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互联网新兴领域,网约车平台经营者集中现象为反垄断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对于2016年8月滴滴Uber合并案中合并后的滴滴是否构成垄断并采取反垄断措施,社会与学术界争论颇多。文章通过域外判例借鉴及法律分析,结合互联网平台行业发展的特有规律,得出本案的竞争市场应界定为网约车市场、滴滴平台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尚未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因此目前无需采取反垄断制裁的结论;同时针对我国网约车平台市场竞争态势,对未来网约车平台垄断行为规制提出完善建议:应当对我国网约车平台采取包容审慎的反垄断规制态度,既要考虑网络特点,又要实现对国内企业的有效保护;并从发挥大数据优势、合理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创新鼓励模式三个角度入手提出具体的规制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平台经营者集中这一现象的反垄断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各地网约车政策评价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地网约车政策治理中规制力度设定合理性问题,通过构建网约车政策评价模型,分析比较北京等6个城市的网约车政策特征,形成基于PMC指数的政策评价框架,借助PMC曲面图直观呈现政策文本特点.研究发现:网约车政策的规制力度与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及常住人口密度成正比;交通拥堵指数及常住人口密度越高,网约车政策的规制力度也往往较强;PMC指数均值体现了政策力度平均水平,研究中PMC指数均值为7.43,这一政策规制力度平均水平反映了政策整体规制力强度;规制力与规制效果之间受到交通拥堵指数和人口密度的约束.该研究为网约车市场的治理监管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约车出行市场规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必要考虑所涉及的主体对网约车出行市场的规制策略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网约车出行市场多方主体构成的基础上,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约车出行市场规制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仿真分析了政府管理部门、网约车出行平台和司机三方的演化路径及稳定策略。结果显示:政府、平台和司机单方的演化策略会同时受到其他两方主体策略的影响;政府采取"规制"策略需要考虑政府成本、出行者及司机社会福利、网约车行业稳定和社会公正等因素;平台企业采取"积极管制"策略需要考虑企业收益及成本、平台用户规模以及政府惩戒等;司机采取"合规经营"策略所考虑的因素包括司机收益及成本、用户规模、政府及平台惩戒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了新的经济增长形式。尽管网约车在各个国家遭遇不同命运,但2016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予网约车合法地位的主要经济体国家。滴滴是我国网约车平台中的佼佼者,正改变着出行市场格局。前期经历一番野蛮扩张后,随着接连两起人身伤亡事件的曝光,滴滴的企业形象跌入谷底。文章以滴滴网约车平台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政府、企业两个维度探讨网约车平台监管策略,以期为规范网约车治理提供可行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基于厦门、漳州两地614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并不强烈,只有28.3%的农民工有市民化的意愿;女性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高于男性农民工。女性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合理的工作时间、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满意度)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强。对男性农民工而言,就业质量(拥有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及工作满意度)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强。较低的就业质量不利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因此,注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福建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就业能力、就业收入、就业环境、就业稳定性和就业权益保障等5个维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的群体差异,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就业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和户籍地差异;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持续性水平整体较差,就业能力对其影响最大。据此,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改善农民工工作条件、加强权益保障工作以提升农民工保障力度等对策,以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对就业规模及结构在环境规制及其立法、实施、监督等不同层面下的具体变动展开实证性探究,结果表明:(1)就业规模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呈U型变动,且立法、实施和监督等不同层面的影响不尽一致。(2)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量对环境规制的灵敏度更高,就业结构发生改变。(3)教育水平越高,同等规制强度下的就业规模越小。(4)低技能劳动力对教育水平的变动更为敏感,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网约车作为新型的商业模式,其中一大问题是如何界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的劳动关系。文章分析了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的用工特点,指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具体适用及其困境,并比较分析了英美关于二者关系的司法案例,进而对我国认定二者成立何种法律关系进行反思,认为劳动关系的认定不能泛化,要结合驾驶员具体用工特点并采用多元化的认定标准,将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分立,以实现双方利益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广大民众都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文中从潼南县桂林街道的调查数据着手,就征地农转非人员现阶段的就业状况出发,分析现阶段就业问题及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从实地走访调查得出的数据着手,采用图示及表格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及解决的办法,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平台经济时期,劳动力的不确定性构成了目前平台企业的管理风险。已有研究关注到了平台对配送员的劳动过程施以控制。以网约配送平台的劳动组织形式为切入点,研究平台是如何有效构建劳动秩序的。网约配送行业存在正式和非正式就业共存的现象,平台一方面以灵活就业的口号积极吸纳劳动者不断进入行业,另一方面则对全职骑手施以奖励措施以提高就职忠诚度,利用不同用工模式的特点和自适应的管理制度方式实现对劳动秩序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就业统计角度梳理了近年来灵活就业的相关研究、国际就业统计分类标准、我国相关法律及释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灵活就业的统计概念、定义及相关就业统计框架,并利用2021年劳动力调查数据对我国灵活就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灵活就业本质上是劳动关系不规范的非正规就业,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手段。根据劳动合同判断是否是灵活就业,可与其他就业类型准确区别,进而根据就业人口特征、地域分布、经济结构、技术条件、就业质量等进行细分类统计,与其他类型就业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建议应全面理解、解读灵活就业,以灵活就业为切入点强化就业质量监测,努力构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护网。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生存、发展而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农民还具有基本社会保障功能,许多农民利用农闲到城镇就业,当农民失去工作回到农村后,仍有土地耕种,生活依然能够得到保障。然而当前土地提供的就业既没有给农民带来足够的收入保障,也没有给农民带来相应的养老保障,农民的就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能否有效保障种地农民的可持续性就业,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重点攻关的民生课题之一。如果国家承认农民种地即就业,那就应当给农民提供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待遇和配套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绿色就业。目前我国各种绿色产业正在迅速增长,使我国拥有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的最佳条件,但也存在与绿色就业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鉴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绿色就业,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新就业形态下,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对于推进市民化和社会融合尤为重要。以中国电商之都——杭州市的电子商务及其衍生产业从业人员为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呈年轻化和中高学历的趋势,但现代性偏低,地域文化融合度及社会参与度不高。从业者用高强度劳动换来短期相对较高收入,并从整体上支撑着城市便捷的生活,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不稳定,传统劳动法规对其工作时长、工伤保障等劳动权益的界定模糊。为缓解新就业形态下社会结构和阶层断裂和固化的矛盾,增强从业者的城市归属感,需格外关注新业态中低端从业人员的住宿环境、社会保障、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