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范畴,关键在于把握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集中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上.世界的二重化首先体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实践同样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科学世界和技术理性的支配下,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疏离,变成了纯粹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日常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代替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世界,走向一种未来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世界3概念界定的模糊性,概述了各种世界4观点以及在世界4问题上的争论,最后提出解决世界4问题的途径。应当对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进行修正,把世界3界定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世界或属人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活动的产物(知识世界)。这样,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划分在逻辑上就是充分的和无懈可击的,目前的各种世界4概念都可以纳入新的世界3范畴之中,是隶属于世界3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无需理论界说而普通民众可直接顿悟和经验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世界整体。就目前“生活世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学界已显露出“研究之困境”,即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已陷入类似经院哲学研究方式的怪圈。“生活世界”之哲学研究要真正做到“回归生活世界”,当务之急就是要走出生活世界“研究之困境”,走实践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开辟了全新的世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则就是无产阶级对世界的占有.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与宗教,其世界统一性法则都是主观统一性.与其相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统一性法则是人类生存世界本身的辩证统一,世界是因被纳入到人的实践(否定性)中生成的历史世界而统一.这种新的统一性有两个环节,一是资...  相似文献   

6.
何谓世界一直是科学、哲学探究的重要问题,科学的世界图景是科学对世界的探索及其图景样式。爱因斯坦的世界图景是基于概念的有限宇宙图式,是现代科学设定的世界,而他的宇宙宗教感情在根本意义上规定了其世界图景。与爱因斯坦不同,海德格尔在存在论语境中,突破各式概念框架,经由此在的世界、与大地相争执的世界到天地人神四元的世界,让世界自身敞开并显现出来,从而为世界图景奠定一个存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逻辑都要面向一个世界,形式逻辑也不例外,它主要面向物的世界,物的世界是形式逻辑的存在基础。物的世界是一种理论世界,它的产生具有“合法性”,符合人类的自然倾向,那就是对确定性的渴求。形式逻辑是物的世界的逻辑支撑,形式逻辑的发展程度和样式制约着物的世界的具体形态,物的世界的理论发展和形式逻辑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物的世界是一种必然的世界、自然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作为一种面向物的世界的逻辑,形式逻辑在本性上与物的世界相契合,它具有必然性、可控制性、可计算性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众传媒作为世界的丰富内涵的阐释,则是传媒批判理论始终如一的目标。具体来说,最初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世界的发现;继而,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权力世界的发现;然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本世界的发现;最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游戏世界的发现,它意味着文化世界、权力世界、文本世界的消解,也意味着全新的传媒世界的即将莅临。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众传媒作为世界丰富内涵的阐释,是传媒批判理论始终如一的目标.具体来说,最初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世界的发现;继而,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权力世界的发现;然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本世界的发现;最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游戏世界的发现,它意味着文化世界、权力世界、文本世界的消解,也意味着全新的传媒世界的即将莅临.  相似文献   

10.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表现为其携带者对世界本质特点的认识,是人所有精神能动性的结果。人所处的客观外界形式一般展现为三种不同的世界图景:现实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研究的实质是现实、文化、语言三种世界图景的互动关系。“现实的”语言世界,着眼却是“虚拟的”文化或概念世界。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予以界定,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已经发表的关于毛泽东的所有传记性研究论著中,白鲁恂的《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无疑应该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本。该书为走近历史伟人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作了一次最重要、"最典型",甚至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尽管由于知识背景、政治立场等原因,白鲁恂只是"走近",而没有真正"走进"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但对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而言,这一尝试即便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姆以擅长讲故事闻名,这大部分应归功于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述角度。他对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述方式的偏好经过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并把这一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这样一位不是主角的主角在毛姆的小说中长存,显得真实可靠,以讽刺的、冷静的及疏远的方式呈现生活,赋予了作者“技巧大师”的名声。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都有对天原初思考的神话和天人哲学,从原始信仰与自然相适相顺转为逆向贪婪的索取说明,人的信仰既是超功利的,又是功利的。中国古人对宇宙发生论的认识,彰显古哲把人与天等齐的情怀。物理的天非哲学的天,天人之天是人带给宇宙的精神天。人在体悟人天关系时,人才摸到了天。人以全身心投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感悟万物之间相互关联,建立变易的哲学思想,今天尊重自然大生命规律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奥多·W·舒尔茨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提出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问题,并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思想进行深层解析,发现其理论透射出对生存世界的深刻洞见,带给我们诸多富有挑战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所著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是一本传播政治经济学著作。作者从美国媒体的集中化入手,进而将分析扩大到全世界,论述了媒体与民主的悖论。认为当今美国的媒体过于集中化、商业化,随着媒体对商业利益的无止境追求,由于商业逻辑的驱使,媒体成为反民主的主要力量,最终背离了新闻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方言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中表现力强的词汇,这对于丰富词汇系统和语言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于方言词汇的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观点不一,意见分歧。为此,应推动方言词汇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从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政治诗歌出发,分析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其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待整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情感,指出叶芝不仅是蜚声世界的诗人,而且亦是争取爱尔兰民族解放的卓越战士。  相似文献   

18.
明代以前中国科技发展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中国古代教学能较好地坚持孔子倡导的启发式。从历史上各主要朝代科技发展与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状况中 ,人们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是开启我们民族智慧宝藏的金钥匙。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积极地实行启发式教学 ,才能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9.
宁波商人于1855年所购得的“宝顺号”轮船,是近代中国引进的第一艘轮船,其船长就是张斯桂。洋务运动期间,张斯桂受到李鸿章、曾国藩、沈葆桢等人的重用。187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张斯桂任副使。1882年,张斯桂回国,后任广平府知府,1888年卒于任。他与丁韪良、容闳、曾纪泽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张斯桂是从宁波走向世界的先行者,他丰富的经历折射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稀金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堪称吝啬鬼的著名典型。他们生长在不同国度、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既有突出的共性 ,也有鲜明的个性。为此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