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历史地实现自身并全面占有自身本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多元建设主体与具体建设任务的整体协同为执行机制,以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由自在跃迁到自在自为为完成,此即文化强国建设“一核多元,三面协同”理论—实践复合体模型。具体而言,在党的核心领导下,国家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和个人主体作为多元建设主体,整体协同推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三个方面的重要任务。超越自然同一是文化强国主体的自在,文化自觉自信是文化强国主体的自为,实现知行合一是文化强国主体的自在自为。由此“一核多元”与“三面协同”之间的互动互促,既描绘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路线图,更跃升为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历史运动的辩证法,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怎样的文化强国的问题,又回答了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从而体现了实践与理论、实然与应然、具体与一般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对待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注意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本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外来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国际化视野来看,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确立文化自信以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确立文化自主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更要实现文化自强,树立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渐进性,共同富裕是回应和解答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模式,是解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钥匙,共同富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践参照。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式现代化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实践机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动力。要用共同富裕成果促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认识以共同富裕为标志的现代化强国目标,科学探索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实践路径,用共同富裕方式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用共同富裕的成果为全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文化强国要义的逻辑构成为:第一层是以文化来强国,它是关于"发展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是怎样以文化来强国,它是关于"怎样发展"的问题;第三层是文化强国的目标何在,它是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的问题。从逻辑上分析和把握文化强国的要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迪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望延安精神,从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思考,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独特的启迪价值。表现为:延安精神为文化强国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强国的基质问题,高度凝练了中国文化强国的灵魂内核,深深熔铸了中国文化强国的自觉自信,锻造了中国文化强国的创新基因。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没有形成整体内容,校园文化环境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和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文化视野较窄、对文化价值的判断和文化的选择比较迷茫、文化使命感不强等问题。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人文课程,营造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新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世界文明交往实践,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全球化文明融创视域,明晰了发展原则、推进方式及目标指向,彰显了和平发展、包容创新等要义。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文明理论,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文明建设经验,根植于中华优秀文明理念的文化沃土,形成于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及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实践,是文明交往实践与理论的升华。这一思想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引领着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文明实践,为全球文化治理、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化建设成为发展的主题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内忧与外患,使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成全民的中国梦,就必须践行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老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自然等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我党对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富强、民主、文明这一目标的最终确立,表明我党已经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该文从现实逻辑维度,阐述了国际场域中西方话语霸权扩张与中国话语式微的紧迫现实,中华文化影响力亟待提高,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指明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从理论逻辑维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以及马克思的文化观;从价值逻辑维度,解释了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导向;从实践逻辑维度,提出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的征程,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身临现代性境遇,晚清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二是中国文化是否具备现代性因子,三是中国文化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作为近现代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保守主义倾力呵护和精心培育中国文化之生命,重新挺立起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今天,我们必须在现代性境遇中,认真审视这一文化景观及其对中国文化重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概念,文化现代化作为它的内在动力要素,对传统民族文化既有冲击和对抗的一面,又有对其进行文化创新和整合、构建新型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面;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客观条件,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本文对重塑这种新型民族文化体系的途径、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普遍意义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论韩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从韩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传统儒家文化因素、受西方影响的韩国传统文化因素及韩国传统文化在创新等方面论述了韩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定位 ,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推进。毛泽东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的成功实践—江泽民继承创新的轨迹表明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亚洲电影电视正在崛起,亚洲影视业新格局在不断变化,中国应该发挥文化优势,进一步进行影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力争在亚洲影视业新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我国影视业的文化定位。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视类型多种多样,发展潜力应该超过其他亚洲国家。亚洲一些国家与欧美合作,制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合拍片,这对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是一个促进。我们在合拍片中既应与国际接轨,又应保持民族特色,这是我国影视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
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和新时期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应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与英语拼音文字作比较,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被用作汉语"拼写工具"时无法回避同音字太多、字义混淆不清这个历史难题急需解决。为实现《语文法》赋予它的新时期历史使命———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完善并修订《汉语拼音方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即将加入WTO,经济将打破长期以来不规则的运行方式,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总结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特征,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必要条件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