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铺作为商事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租赁期限届满之际承租人都希望继续承租原有商铺。然,现规范并没有赋予承租人对商铺的优先承租权,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优先承租权并非我国法定的权利、承租期限过短、怠于行使权利以及同等条件不统一。关于优先承租权要坚持事实与规范相结合,既要尊重双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意思表示,同时也应尊重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自由之限制。因此,需要对优先承租权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侵害优先承租权的行为要予以补偿,补偿金额为商誉摊销公允价值,同时需严格限制出租人的豁免理由。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规划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应然的价值追求,"健康优先"在国际上已有可供遵循的成熟范式,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国际机构亦将其纳入全球重要议程.尽管人民对"健康优先"的需要日益增长,由于种种原因,无论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我国"健康优先"都面临难以从现实此岸跨越到理想彼岸的困境.为此,讨论了推进"健康优先"的总体治理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着力点:明确"健康优先"导向,加强组织体制建设;统筹把握工作载体,用好各层级主要抓手;有效协同相关政策,充分释放集成效应.  相似文献   

3.
Fluency First Approach(流畅优先法 )即采用整体教学法 ,强调在阅读和写作中“流畅”第一 ,“清楚”第二 ,然后才是“准确”的英语教学法。主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取代传统的语法教学 ,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推进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更是把充分就业设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深入分析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实施重点,进一步完善就业优先为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强化优先就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不仅有利于协调劳动力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部门法相比,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经济法法理基础相对薄弱。探析经济法的法理基础是经济法学人必须努力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作为经济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场规制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学说,阐明司法能动在市场规制领域应用的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市场规制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并不矛盾,司法克制可以理解为对司法能动限度的合理把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证据在侦破犯罪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令其应用已然成为刑事司法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环节。同时,大数据证据的运用也使得律师的有效辩护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大数据证据的应用对律师阅卷权、质证权、取证权等传统权利造成冲击,律师有效辩护的空间和可能性被不断压缩和降低;另一方面,大数据证据算法运作过程的不可知引发了“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算法失灵”等问题,加大了律师的有效辩护难度。针对于此,有必要从有效辩护的前提、重点、保障入手,增加控方数据开示义务以保障律师全面而有效阅卷;合理改造律师对大数据证据的质证、取证思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辩护;赋予控方有限度的算法公开义务以确保律师在知情前提下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7.
商事登记是各国确认商事主体资格、保障市场安全的重要手段,并通过这一制度为市场交易提供商事信息服务.商事登记所具有的信息传递和合作博弈框架体现了其经济属性,国家立法将其纳入商法总则制度中则昭示了其私法属性.在法律体系中应当将商事登记定位为商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彰显其信息公示的经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并伴生着当代乡村治理路径的探寻。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重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学和社会学领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的较少。考察传统乡村治理的特点可以看到,以宗族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是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以乡规民约为核心的民间法是主要治理规则。本文通过构造当事人选择适用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决策模型,分析了国家法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而探究背后的法律含义,得出乡村治理规则的选择取决于人们购买司法正义的价格。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共存应当构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架构。乡村治理的良性实现有赖于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法经济学分析,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期望利益赔偿和市场损失赔偿对于实现当事人的缔约目的而言具有不同的效果,提出了市场损失赔偿作为期望利益赔偿替代选择的原因和条件,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计算公式.最后,指出赔偿沉没成本和赔偿减少的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必然选择。创新发展视域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错位、投入不足、平台不强的现实困境,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投入结构不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缺位等问题。鉴于此,高校应该借助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主体的力量,积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最终为实现我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私密信息法条竞合的适用方式未能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由此导致法院的裁判立场虽然呈现从一元保护到二元区分的嫁接路径,但仍未跳脱传统先验分配范式对私密信息定义的司法僵局。无论采用“私密—公开”的场域解释,抑或是“私密与非私密”内容解读,均是对私密信息主观预判的循环定义,反映出传统隐私理论的失效。美国法调整信息隐私权的学理演进与法治实践表明,主流观点转向采用更为灵活的情境完整性理论对信息隐私进行动态定义,更能适应信息流动的价值需求。有鉴于此,我国法应依次遵循确定信息参与者的群体关系、提取具体情境中的共同利益、限定信息传播的合理范围三步骤明确信息流动规范,再辅以伦理合法性规则对既有规范加以修正,从而实现对私密信息内涵的实质把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均存在执行不足的问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影响。加强我国反垄断法执行,应注重成本、收益、效率、激励分析,建立高效的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体制,建立私人执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两者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民意是社会公众对某些案件大体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它在给司法带来有利作用的同时,也影响着司法的自治性、司法程序的主治性和司法裁判的既判力,使司法陷入民意困境。而这种困境主要是由于司法者与民众的思维方式、司法裁判与民意评判的形成方式以及司法裁判与民意的本质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破解这种困境,就必须以司法独立为基本前提,在法律的框架内尊重民意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畅通民意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4.
新兴权利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法理正当性或现实共识基础但缺乏直接明确法律依据的新兴利益形态及其诉求。基于类型化思维,新兴利益诉求向新兴权利转化的司法过程可分为“权利确认”“权利定型”“权利论证”等三个存在逻辑递进关系的环节。新兴权利司法困境的应对与法律方法的运用存在密切关联,法律方法运用不当会对新兴权利类案件的裁判实践造成诸多消极影响。完善法律发现、利益衡量、法律解释、法律修辞与法律论证等法律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司法在促进新兴权利法治化进程中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15.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我国反垄断法存在法律责任主体和种类不完整、追究违法者缺乏效率与激励、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应抑制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增加法律责任的主体,完善法律责任的形式,完善对违法者的追究机制,加大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6.
对劳动契约概念的阐释表明,劳动契约的研究离不开对政府的研究。但在劳动法学界以对政府职能的理想假定为主,在劳动经济学界则对政府行为以"公共选择"解释为主,由此表明二者对于政府职能的研究存在"应然"与"实然"的脱节;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解释上,劳动法学界对此的解释还是注释法学的路线,而且往往缺乏实证的调研,也没有将上述违约行为纳入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学界虽然将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行为有较多调研,但仅仅限于事实的描述,而没有将其纳入劳动基准契约的分析框架;最后,由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低效率而导致的"私力救济"、"地缘维权"或者政府行政介入,其本质上是一个契约执行机制的效率分析,而这恰恰是法经济学的经典分析主题。  相似文献   

17.
离婚法作为指引和规制当事人离婚行为的制度性规范,其离婚立法原则不同,所产生的离婚成本与收益亦有分别,人们的离婚行为及当时社会整体离婚水平相应地也存在不同.当前我国破裂主义诉讼离婚标准以及相对简化的协议离婚程序,使离婚的法律成本降低,溢出效应反而增强,存在“自由充分,限制不足”之缺憾.我国离婚法的改革,应以保障离婚自由为前提,减少和避免轻率离婚为目标,实现离婚边际效用最大化.在分居与离婚关系结构定位问题上,无论登记离婚抑或裁判离婚,原则上需经过一定期间之分居,但在夫妻一方严重违背法定婚姻义务,他方不愿与其继续共同生活时,亦可不必受分居前置程序之拘束,而径自诉请离婚.  相似文献   

18.
法经济学立足于法律与经济之内在逻辑联系,而这种关联表明主体间交往行为活动中经济行为和法律行为具有相同的性质。相应的,"经济人"假设、"理性选择理论"等,无疑切实表达了法律与经济之内在联系。在这个关系之中,人的概念(或者说是人的状态)与之同时发挥作用。探究法律与经济内在联系视角下"人"的概念,对明确法经济学基础性前提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语境下,能动司法与法条主义适成反对。一方面,这种显见的对立使得司法在裁判方法上顾此失彼,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另一方面,法条主义与能动司法的理念与方法也急需进一步澄清。利用法律论证的理论资源,透过一种"整体性"的司法裁判思路,或可使法条主义与能动司法在方法论上得到一定的"协调",走出这一司法困境。同时,这也为提出"弹性"的法条主义和解明能动司法的界碑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被喻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恐怖主义犯罪,给世界和平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恐怖主义犯罪与经济因素存在着重要的关联,经济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分化是恐怖主义的重要诱因,物质支持是恐怖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法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所具有的科际整合优势不仅为认识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也给反恐法律的制定和对策的完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