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19 世纪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发展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影响”这一论题,哈耶克等人 向马克思、恩格斯发难,指责《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工人阶级生活遭遇的真实记录是对资本主义和 工业革命的全然否定。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否认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之前工人的生活已经面 临的各种苦难,而是拒绝借用这种苦难的面纱来掩人耳目,无视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早 期依然艰难甚至深化的困苦的生存境遇。他们强调,相对而言的社会进步,并不能掩盖工人阶级表现 不同但实质相同的异化处境。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考察工人阶级劳动与生存状况的过程中,发现了 工人阶级作为变革社会的历史主体所背负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并考察了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和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认为恩格斯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已有不准确之处;普列汉诺夫的理解有深刻之处,但已作了不正确的理解;斯大林把不准确和不正确的理解推向极端,把实践观彻底排除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列宁的论述预示着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卢卡奇则较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为全面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半期,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德国工人阶级的住房问题逐渐凸显,这个社会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资产阶级代表埃米尔·萨克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就住房问题出现的原因、住房问题的解决等提出一系列主张。作为对埃米尔·萨克斯住房观的回击,恩格斯写下了《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这一批判性文章,揭露了埃米尔·萨克斯住房观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并指出住房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住房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独立走向新唯物主义过程中的奠基之作。在该书中恩格斯首次科学地运用了调查研究方法,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对资本的空间生产及空间非正义状况从多个角度做了深入细致的揭示,阐述了丰富的空间正义思想。同时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地对待工人城市生存状况的意识形态做了深刻的批判。挖掘恩格斯当年的空间正义思想对推进空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解决我国当前发展实践中的空间不平衡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在阐述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考察这个问题.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在这本书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就个人自身来考察个人,个人就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限制”.由此可见,他们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着眼于对分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城市发展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城市的空间隔离、人口增多、留守儿童、城乡矛盾、人与人关系冷漠等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今分析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问题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城市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城市的界限、功能和城市的权利。城市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适宜人居住、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的居所所在,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决定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而城市公共管理者在当前的公共治理活动中,尚不能明确的界定城市的应有存在状态,把城市看成是功利目的的实现工具,从而引起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缺乏连续性以及组织结构与组织运行的不协调。同时,由于缺乏城市治理的生态观,也引起了公共管理体制外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物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造成了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为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明确的整体生态观作为城市公共管理者治理城市的基本理念,并应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以保障生态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早期的一部著作,对恩格斯确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这部著作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城市是如何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城市空间思想。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既是资本运行的场所,又维护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恩格斯以无产阶级的立场为出发点,通过在英国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产空间的压迫、城市空间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乡空间的二元对立等非正义现象,并证实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空间的发展日益成为阶级矛盾集聚的场所,其空间的聚集效应促使了无产阶级的联合和觉醒,城市空间成为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创造之一,是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方法指导.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南.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指南.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理论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性关系特别是女性地位演变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是妇女受压迫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最终预示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使妇女获得解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全世界各国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全世界各国妇女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