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携光绪帝后及大阿哥等人仓皇西逃,这一举动被称作西幸。在西幸前,李鸿章、刘坤一等人曾联衔劝阻,张之洞等人则反对列衔。双方争执日久,最终密奏没能送达两宫手中。两宫西幸后,打听两宫所在及扈从、留守情况成了重中之重。两宫在太原驻跸一月,又欲幸陕。对于两宫行止,官员间意见相左。两宫西幸对议和关系至要,也使群臣产生分歧,对晚清政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1949年,王震大军在转战西北、进军新疆的途中,在西北四省共招收1万多名知识青年入伍。其中女性有1000多人,大多数为陕西、甘肃籍女性。进疆的陕甘女兵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上,他们中的大部分担任各类文化速成小学、中学文化教员,从而迅速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在婚姻生活方面,她们中的一部分人由组织安排,与部队的干部和战士结婚成家;一部分则是自由恋爱,结为婚姻。陕甘籍女兵在新疆的屯垦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督抚制度是清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督抚作为文官,行省总督的迁进路径必然符合文官迁进路径规律的一般特点,总督群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文官制度下的官僚系统中的其它群体一样,经历相同或相似的迁进路径.但是,陕甘总督的满洲缺又决定了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遵循文官迁进路径一般性的同时,体现出旗人迁进路径的特殊性,笔帖式和侍卫为主要进身路径和文武易途而进成为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末庚子事变中义和团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教民、攻教堂、抗联军;统治阶级内部则分化为两大派系,抚团排外派昧于世界大势,他们恃人心以立国貌似冠冕堂皇的主张,多出于守旧心理,更有大阿哥党乃为一己之私利,拿国运作赌,爱国理应与他们无涉;剿团和洋派从事理出发,或建议或抗争,甚或还有丢掉性命者,然终不能影响清廷抚团排外的决策,他们有心爱国,无力报国。庚子事变中各派爱国之心意境不同,显然有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两湖书院是诸多大事发生的重要场域。两湖书院生徒,亲历了书院改制和甲午、庚子时局的更迭起伏,他们无论是激烈地参与革命,抑或是平静地学习国界知识、评论权臣,还是离院后的出路选择,都是其对时代潮流观察与因应的方式。两湖生徒在此过程中表现出革故、回护两类心态与行为,并从传统的举业、治学价值格局中适度释放。这一系列心态、行为中,既有对"旧"的留恋,更有对"新"的憧憬,表现出变局之中知识人的普遍特征。可以说,变革时代不存在能置身事外的传统士人,书院生徒和近代学堂生、留学生一样,亦是透视晚近中国教育生态的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前后蒋介石与杨虎城的博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安内攘外"或"和平统一"政策与"统战路线"之间的博弈,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处于这两种政策之下的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较量.杨虎城所借用的"统战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对蒋"安内"政策的一种正面回应.而蒋介石在事变后针对时局所提出的"和平统一"方针,一方面是对杨"统战路线"的回应,而另一方面也是以往"安内攘外"政策的继续.其"回应"体现在:现阶段"统战路线"的实现必须以实现"和平统一"为前提;其"继续"体现在:无论是"安内攘外"亦或是"和平统一",其主要目的都是加强中央权威,实现全国实质性的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之下.  相似文献   

7.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密切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8.
宋徽宗执政初期的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国元年(1100-1101)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围绕着国策走向与权力分配,新旧两党与执政的各方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曾布作为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命运基本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政局演变.他与其弟曾肇的家书透露出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兄弟二人治国理念的差异,他们的分歧是当时各方势力博弈的缩影.曾布“建中靖国”政策的失败和蔡京的上台,不仅使北宋失去了扭转颓势和化解党争的最后机会,对北宋晚期的政治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整个南丰曾氏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前后,香港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香港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理论变为现实,对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有示范作用,有利于港台关系的正常化,对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实行“三通”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朝代,宫廷内部建立起庞大的藏书体系,形成了中国藏书史上的一个高峰。在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下,宋代宫廷藏书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文臣承担。因此,统治者对文人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士大夫知识分子也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宋朝是文人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在中央馆阁搜集、整理、修撰藏书的过程中,文人的能力得以体现,文人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专利申请受权数作为创新产出的测度指标,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2005—2015年我国西部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特征进行探究。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计算锡尔系数和人均专利增长速度,发现西部地区的创新活动呈不均衡状态,创新产出向少数省区逐年集中;在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计算并分析全局Moran’s I指数表明:西部省域创新产出呈空间正相关,证明了相邻省区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高或低低集聚状态,但集聚的程度并不十分显著;通过局部相关性分析中的Moran散点图指出了集聚的位置,展现了西部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授职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各少数民族实行“羁縻之治”的重要手段。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授职的有无、多少、高低不仅取决于其首领对中央王朝的忠诚度、少数民族政权的实力,也与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清楚地说明其间的关系,本文拟以北宋初期西南诸蕃中的龙蕃为例,探讨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的授职与全国局势变动的联系,以说明国家与地方的互动中,授职的具体政治功能及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学界多将纸币东南会子视作南宋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但并未考虑其在不同时段的性质差异。南宋前期的东南会子主要用于财政活动,面额较大,在流通货币中占比甚低。商人经由和籴获得官府投放的东南会子,再参与榷货贸易使东南会子回流至官府,该循环是东南会子最主要的发行—回笼渠道。军人在获得以东南会子等大额货币发放的军俸后,多需将其兑换为现钱才能供日常使用。另一方面,根据钱会品搭制度及其执行状况,赋税中东南会子的比例不高,普通民众在交税与日常交易中也少用东南会子。总之,南宋前期的东南会子更多地呈现出财政票据的性质,尚未成为一般的流通货币,不应简单地将不同时段的东南会子视作一体。  相似文献   

14.
"西南蕃"在唐宋"四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南蕃"是伴随着"蕃"作为各少数民族总称谓的出现而出现;史家将"西南蕃"定在巴蜀之南,主要以汉牂牁故地少数民族为主,尤以"西南五(七)姓蕃"为著,这与常璩、司马贞的思想一脉相承;"西南蕃传"的出现继承了史家单独为西南少数民族立传的史书编撰体例,其内容是对汉代史家西南民族地理观的部分继承。唐宋史家对"西南蕃"的认识是对整齐划一的华夷"五方之民"格局的反映,是西南民族地理格局现实及人们方位观的反映,是秦汉以来西南民族地理观嬗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作用及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五个矛盾,分析了五个矛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后期的眉山苏氏姻亲,多与苏轼、苏辙兄弟的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一定程度上都反对新法,或在变法中持中立态度,并因此在激烈的党争中遭受了党祸的牵累,或落贬夺职,或遭受罚金,或文集被毁,从而使眉山苏氏婚姻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自觉不自觉地打上了党争的烙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北宋党争中,眉山苏氏与“声气”相同的姻亲互相援引、祸福与共,为谋求家族的发展空间在婚姻上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从形成背景、培养目标、管理方式、修业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两宋时期(10~13世纪)的书院与西欧中世纪的大学(11~13世纪)进行分析比较。中国书院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其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办学宗旨、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自由自主的教育精神、主体互动的教学方法等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各类大学效仿。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及相对民主和平等的机构等教育精神,也值得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