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河南省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比例、推动城乡师资流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城乡学校硬件设施不均、师资不均、趋城、择校、大班额等问题,这是由于成才观念单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反差巨大、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学校数与生源数发展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改变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状况,必须科学布局,对城乡学校均衡投入,促进学校硬件设施统一化、标准化;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师资流动均衡;以高中阶段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必然趋势,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实现。但是,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遭遇诸多现实困境,即存在认识偏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教师队伍城乡不均,财政投入失衡。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树立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理念,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城乡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各项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义务教育师资、经费、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失衡,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分割、分离与分治及其带来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取向则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根源。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与优质发展,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成为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江苏B县教师队伍流动现状,找寻城乡中小学教师不对称性流动的原因,提出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策略: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现象,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政策与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教。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本文基于公共物品视角,利用P省实地调研数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流动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教师流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包括教师消极对待、资金投入不足、实施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及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在政策供给和实际执行中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生源质量的实际状况、所面临的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通过量化分析试图找到一些方法,以提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而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现状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一体化使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公平而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摘要]作为正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成渝经济区,实现金融资源城乡间和跨区域的优化配置,成为该区域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因素。该文首先研究区内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差异;接着,从四个方面剖析区内金融资源流动现状及问题:一是区内流动状况,二是流动的收益,三是流动的风险,四是金融资源的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从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主体、配置机制和配置手段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流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农民工的流动既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客观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能壮大农村经济,又能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甘肃省城乡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已成为影响城镇化效果的重点所在,城乡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地方教育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城乡教育发展需要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数据建立回归方程,以说明短期内教育经费收支比、教师师生比、教学设备比的变化对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中小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趋势产生的影响,以说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进一步挖掘出了教育政策、财政教育投入、优势资源的聚集这些影响长期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与农民流动的关系视角,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农民流动意愿、流动能力、流动过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深化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创新城乡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并轨和管理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流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30年来义务教育管理与财政体制作了回顾与分析,认为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管理体制正朝着由政府负责、公平公益的轨道前行。针对当前困扰各级政府的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提出由中央财政负责与补助跨省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费用,省级政府统筹非跨省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费用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兼顾"、"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吸取苏联城乡发展的经验教训,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而探索制订出的一系列城乡发展策略和政策。"城乡兼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初级阶段,"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离各生产要素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值来探讨中国城乡人口流动问题。测算结果表明:返乡浪潮的出现解释了城市用工荒现象;1963-1975年的人口增长率为24.72‰,由此预测,这部分劳动力在2013-2031年陆续返乡,可能会造成更大程度的城市用工荒,并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需要国家与地方共同做出努力。从国家层面来看,一是要尽快完善教师流动的政策法规,二是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三是要集中统筹管理教师工资系统;从地方层面来看,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二是要稳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三是要不断完善师资调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乡分组变化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控制分组不变的测算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检验,并比较与统计值的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对估算值的影响有所改善;劳动力流动的确降低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居民身份转换是统计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劳动力地区间流动对两类收入差距指标都起到部分缩小作用;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不利影响,经济开放、所有制结构、支农支出和教育等从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一些应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财政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两类指标都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师比、教师质量、生均经费、设备等因素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调整生师比与教师构成,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适度调整教育投入的校际分配,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物力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调整学校规模,实现学校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保障主体和经费投入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主体责任,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