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回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经商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来华的中东穆斯林和元代来华的中亚和西亚穆斯林。经商是回回先民来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得益于穆斯林商人的贡献。日本学者曾经说过:"从八世纪初至十五世纪末,欧洲人来东洋之前,凡八百年间,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以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作为一个转折性标志,导致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由盛而衰,贸易线路发生巨大改变。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之前,于阗与北宋的贸易路线基本上沿袭了汉代的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进入内地。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之后,于阗及西域各国商队与宋朝进行陆上贸易改由“青海路”,取道青唐(今青海西宁)等吐蕃统治地区入陕西的路线,抵达北宋京师。  相似文献   

3.
朝觐是穆斯林的一项重要宗教功课。中国穆斯林有着几百年的朝觐历史。改革开放后,宁夏西海固穆斯林朝觐实践的热情日益浓厚。作为一个时代现象,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热忱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张骞通使西域以前,中亚地区与中国内地之间即巳存在商品交流关系,但那时的贸易未必是直接进行的,中亚人来华旅游或定居之例似亦罕见。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各国与汉朝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双方的使者往来不断;直接的贸易从此畅通,中亚的商人开始以中国内地为其重要的市场。同时,汉武帝之平定南粤,又为海上交通创造了条件。中亚人除了取道陆上的“丝绸之路”来华以外,也经常通过印度,由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其后,到了东汉中期,班超驻节西域达三十年,恩威并著,击败月氏,远通条支,使中亚地区与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汉书·西域传论》云:  相似文献   

5.
贸易畅通是全面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合作绩效是衡量贸易畅通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导向,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构建了贸易合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效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合作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其效率水平有待改善;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排名变动不大,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有所波动,塔吉克斯坦的排名始终靠后,其合作效率水平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不为学界所重视的阶段。朝贡贸易依然是这一时段陆上丝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朝贡的频率有所改变,朝贡贸易的规模和期限亦有一定的限定。在朝贡贸易以外,丝路民间贸易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7.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尽各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垄断.  相似文献   

8.
道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传播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从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中亚的西南丝绸之路,从秦汉至明清时期,这条道路成为道教文化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亚传播的重要路线。西南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古老的道教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道教文化传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有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在古代道教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在穆斯林社会,朝觐为妇女的身份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场域。通过朝觐前、中、后的仪式活动和心路历程,穆斯林妇女由"朝觐者"成为"哈吉",她们在完满功课、完善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11世纪初随着中亚局势趋向稳定,阿拉伯乳香开始大量输入,西域诸国对北宋的乳香朝贡贸易也络绎不绝。北宋中后期政府因财政困难而限制朝贡贸易,西域诸国相当部分乳香朝贡贸易也因此转为西北边地民间贸易,其兴盛程度甚至超过朝贡贸易。回鹘、于阗、大食等商队在当时扮演着重要贸易角色。北宋社会的巨大乳香消费需求、陆上丝路交通顺畅、西域诸国和北宋的重商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促进了当时陆上丝路乳香贸易的兴盛。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国互派使节,在文化领域也有较多交流.15世纪中期,主要由于中国海洋政策的变化,两国的直接交往中断.  相似文献   

12.
公元4~6世纪北方地区发生了14次瘟疫和7次畜疫灾害,瘟疫的发生主要在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畜疫的发生主要在今山西、河北、甘肃、苏北地区。疫灾的发生具有稀少性、严重性、地区性、群发性和大部分由战争引发等特点。总结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末北方地区疫灾基本情况与特点,有助于为现代北方疫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 1 9世纪 70年代到 2 0世纪 ,中国处于不断的改革或革命中 ,小说也相应存在一种共通的现象 :继续着古典才子佳人的传统而与政治运动相联系 ,使这一古典传统不断地相应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 ,但精神实质仍然是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4.
16-18世纪西方政治文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8世纪的西方政治生活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中世纪神权政治的诸多束缚。在完成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政治文明回归的同时,西方政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发展线索,即在人本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自由和平等擎起了两面政治文明的大旗,并最终彻底明确了人民主权(民主)、法治文明、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等四大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发现"后,从16世纪开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欧亚大西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通,扩大了东西方的物资和金融交流,从而促进欧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的世界领袖,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及人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创见。将这些创见置于20世纪大众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仍可见出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深远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中国文坛思潮迭起 ,呈现出夸张的显泛化的态势 ,而 1 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则体现着潜隐性特征 ,原因是 2 0世纪中国经过了规模浩大的反传统运动 ,在普遍反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导引下 ,极容易形成思潮的泛滥 ,而 1 9世纪中国文人虽然也思维活跃 ,酝酿着各种思潮 ,但大多囿于传统的规范 ,甚至碍于自己的身份 ,往往使运作中的或酝酿中的思潮呈潜隐状态。由于这两个世纪基本上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中国文坛都涌动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不过 1 9世纪流行的是以古典文化为价值依托的古典现实主义 ,而 2 0世纪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宽泛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元13世纪中期西藏地区被纳入祖国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西藏地方上层内部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种矛盾与冲突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出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社会的历史变迁。它们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都客观的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堕落、异化、苦闷、彷徨、追求。在这过渡时代的背后,走出了具有朦胧启蒙思想的觉醒者,开始了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而社会言情小说,以它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出发,将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