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一种极高的文学境界,在汉语诗歌中发展到极致境地。何以至此是诗学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修辞问题。意境的实现要有领悟,还要有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汉语是宽式语形语言,宽式语形为实现领悟以及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意境得以充分实现,所以汉语可以看成是汉诗意境得以充分实现的环境语言,简称诗境语言。汉语宽式语形是实现意境的必由路途,意境最终是否实现,和个人的艺术品格以及创造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的实践活动中,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问题,即严式翻译和宽式翻译。严式翻译严格遵循原文的语法和句式,但在翻译过程中会丢失原文的音韵美;宽式翻译虽没有那么严格,但也会丧失原文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交际过程中,动态的认知语境会使听话人不断调整自己的假设已获得最佳关联的信息,即宽式推论可随语境的动态变化而消失。本文将以行使评价言语行为的存在动词,评价性名词及形容词为例讨论某些特定的词汇是否构成听话人产生宽式推论的原由。  相似文献   

4.
印欧语形式语法的组织原则是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判断与推理,其反映的是语言结构的聚合性关系;汉语语义语法建构的基础是以转喻和隐喻为手段,实现相关概念之间语义要素的抽象与组合,其体现的是语言结构的组合性关系.形式语法是显性的、标记的;语义语法是隐性的、语义的.与形式语法相比,语义语法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在语义语法研究的过程中,思维和文化的因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经历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汉语"师傅"一词也不例外。结合词汇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师傅"一词多个含义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师傅"一词的约定俗成经历了怎样一个语用认知过程?语言符号"师傅"如何从自身的任意性演变为被人们赋予一定的语义进而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含义的词语?文章通过讲述"师傅"一词的语义演变引发一词多义、语用扩充、语用收窄、宽式推论等概念的关系,探讨、解读"师傅"一词的语用成因,进而为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认知提供另一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已有理论上抽象地推导出中西方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相互对比相互借鉴的关系。把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以及两种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澄清,有助于掌握英语严式语法的要领,系统全面地学习语言,领悟西方文化中智者精神的魅力;要有意避免汉语的宽式语法向无限宽泛发展,并注重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表达,使中国的悟性精神落到更为具体的有范畴约束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汉语名词的可数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句法的语法分析、汉语名词不可数论、可数性的量词表征论和汉语名词可数性的认知解读。汉英语隶属不同语系,以印欧语系的可数性区别为标准,判断汉语名词可数性有一定局限性。从量词与名词共现特点区分汉语名词可数性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其句法判断标准将复杂的语言体系简单化。认知语法观从概念主体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识解出发,探究认知对语言表征的影响,是汉语名词可数性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以用于解释汉英语中可数性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它的词没有内部的形态变化,它的语法结构关系不象印欧语系那样,靠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显示,而是靠语序和虚词来体现的。它的句法分析是以成分间的语义关系所体现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现象出发,以跨语言比较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词类多功能性的研究表明,范畴是语言描写的需要,其具有相对性,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在词类问题上其表现为,词类多功能性是一种跨语言普遍现象,其本质是范畴的灵活性。因此,能否对词类多功能性作出合理的解释,既是检验词类划分标准合适与否的关键,又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需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高度重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在特定逻辑体系中体现出来的意义指称,注定了音乐阐释的多纬性.横向上,表现出相同文化中的解释纬度;纵向上,即其他文化中,在其自身逻辑体系基础上完成的音乐阐释.<圣经>中巴别塔所隐含的是一种以技术信仰为手段所建构起的逻辑体系,是一种强迫式的"一样语言"的价值观念,它导致了技术标准的恒定真理和意义"阐释"空间的消解,对音乐在技术语言背后的价值分析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元代散曲家与酒的关系密切。《全元散曲》反映了他们的沉醉的生活与巅峰体验。元代酒散曲中虽然存在着一种酒神的叛逆,但既借助于酒的物质消解,更辅之于庄、陶式的心理调试,从而使得悲剧意识得到稀释,是元代文人饮酒的主心态。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有效性是指认识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有效率的认识(即认识效率)是指认识有效性在量上的多与少、高与低的规定性问题;从认识的有效性与有效率的认识(即认识效率)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芝诺悖论与无限概念密切相关。在认识过程中,概念与由某些概念组成的演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认识要素,而无限性是它们的本质特性。因无限性而导致的悖论实质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只要理解无限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会明白所有关于它的悖论和矛盾都只是表面的,是对概念误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宽出已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是伴随着市场机制介入高等教育领域而出现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危害。本文提出一严三宽的解决思路: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构建宽厚的教育模式、开辟宽畅的教育出口。宗旨是大学应本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结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16.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18.
借代或转喻在传统上通常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认为借代或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文章对汉语借代和英语转喻的生成与认知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并分析了借代和转喻的运用、认知模型、类别及语用,并附以一定实例,旨在发现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规律,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近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把握,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培根和笛卡尔开创了机械论自然观的先河,在这种自然观中,人作为主体上升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自然却沦为被动的存在。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则带有原始的浪漫主义色彩,德国古典哲学家意图重新融合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寻求一种完美的普遍性、统一性。然而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矛盾本质理解的偏差,德国古典哲学从浪漫主义经由思辩主义走向了自我终结。自然哲学中人对自然的认知需求与情感需求的矛盾,以新的方式延续在当代西方哲学中。  相似文献   

20.
分析美军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国防部的职能和任务使命分析、2010年度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在Cyberspace方面的有关内容研究,探讨了美军成立网络司令部的动因,便于正确认识Cyberspace及其特点,有效开发和利用Cyberspace.结合雷达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Cyberspace中雷达系统的功能及技术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