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义功能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语法理论,它有助于认识语法的本质,建立新的语法观,扩大语法研究的视野,充实语言学的理论系统;更新语法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语法学的研究品位;科学地揭示语法发展规律;是今后汉语语法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序的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研究基本项目之一,更是进一步认识汉日两国语言差异不可或缺的课题。本文仅从语序静态层面初步了解汉日语序的倾向性特征,概括为汉语"趋前",日语"附后"。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身处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其“求新知于域外”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和文汉读法”大量阅读日文论著和译著,以了解、吸收和译介近代欧美及日本的思想观念,并写下了《和文汉读法》一书. 该书不仅总结了以往中国人学习、研究日语的经验和成果,对此后日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启发并带动了大批留日学生和青年学子以梁启超为榜样,通过翻译日文书来导入、传播近代西方及日本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积极开展启蒙宣传活动,从而对清末民初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语言研究领域,一反过去,即以统合[语法、逻辑、习惯]的语言结构体系、语言分析理论相继问世,为研究日本语言开创了局面。近些年来,日语语法的研究已涉及到日语语法领域的方方面面。语法研究的成果也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研究学者。早期的有山田孝雄、桥本进吉、松下大三郎、时枝诚记等几位语法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语法体系。他们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侧重句子结构方面的研究。例如,山田孝雄先生的语法学说力求解释人的思维方式与外在的表现形式的语言之间的关系;桥本进吉先生的语法体系最大特征是更加重视语言的外形,最为突出的成果就是设立了句节的概念;松下大三郎先生的语法体系更为独特,使用的概念也不同,主要对词素进行了研究;时枝诚记先生指出思想的表达和理解的过程就是语言。20世纪七十年代后,以铃木重幸、奥津敬一郎、森田良行、高桥太郎、寺村秀夫、沼田善子等为代表的研究,较前期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以三者为研究对象,就分别形成了语言学中的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这三门基础学科。我国研究语言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可能不注重语言组织法则的研究;但在我国的传统语言学中,只列文字、音韵、训诂三门,未列语法学。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也只承认我国古代只有零星的语法观念,而没有语法学,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有过语法研究,它与训诂学同时萌芽,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范围和系统,具有古汉语语法学的特色。它以虚词为重点,简明易行,重于应用,与词义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语文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开放型和实用型的研究体系。所以,《马氏文通》出现以前,我国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整理这些遗产,对当前更新汉语语法研究观念,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学是有积极意义的。王力先生在《中国古文法·序》(见《中国古文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曾说:“我认为当时(按:指王先生1927年写《中国古文法》论文时)我反对‘削足适履’、反对‘以英文法为楦’,这个道理还是对的。后来我写《中国文法学初探》,仍然讲这个道理。”在语法研究时应当这样。在评价语法研究时也应当这样。如果用西方语法学的框架去硬套我国的古代语法研究,正如用西医学的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和明确提出来的"本位"学说主要有八种。"本位"理论的发展史就是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西方语法学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我国语法研究者为探索适合汉语的语法理论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本位"理论发展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法的内涵为中心,以我国语法学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著作为例证,说明语法学界对语法的认识的演变。《马氏文通》时代,完全模仿西欧传统语法体系,对语法做了“作发表意思之术”的不够明确的解释。《新著国语文法》注意到了汉语的特点,建立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但对语法的解释没有触及到语法这一概念的内涵,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40至50年代,语法学界对语法的解释都以句法为转移,认为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也没有明确地指出语法的内涵。60至80年代,由于更多地接受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对语法的解释不但突破了“用词造句”的限制,而且特别重视语言结构的内在组合关系,这才真正触及到了语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汉语语法的研究,是依靠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体系并形成宏大规模的。整部汉语语法学史.从《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乃至现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几乎全部抄袭西方语法学理论和体系,借助某种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来描写汉语语法。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演绎研究。结果是完全掩盖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总结出的语法规则与汉族人的实际语文感受相距甚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演绎研究成了汉语语法学方法的第一个误区。如果说解放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六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还夹杂着历史语言学东西的话.那么解放…  相似文献   

9.
对《新著国语文法》析句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首部系统地描写白话文的语法著作.作为一部传统语法学的代表著作,它与后来影响中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这种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面对包罗万象的语言世界,单一、静态的语法体系很难给予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对不同语法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在于,首先,他创建了自成一家之说且比较系统、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包括以意义和功能为标准的词类划分、"三品说"理论的借用以及基于汉语语法特点的句法观.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其次,在借鉴普通语言学的基础上,注意发掘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变换分析的思想和对比观意义深远.第三,重视古今语法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开创了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新思路.第四,对代词问题的处理以及汉语语气系统的划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日语的助词很难掌握。日本著名语法学家佐久间鼎博士早在1940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现代日语语法研究》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专门讨论助词的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日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助词的性质和用法,这种特点在其他语言里几乎找不到相类似的语法。外国人学日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助词的用法。”日语助词之难,不仅难倒了外国人,就连“日本人有时也会用错”(佐久间鼎语)。日语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论我国理论语言学家方光焘教授的学术思想和道路。方先生于现代语言学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代把基础理论引进我国语言学领域;使之与汉语语法研究相结合,促进我国语法学革新。同时,为理论语言学在汉语研究基础上得到发展,竭尽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研讨Fillmore & Kay的构块语法理论,尝试提出语言学研究的"同异律"--异中见同、同异互动、求同存异.我们认为,同异律是人们的认识规律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反映.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在观察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内在的普遍特征,然后用普通的语法规则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语言学理论与机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机器翻译始终未能获得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语言理解没有获得决定性的突破,而与之相关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并没有和机器翻译有机结合。本介绍了Charles C.Fries对机器翻译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并认为:对于国内机器翻译理论研究和语言学工作来说,共同的任务是如何结合汉语语法和词法的特点,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找出其基本规律和属性,并对其尽量形式化,这无疑将是国内机器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方光焘教授(1898—1964),是著名的一般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汉语语法学家。长期以来,他除了讲授一般语言学、语言学概论、语义学等课程之外,主要讲授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等课程。解放后,他担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兼语言教研室主任,晚年担任南京大学语法理论研究室主任。为培养汉语语法研究人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三十年代,他是文法革新讨论中的一员主将,对于汉语语法研究如何摆脱模仿的、不  相似文献   

16.
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学说,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和国内语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多角度、多观点地观察和分析语句的构成情况,揭示了语句结构要素的多元性本质,使汉语语法分析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描写和功能解释相联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本文对语法三个方面学说的由来、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和发展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起步于1877年出版的《支那文典》,这本书是1869年在山东刊行的《文学书官话》的日文译本.也就是说,大槻文彦的"折衷文法"应是起步于《文学书官话》,而后确立于1893年出版的《语法指南》,成熟于1897年出版的《广日本文典》.这对大槻之后的汉语品词理论体系和日语品词理论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古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当代的《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语言学研究在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研究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一、词汇研究从训诂学向语义学转变;二、语法研究从词法向句法延伸;三、立足辞格的修辞研究有待突破。《世说》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世说》学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它.没有任何一位汉语语法学家能拥有马氏那样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语法专著,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研究和批评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就是对马氏这位奋勇拓荒者的敬意,就是对《文通》贻惠后学的赞颂.从语法角度去评价《文通》的功过得失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人谈到《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的关系.因此,本文想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两方面谈谈《文通》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及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表示笔者对《文通》及其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着听力差、发音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来自汉、日语单元音在数量上和音值上的差异。本文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就汉、日语单元音的区别性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以日本学生为对象的汉语语音的对比教学方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