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将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各个民族都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挑战,这种挑战的核心乃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学校教育是优化民族素质的土壤,谁掌握了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可以说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的经济起飞和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迫切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的需要”,面临市场经济、国际经济、科技竞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世界各国正纷纷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四国的"知识经济"发展状况,以期对中国"知识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要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教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面对21世纪经济、科技、人才竞争的挑战,作为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师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师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六次大的转移,弄清楚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条件和基本规律,对于科学规划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促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分析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科学技术的现状,结合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基础,预言通过30 ~50年的发展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世界范围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高科技世纪,高科技世纪需要一个国家具有一整套面向高科技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科技思想正是指引中国科技走向高科技世纪的一整套战略思想。中国曾经是一个长期以儒学文化为主导的国家,儒学文化对科学技术常持一种贬抑乃至拒斥的立场。因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虽然在能工巧匠的世代努力之中积累了不少造福世界的重大成果,但由于儒学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21世纪教育内容的核心。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非改革不可。党和政府大声疾呼“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上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竞争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则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教育的主动权,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通过教育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利完成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教育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在迈向21世纪,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重大国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校根据“211工程”的要求,经过上下反复研讨,在认真制订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这就  相似文献   

13.
值此世纪之交,如何面向21世纪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怎样应付这种严峻的挑战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说得好:“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之路     
文化融合 相对于20世纪的两个世界力量中心(欧洲与北美)以及此前的一个力量中心(欧洲)而言,21世纪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将出现三个力量中心。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开启了世界历史进程,它的殖民统治无届弗远,撼动了其他的帝国和社会(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伊斯兰)。它占领了人口较少的地方(北美和澳洲)。20世纪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视科学技术、人才、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21世纪50年代前后,中国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的科教兴国思想是一种远见卓识,是科教兴国思想本身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顺应和迎合。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新旧世纪的交替,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在这场战争的较量中人是决定因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竟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地位。”今天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为21世纪培养人才。如何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当前的家庭教育应注重积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并施予严格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 ,是中国和亚洲走向世界的世纪 ,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纪。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越来越多 ,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加强 ,自然需要一大批懂外语的人充当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培养 2 1世纪的新型外语人材已经摆在了教育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后期,除日本外的亚洲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主要证券市场之一。21世纪前半叶,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发展,将给世界证券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效应。人们关注21世纪谁将作为亚洲证券市场的中心而崭露头角。可以预料,以中国交易规模扩大为背景的香港市场及上海市场,将展现新的势头。而新加坡市场在增加竞争力和拓展市场方面的努力,也将会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被人称为“积贫积弱”的宋代,尤其是北宋中期,在科学文化方面,却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曾巩等一大批文史大家,差不多同时攀上文坛高峰,而苏颂、沈括等人,则登上了科学的尖端。印刷术、火药、火箭、指南针的发明或应用,天文、数学、地理、建筑、医学等方面的成就,证明了在当时的世界上,北宋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科学技术方面最先进的国家。许多发现、发明、创造及其应用,其它国家要在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之后,才相继出现,或由中国传入西方。我们的先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  相似文献   

20.
从史料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捷克科学技术对华转移的内容与特征。以上海闸北水电公司、沈阳中捷友谊厂及对拔佳公司的皮革技术引进为观照对象,结合赴捷中国留学生如何作为捷克科学技术的对华转移的主体进行综合研究,认为20世纪捷克科学技术的对华转移主要建立在捷克的强势领域之上,并且不带政治附加条件等。并进一步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捷克科学技术对华转移将会走向双向与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