的多民族社会环境,我国应借鉴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族际政治文明理念和治理经验,发展协商民主,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为促成乌江流域等西南边地的全面统治,总的指导策略是遣亲信率重兵守之,主要通过平疆固土、改置机构、驻军屯垦、筑路通驿等改进性运作模式,极力强化当地的严格控制与治理。至于面对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明朝政府则主要采用的是土官独治、土流参治、改土归流等调整性的民族政策,努力地维系着当地复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形态和主流现象。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我国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的实践路径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个共同”和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理论为依据,考察内蒙古通辽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现,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共同体意识的属性规律,也呈现了从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优势到以蒙古族、汉族为主,再到多民族共生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在我国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中,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密切相关的党领导下的政策法规类宣传活动、完善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的相关举措,作为重要的实践方法和路径,有力推动了通辽地区民族事务的全域性、综合性治理。  相似文献   

12.
地方粮食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体行政体制改革现状的缩影,机构设置则是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肯綮。行政过程中"决策"与"执行"分开是当下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主线,职能整合与机构整合并行,法治路径则是贯彻改革主线的基础策略。合法原则、比例原则、地方立法强化原则和中央改革适度带动地方原则是法治路径的具体变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法治保障;巩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族平等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中国民族事务的公共性特征不断凸显,国家与多民族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族际关系领域的压力与挑战需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民族事务治理转型方案。运用规范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基本逻辑的研究表明,通过民族事务治理来维持公共权力资源在国内不同民族间的动态均衡分配是实现族际关系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国情,在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层面,要明晰职能定位、统筹权力划分,促进分权方式由“环节性分工”转为“整体性分权”;在横向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层面,要变“政府管理”为多种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积极发挥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的功能及作用,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格局。此外,法治化、制度化和民主化也是民族事务治理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的时期,民族问题呈现新的特点,民族事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搞好民族事务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民族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对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民族事务管理是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中国民族事务管理这个命题,我们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它在民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没有十分明确的把握,笔者认为,弄清新中国民族事务管理命题定位问题很有必要,本文就是对此进行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设立于沈阳大学的国家民民族文化工作基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沈阳师范大学共建.  相似文献   

18.
“羁縻州府”是唐王朝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军事、行政地方机构。唐初相继平定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后,统治者为安定边疆,借鉴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的要求,本着“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各族首领辖区内设置的州府,史称“羁縻州府”。这是唐朝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和地方行政机构上的创举。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与谋臣刘基共创军卫法,以为明朝的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设置都司、卫、所,作为巩固统治和实施政策的实力基础。其在广西所设卫所及其迁徙,与明朝和广西各族关系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而《明史》土司传、兵志、地理志及今人所绘历史地图册的记绘每多讹误,因据《明实录》将广西卫所设置迁徙情况作若干考订,以为研究明代广西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明英宗统治时期复杂的民族形势出发,系统地探讨了明朝的南方民族政策的变化趋势。文章认为,受到国力衰弱的影响,这一时期明朝的南方民族政策虽然经历了由抚到剿,由软弱到强硬的变化过程,但始终不能根本解决南方尖锐而复杂的民族矛盾,这主要与明朝国力衰弱和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失误有关,同时也是由其实行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民族政策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