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辛是德国18世纪著名剧作家、文学史家和哲学家。《智者纳旦》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剧本,也是他的神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剧本写于莱辛与葛茨的神学论战之后,莱辛借剧中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宗教宽容和人道主义思想。在启蒙运动高举"反基督教"的大旗时,作为德国启蒙运动大将的莱辛却通过自己的世界观理解了基督教教义,强调基督教的重要性,宣扬宗教宽容和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逍遥游》之文,历来多有歧见。笔者以为悟得《秋水》意趣,才可达于"逍遥"之境。《秋水》表达了庄子对宇宙图式的猜想和对人的根本处境的理解,"井蛙"之喻与柏拉图"洞穴"之喻异曲同工,而《逍遥游》其实是一个思想者庄严的人生宣言,他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及生存的法则。他告诉人们:人,只有不断突破环境及自身的局限才可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苏格兰启蒙"的思想运动中,亚当.斯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代表角色,他的思想或明或隐地影响着我们,虽然他更多地属于文化史上的角色,但是一些现实的问题仍让我们觉得重回斯密理论体系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斯密问题"虽然最早由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于19世纪末提出并用来质疑斯密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背后的理论冲突,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同样有益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关系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更好地理解"——以施莱尔马赫和伽达默尔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莱尔马赫提出解释学的任务是与文本的作者一样好甚至比他更好地理解他的话语。为此他主张通过"重构"使解释者与原作者处于同一层次,从而把握作者无意识保留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总是相互理解。他以解释学的处境、视域的融合阐明了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问题,提出与其说更好地理解,不如说不同理解。然而,既然在视域的融合中,解释者的视域起决定性作用,那一切理解也就是当代理解。  相似文献   

5.
莱辛的《汉堡剧评》不只是一部普通的18世纪戏剧评论集,它还特别以大量篇幅集中讨论和解释了亚里斯多德《诗学》,因而处于《诗学》解释史上古今交汇的关键时间点。本文从分析莱辛"以亚里斯多德说明亚里斯多德"这一解释学原则入手,试图在现代语境中揭示这一原则对重启《诗学》根本精神的再理解所具有的非凡意义。莱辛的独特主张和亲自实践,使他对《诗学》的理解和解释,并不局限于《诗学》本身,而是与亚里斯多德思想的整体特别是与《修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建立了有机联系。这是对现代《诗学》解释传统的重要修正。这一返本开新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恢复认识《诗学》与人类情感(特别是悲剧情感)的本然关联,与政治和伦理的对话关系,以及对改善人心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由于现代学科偏见所导致的对古典诗学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6.
16世纪末,西欧文化与中国文化这两个在宗教、哲学以及语言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世界有史以来首次直面相遇,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却引发了东西文化的持续而激烈的冲突。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作家才把《圣经》视为灵感、创造和批评的源头。受到基督教影响、改写《圣经》题材的中国(男女)作家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基督教信仰——及其制度——有所体验的人,人数较少;另一类人则对基督教持有消极负面的印象,人数众多。令人遗憾的是,从知识分子的交流与理解来看,《新约》缺少一种与"雅各的梯子"类似的神话,作为传教士来自的国度与传播福音的国度之间沟通的桥梁。神话之"梯"的搭建往往依赖于一套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之"梯"的建造则不可避免地要复杂得多,我们应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体系与结构,建立在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互相接纳,彼此尊重,通情达理,明辨审视。  相似文献   

7.
在《拉奥孔》的三个副标题中,希腊文的普鲁塔克引语作为第二副标题位于中间位置。引文的表面意思涉及诗与画的差别,深层的问题意识却涉及古今之间的诗歌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普鲁塔克和莱辛这类处在古今交汇时代的思想家、行动者和教育家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解读莱辛对普鲁塔克的征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拉奥孔》中关于诗画界限的讨论,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拉奥孔》背后所蕴藏的关于古今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离不开对其"途径"、"目标定位"和"方法"的理解与确立,它们是外语教学法体系中"语言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与应用.理解它们间的差异不仅是对外语教学法内容的再学习与了解,同时也是我们有意识地借鉴和选择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的需要.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繁多,我们的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目标等又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明确教学"途径",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  相似文献   

10.
经学研究是钱穆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经学的今古文问题.理清钱氏的今古文现对我们全面理解他的经学观是必要的.《国学概论》是钱氏早期经学研究的代表作.今敢就钱氏《国学概论》中所涉"今文"、"古文"概念之运用提一商榷.钱氏今古文观之误莫不在于固守先秦诸子晚出今文之论;《概论》之弊,要不出"泛化"亦即混淆今古文之争者.究其原委,思想渊源系出于他对先秦诸子学的社会性质之认识,即先秦时"文字已有古今,而实贵族、平民间一大分野也."①此说虽新意可喜,然不切历史事实之真相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