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于逢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1,(1)
模糊性、概括性和民族性是词义特征的既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与词义的其他属性一起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全部特点。自一九六五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 zadeh)首先提出模糊集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并被人们先后推广到逻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中去。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兴起,国内一些学者在模糊语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有些学者在探讨模糊语义的过程中,常常将词义的模糊性、概括性和民族性这三个既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笔者以为还是将其区别开来为好,这样或许对词义模糊性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吕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57-59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一种尺度,古今中外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异彩纷呈,但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通过分析各种翻译标准发现,翻译标准难以统一的主要原因在于翻译标准的本质特性,即: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动态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黎琤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77-8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颜色词作为最典型的语言模糊性现象,其模糊性不仅表现在概念上,而且渗透到了文化内涵之中,使颜色词包含了丰富的联想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汉泰语言对比,主要从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方面来分析颜色词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黄加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05-109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翁向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134-136
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其研究历来受到学界关注。以中西方学者的相关分析为研究背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认识论的新角度,对语言模糊性的来源和存在理据进行哲学剖析,发现模糊性与生俱来,与明确性共生共存,相互转化,循环反复。 相似文献
6.
马铁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4-105
本文从探讨“绿”这一生命之色入手,着重研究它的转义,伴随意义和象征意义。它可表示无知、缺乏经验,还可表示健康状况、安全、希望及和平等意。 相似文献
7.
苏增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more than这个复合词,是什么词性?能否都可作比较结构?含义是什么?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不容易弄清楚。现根据个人多年在教学上所遇到的情况,试作简单的分析。一、more than起副词作用,后接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它能对这些词起到加强语气和程度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渲染句子的效果。因此,不能看作为引导比较结构。 相似文献
8.
张锦笙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语言符号“所”词的词性、语源等问题,学术界都有所论述。本文试就符号学的视角对“所”词的模糊性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 符号(sign)是对任何有感觉的物体来说,以某种表示成分代表被表示成分的两面 相似文献
9.
张红深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1):36-40
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语义和语用意义有时很难确定,具有模糊性。其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义项颜色词、单一颜色词、非概念意义颜色词。从语言模糊性的视角探讨文学作品中颜色词及其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9,(3)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成分,丰富和发展了侗语词汇,使侗语与汉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仅从词和词的构成方面浅析侗语与汉语的异同,以求增加对侗语言的了解。侗语中menl/mn55/(天),dih/ i33/(地),das/ a323/(山),nyanl/ an55/(月),kuedp/khw t35/(铁),等表示自然现象、生产工具、人等词汇是侗语的基本词汇。这些词都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是构成新词的词根,同时也是侗语合成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英语部分亲属词的模糊性及汉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士焯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90-93
英语亲属称谓是一个貌似容易,其实很棘手的翻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文化中称谓体系的不对应,而英语部分亲属词的模糊性使得翻译更为困难.引用实例说明翻译困难所在及汉译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丛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8-79
英语的模糊性和歧义均属英语的自然属性。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决不能混为一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技的不断发展 ,模糊语言将会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因此 ,将语言的模糊性与歧义性加以区分 ,使人们充分认识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别从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的概念、特征及构成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 ,以利于对两者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多源流理论”作为西方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工具,缺乏制度因素的考量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将制度因素融入多源流框架是十分有必要的。制度通过倡导价值等方式促进或限制决策,而模糊性引起制度理解上的多样化,模糊性程度和政策执行内容的双重作用又形塑政策变迁的方式。同时,政策企业家的行动策略对政策执行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由于个人特质和操作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制度和行动者策略会影响到决策者的注意力、方案选择乃至政策产出。尽管制度变量没有改变多源流理论的内在逻辑,但是制度因素对多源流理论产生的影响是未来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黄自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4)
总说词不仅是词汇单位,也是造句的单位。索绪尔说:“词是我们意识脱离不开的单位,是整个语言机构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单位。”前苏联语言学家斯米尼茨基(A.И.Смирницкий)说:“词在词汇领域内和语法领域内都是语言必需的单位,因此必须把词看成是语言的基... 相似文献
17.
路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汉语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一类词。从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来看,人们往往很难在事物的这一性质与另一性质、这一状态与另一状态之间划出一个清楚的界限。因此,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时,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形容词词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旭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106-108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的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存在的必然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迟维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普通(形式)逻辑所讲的概念与语词密切相关。语词是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份,而概念则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与范围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的产生和存在都要借助于语词。语词是概念的存在表现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如果把对象比作原型的话,概念就可以作模型,词就是这个模型的模写。我们知 相似文献
20.
李庚钧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一凡是由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起来,发生一定的关系的东西,都可以叫做“结构”。结构的组成部分如果是两个,那么它们之间必然有一定的顺序和关系,一次就可以组成,这个结构是一个层次。结构的组成部分如果是三个或更多,那么它往往不是一次组成,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发生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就包含着几个层次。比如房架子,就是一种结构。它绝不是一次搭成的,而是竖好柱脚,先让房梁同柱脚发生关系,然后通过挂柱再让檀子同房梁柱脚发生关系,最后才是挂上若干椽子。它至少包含三个层次。搭不同的房架,内部的层次和关系就可能不同。汉语中也有大小不同的结构,它同样存在排列顺序问题,哪个同哪个先发生关系,又同哪个再发生关系的层次问题,组成部分都发生什么样关系的结构关系问题。过去,对结构顺序和结构关系问题注意得比较多,而对结构层次问题注意得不够。事实上,一个语言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往往不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